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普适计算预言:人机无限接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发布者:李楠 刘洲
热度856票  浏览30次 时间:2016年5月07日 13:00
工业绞盘
  回顾历史,会发现人和科技之间的趋势不是对抗,而是通过各种意料之中或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融合。未来,机器与人的物理距离势必越来越近,现实世界中的人和虚拟世界的间隔也将越来越小。


  2011年,日本知名科学家石黑浩(Hiroshi Ishiguro)推出了超仿真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但摸样可以做到和本人极为相似,而且使用者可以对它进行远程控制——控制者做什么动作,受控的机器人也会跟着做;控制者低头叹气,机器人也会瞬时情绪低落,做出一模一样的表情。石黑浩说,他下一步是要实现人机之间的反向交互,比如你把手臂搭在这个机器人肩上,控制者便能感受到肩上的重量。稻见彦昌(Masahiko Inami)博士将此看做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相反的概念,称其为增强虚拟(Augmented Virtuality)。AR是在人机交互中,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将数字虚拟世界的信息叠加进来,增强虚拟则是将数字产品叠加给现实中的人。

  当人类与虚拟数字世界的双向影响日趋交织,如何使人机交互变得更为友好和自然?2011年的日本IVS(Infinity Venture Summit)大会上,来自Takram设计公司的田川欣哉(Kinya Tagawa)认为人与科技融合的未来轨迹将走向“硬件+电子器件+软件+网络+服务=物理计算”。

  物理计算(Physical Computing)概念的提出旨在努力诠释人与数字世界自由交互的关系。物理计算可以理解为通过软件、硬件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和交互的系统。换言之,它是帮助人和数字世界直接交互的一整套充满创造性的框架。这里所谓的框架,是指物理计算并不代表一种新的技术,而是一个集成体系。

ubicomp_venn.jpg (312×312)

  普适计算预言

  如今,技术的发展速度不但惊人且变化多端,甚至诡谲莫测,众多预言和概念一出笼便迅速被湮灭在信息海洋中。那么在技术领域,展望和预言还有价值吗?回顾历史,起码马克·维瑟( Mark Weiser )在1991年提出的“普适计算”( Ubiquitous computing )概念成功预言了之后20年内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

  1991 年,时年39 岁的马克·维瑟在《科学美国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 21 世纪的计算机(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一个崭新概念——普适计算的宣言。

  当时,马克·维瑟对普适计算做了如下描述:

  计算机的目的是帮助你做其他事情。

  最好的计算机是安静的、看不见的仆人。

  你越能按直觉做事,就越聪明。计算机应该扩展你的潜意识。

  技术应该创造宁静。

  在普适计算理念之下,马克·维瑟认为21世纪的计算机会融入网络、融入环境、融入生活。为此,计算机会更小、更廉价;同时,它们会有网络连接、超越图形界面、可以与环境和人做更多的交互。他觉得最伟大的计算技术是那些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而融入日常生活用品当中,让人们意识不到计算的存在。这个听起来有点老庄意味的观点就是普适计算的核心所指。

  1991年的马克·维瑟甚至为这种“融入网络、融入环境、融入生活”的智能设备定义了三种形式:

  Tabs :尺寸以厘米计算,可穿戴。

  Pads :尺寸以分米计算,手持。

  Boards :尺寸以米计算的大型设备。

  不久之后,马克·维瑟成为施乐的帕罗奥多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别忘记了,这可是20年前。1990年,微软才推出基于图像界面的视窗3.0操作系统;1991年的8月6日,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和他的同事发起的通过一个系统将各自的文件连接起来的计划,互联网诞生。之后的两年,英特尔的奔腾系列处理器才问世。

  可惜马克·维瑟没能看到他的预言成为现实。在 21 世纪到来的门槛前—— 1999 年,他与世长辞。而科技的进化却精确朝着他预言的方向前进,21 世纪到来后不久,2001 年,乔布斯发布了 iPod 。

  你可以说iPod 只是个 MP3 播放器而已,但是马克·维瑟一定知道即使用最严格的定义,iPod也是个典型的计算机。它就是马克·维瑟预言中的Tabs——尺寸以厘米计算,可穿戴的计算机。

  乔布斯好像也知道就普适计算而言,iPod不够具有说服力。iPod 发布6年后,乔布斯拿出了iPhone。面对iPhone,很多人意识到普适计算时代来了。

  iPhone 发布3年后,乔布斯发布了iPad 。这次,连产品的名字都与马克·维瑟预言吻合了。

  尽管iPad看起来像超大号的iPhone,但它的野心却很大,乔布斯希望它成为缩小版的笔记本电脑,同时作为智能手机的延伸。

  从设计角度而言,iPad更多是用来阅读、游戏和浏览资讯的,这些使用实际上颠覆了我们长期使用电脑的的方式——文件和文件夹不复存在、物理键盘和鼠标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直观简单的用户体验:电源即时启动和关闭、高速的多点触控。乔布斯认为,iPad代表了一类全新的产品,并将终结苹果公司自己所开创的传统个人电脑时代。

  可惜,我们并没有看到乔布斯生前把马克·维瑟的所有预言一一实现,在苹果的产品线里面,目前还没有 Boards 的对应物。不过,翻开《史蒂夫·乔布斯传》,会看到他在去世前已经确信自己破译了“电视的密码”。如果上天给乔布斯更多时间,我们很有可能看到一个以米计算的智能设备,它会是一个真正的 iTV 。

  2011 年,乔布斯追随马克·维瑟而去,而他在苹果开创的“普适计算设备”的10年,也是他生命中最波澜壮阔的10年。也许,乔布斯的苹果与马克·维瑟预言之间只是巧合,但是,也许两者真的有交集:1979 年,乔布斯在一个地方见过一次“未来的 PC ”——配备图形界面和鼠标的个人计算机Alto。这地方就是施乐公司的帕罗奥多研究中心,即马克·维瑟后来就职的地方。

  1991年,从马克·维瑟描绘的远景望去,当时人们眼前只是虚无缥缈的概率,而我们现在回头看,这些已成为现实。

4.gif (432×300)

  物理计算框架

  对照田川欣哉对物理计算的划分,iPad作为硬件革新之外,软件、网络、服务的条件也一一符合。在iPad风头正劲时,另一个科技代表——谷歌却认为,桌面软件走到了尽头,我们不需要iTunes那样的应用程序商店,只有占领“网络+服务”才能拔得头筹。

  在谷歌和苹果都认为自己代表了下一个时代的发展方向时,微软却采取渐进方式将业界的革新整合进自己的旗舰产品中。2009 年,微软在 E3 游戏展中公布名为“Project Natal”(诞生计划)的感应器,它能够捕捉人体的肢体动作或辨识脸部,感应器内的麦克风,可以识别语音指令。2010 年,微软宣布Project Natal的正式名称为“Kinect”。2007年,微软公司推出了Surface,它能让人用手指和物体与桌面大小的显示器交互。Surface的大小映射着马克·维瑟预言的Boards。

  凯文·凯利(Kevin Kelly)是少数经过时间检验的科技趋势的预言者。他在2010 年出版的最新著作的书名是个问句——“科技想要什么?(What Technology Wants)”,而他在书中给出的答案便是一个预言:科技想要拥抱人类。

  和流行的人机大战等电影热门题材不同,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人和科技之间的趋势不是对抗,而是通过各种意料之中,或者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着融合。

  科技和人类的融合,必然会拓展我们认知和改变环境的能力。汽车是公路和人的融合,成为我们的“双腿”;飞机是航路和人的融合,变为我们的翅膀,于是人类成功地连接了城市和荒原、国家与国家。

  不过,机械科技建立起来的“连接”庞大而粗犷,欠缺精准和迅速。尽管“硬件+电子器件+软件+网络+服务”构筑的物理计算框架不可能代替飞机或者汽车,却可以让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精确和快速。如今,我们用智能手机连接社交网络,交互可以精确到人;智能手机连接网络数据,在东京街头,Taberogu 在几秒中之内就能为你找到身边好评最多的餐厅,交互可以精确到点到点。

  在这种应用场景中,物理计算体系出现在人、机器和环境三者之间。这种交互不但涉及人和周围的环境,还会涉及网络上更多的人。智能终端不但会动用自身的芯片运算能力,还会利用散发着惊人热量的多台网络主机,这些计算能力不但只是处理你的输入,还会融合你所在的地点、周围的图像、声音等各种环境数据。

  今后科技的趋势一定会让人类和科技更好地融合,人类、科技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会更加丰富多彩。未来,“人机交互”中“交互”二字恐怕将成为历史,因为我们和科技会融合得更加紧密、直觉和自然,机器与人的物理距离势必越来越近,现实世界中的人和虚拟世界的间隔也将越来越小,以致难以分割为两个部分。

  未来,鼠标+键盘+显示器+主机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电脑”将消失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所有器物都有可能以其原有形态发挥电脑的功能,成为计算的一部分。而输入或输出设备也将多元化,最常见的输出设备——显示器会越来越大,而且会无处不是、无处不在;而输入设备,则从鼠标、键盘变成了语音识别、手机、投影仪、相机和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这些单个工具听上去并无新意,基本都被成熟商业化,但如果将它们巧妙联通,人类就真得能与科技和环境融合一体,构成奇妙的“物理计算”框架。
TAG: 普适计算
顶:38 踩:5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5 (27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1 (279次打分)
【已经有210人表态】
51票
感动
21票
路过
14票
高兴
18票
难过
23票
搞笑
35票
愤怒
26票
无聊
2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消防绞盘

欣宇时代

    拓松汽车户外网


    中国汽车绞盘网


    中国宠物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