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咨询市场将向谁敞开?
国际管理咨询业巨头抢占中国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从人们对麦肯锡、普华永道、安达信等跨国公司的熟知程度就可看出一斑。而随着世界经济的低迷和我国入世的成功,这些世界咨询业巨头更是无一例外地纷纷将目光锁定中国,并加紧了对我国市场的战略部署。据了解,除了以上几家公司外,科尔尼、埃森哲、德勤等世界顶级咨询公司都已在我国展开业务,其中仅埃森哲一家公司,就在全球《财富》100强中拥有91%的企业客户,惠普、康柏、柯达、西门子、中国银行、中国电信等公司均已成为其客户。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登陆的海外咨询公司已达数百家。
与此同时,国内的咨询公司也不甘心将偌大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他们欲借助本土化优势,在我国的咨询市场未成熟之前抢先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据悉,近日又一家大型市场调查公司在北京开业,而这家名为央视市场研究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也就成了我国入世以后人们抢滩中国咨询市场的又一佐证。
难以逾越的鸿沟
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黄东涛分析:“200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约1亿美元,美国达到1600亿美元。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将达到100亿美元。”黄东涛是在此前召开的“中国管理咨询行业调研情况交流”会上作出以上预测的,他所依据的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1999)》的调查数据来分析这个市场:到1998年末,我国共有工业企业及生产单位797.46万个,如果按1/3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来计算,我国就有42.27万个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我国民营企业大约有300万家,按6%的民营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服务,就会有18万个民营企业加入到管理咨询需求行列中。全部加起来60多万个企业,就有60亿元的管理咨询投入。
不仅如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那些跨国咨询公司看来,无论是积极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还是迅速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都需要专业的信息智囊服务,其中商机无限,这也正是外资公司抢滩中国市场的根源所在。
市场前景是巨大的,但形势对我国咨询行业来说却是严峻的。深圳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孙路弘认为,如果将国外成熟的管理咨询业比作壮年,那么用婴儿期比喻我国的管理咨询业一点也不为过。他说,目前我国很多的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案例诊断时仍在做着掐“人中”的事,不管是哪儿的毛病统统掐“人中”,但这种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系统的问题,往往还会留下更多的后遗症。而国外咨询业经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市场经验,与他们硬碰硬,我们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
应当承认,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以后,显然我国咨询业的现状并不尽人意。据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8.9万亿元,而整个咨询业的营业额却只有近100亿元,其比例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1%。而且这100亿元还包括移民、留学服务和部分广告设计方面的收入,真正面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咨询的营业额还不到10亿元,大概只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与之形成巨大悬殊的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咨询业的营业额就已突破300亿美元。
孙路弘说,目前国内咨询市场的现状甚至可以用“惨”这个字来形容。在所有为上市公司与500强企业做咨询顾问的公司名单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中国咨询公司的名字,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银行等所有这些国家级的转制企业,它们在请顾问咨询时可能会找三家、四家,但无一例外,没有一家是国内的咨询公司。为什么?因为国内的公司做不了,与国外咨询公司相比,我国的咨询公司不具备竞争实力。
缘何步履蹒跚
我国的咨询业从改革之初发展了这么多年,却又缘何步履蹒跚呢?原因是多重的。有专家指出,首先是服务对象无认识、不信任、不支持。由于咨询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国人对其功能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咨询机构更多是持怀疑态度。另有一部分人虽然愿意接受咨询服务,但对咨询服务的期望值太高,要求咨询的效果立竿见影。倘若他们自己定的量化指标达不到,转过身来就说咨询业的坏话。
其次是行业专家不热心参与,从业人员素质低。咨询服务是高层次服务,要求人员素质高标准、高品格、高层次、多面手和高智能,至少要具有专家级的水平,了解并掌握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对某一方面确实具有咨询指导的能力。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咨询机构的高、中、初级人才的构成比往往成倒三角形。而在我国,行业专家大多在各自的行业岗位上工作,行业离不开,自己也不愿离开。加之我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少去开辟第二职业,或从事自由职业。因此,国内的咨询公司人才缺口较大,从事咨询服务的人员知识面比较窄,致使服务水平低,服务效益不明显。
其三是咨询服务的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都缺乏起码的商业信誉。目前,国内确实有人利用咨询的幌子行骗,但许多老板为什么会屡屡上当受骗?原因在于许多企业经营者根本没有理解这个时代的经营之道,还是心存投机取巧之念。他们想借助“策划大腕”之手来包装他们的产品,从而蒙骗消费者。因此,给了那些没有商业信誉的咨询人员行骗的好机会。另外,有些企业经营者还打起了欺骗咨询人员的主意。一些实实在在为企业做设计、规划、咨询的,只要方案一出手,余款就别想得到一分钱。其实,一个管理咨询方案,从企业诊断、环境分析、资源分析入手,到新模式的培训、导入、实施和校验,双方互动应是贯彻始终的。许多企业拿到方案后,往往撇开咨询人员单干,中断合作,以便减少付款金额,结果往往是好的方案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与实施,需求与供给者最后互相拆台。
其四,国家对咨询业重视不够,行业管理漏洞多。美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立了咨询业的行业管理协会,日本也在“二战”后成立了咨询业的行业协会,他们都规定专业咨询人员必须参加政府组织的专业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而我国还没有这样的准入制度,咨询业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也是近两年的事儿。国家没有专门的行业管理协会,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培训专门的咨询业人才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总之,管理咨询业主缺乏准确的核心业务定位;资金实力有限、咨询质量不高、管理咨询队伍规模小且素质不高、整个行业组织管理较弱以及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等弊病是造成我国咨询业造血功能不强的根本原因。
尽管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我国咨询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完全没有胜算的机会。国外公司在我国同样会面临新环境下的新问题,他们将受到来自我国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约束。
借力发挥或许更好
“与其靠自己成长,不如与外国公司合作。”谈到未来的中国咨询业发展问题,孙路弘对记者坦言。言下似乎有着“伴着大树活着,总比死去好”的意味。他说,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将十分有利于我国同类行业进步的历程,如果仅仅依靠自身发展,我们可能需要30年、50年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他们的进入则可能将时间缩短至5年或者10年。当然,我们会损失一部分市场,但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不抓住这次机会,未来我们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孙路弘认为,对国外咨询巨头而言,缺乏中国本土化人才是摆在他们面前最棘手的问题,他们不了解中国的体系,甚至连人际关系都搞不好,怎么会了解真实的情况?又怎么去实施方案?因此,国内的咨询公司与他们在这方面合作的空间是很大的。
他介绍,从深圳麦肯特公司本身而言,我们一直与美国的科特勒营销集团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我们将其成熟的市场营销战略通过本土化转变传输给中国的企业,取得了很好的绩效。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企业的培训上,因为我们认为转变一个人的观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中国刚刚入世,企业家普遍有种“羊”的心态,也就是防御心态,认为外国公司就是狼,就要进来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弱者心态。我们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调整这种心态,使它们由弱者心态变为强者心态。当然,这种转变光靠一两次培训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它们制订计划以及将国内外最新的市场动态告诉它们。所以说这不但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个竞争的过程。我认为国内很多企业缺乏的不仅仅是资讯,还有理念和战略意识,我们希望通过培训来使他们在这些方面得以加强。
应当说, 尽管目前我国咨询业发展不尽人意,但在一些方面依然占据优势。比如,我国的管理咨询业经营者们对于中国的国情、历史与文化要比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理解的深透、全面、具体;能最大限度发挥低成本以及交易费用;对细分市场信息有着更多的了解;便于联系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关系与营销渠道;更能够与客户沟通等等。更有专家分析说,一旦某个咨询业企业专注于某一类特殊的咨询服务,就有可能开始“自我创造”的过程,一方面积累了提供此类服务的经验,另一方面树立了自己在此领域的品牌,有助于锁定一部分客户、锁定一部分需求。因此,我国咨询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管理咨询就是如今较被看好的咨询业种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