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开拓市场——中粮公司在美国的经营之道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中国文化广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在这个沙漠之城的一块荒芜土地上,建起一个以中国文化为特色的广场之后,它就像沙漠中的绿洲,成为当地市民最喜欢的地方。
沿着“中粮大道”进入广场,仿佛来到中国的锦绣江南。楼宇亭阁、小桥流水、“天下第一泉”、“三潭印月”、“平湖秋月”令人陶醉。炎帝、黄帝巨幅画像和碑刻更是把当地美国人带到神秘古老的远方。
这里,中式餐厅、中国食品店、中国古董和手工艺品商店等一个挨着一个。停车场挤得严严实实,出出进进的全是当地人。在一家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商店,一位曾经到过中国的美国顾客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仿佛再次来到中国。
来到广场的主人——中粮公司的分公司办公地点,工作人员清一色金发碧眼。当其中一位小姐恭恭敬敬地把我们带到他们的中国老板面前时,陪同记者的一位华人感叹道:过去所见的都是中国人给美国人打工,这里却是美国人给中国人打工。
公司总裁于宁女士告诉记者,该公司总共有150名员工,其中只有两名主管和一名财务是从国内总公司派来的,其余均是美国人。公司从过去仅依赖于单一的粮油食品进出口经营,到现在的多种经营,靠的就是这些本地人。
10多年前,中粮在城市偏僻一角的沙漠上以最低的价格,在美国筹集资金,购下一块不毛之地,准备建一个集中国饮食、人文文化为一体的广场。此计划正中市政府下怀。过去这种审批手续一般要半年,而他们的计划仅5周就获得特批,当地政府给予很大支持。
机不可失。他们立即请了最好的设计师,以最快的速度把“中国文化”搬到这里。不到11个月,荒芜的沙漠中悄悄托起一座海市蜃楼般的中国文化城。文化广场的繁荣引来许多旅馆和住宅小区,周围的地价升值了3倍。他们把建广场剩下的地卖掉,集中精力办好文化广场。除了自己经营一些文化产品外,还将一些门面出租,但租赁者必须经营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产品。
中国文化广场越办越火,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繁荣、政府增加了税收,还为一些市民解决了就业。市政府对此非常高兴,并把“中国文化广场”的指示牌立在高速公路、交通要道上,把通往中心的大道命名为“中粮大道”。现在他们每年在广场举办中国文化周、中国饮食文化节等各种文化活动,市政府都派官员参加。文化广场还成为当地美国学校进行外国文化教育的基地和课堂,记者访问时见到许多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研究广场的文化景点。
对于中粮公司来说,不仅宣传了中国文化,还在当地稳稳立足,赢得了经济效益。于宁深有感触地说,文化广场经营管理得好关键在于“本地化”,用好当地人。
谈到对当地人的具体管理和使用,她说,“我们只是制定好公司的追求目标和各种规章制度,对他们实行目标责任制,向他们下达任务,监督落实,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奖励,对于完不成的也毫不客气。一切按美国公司的运作方式进行,并把他们的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他们会主动为公司出主意,想办法。比如,他们的信息比我们灵,有什么新的商机,他们就主动告诉我们;遇到什么难题,他们也都会想办法解决。当然,任何事情的处理最后都由我们拍板”。
于宁还说,“通过文化广场的成功经营,还使我们看到,民族的就是国际的,当地美国人所喜爱的正是他们所没有的、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她说,公司有信心将这份事业在美国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