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通信行业大盘点
一年一度的“通信制造业综合实力 50 强”再一次和大家见面了。
名单中,有屹立不败的老面孔,有后起之秀的新身影,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最基本也最残酷的运行规则。
2006 ,这一年,整个通信业虽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3G 牌照的苦盼无果,国外企业对国内通信市场的不断渗透,应用需求对通信技术的不断挑战,无不考验着中国企业的智慧和耐力。但是,中国通信制造企业凭借着创新和拓展,仍然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里,我们向它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并祝愿 2007 年它们能走得更好!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5 烽火科技集团
6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7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8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10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11 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13 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
15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16 大连环宇阳光集团
17 深圳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18 通光集团有限公司
19 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21 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2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23 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4 江苏中利光电集团有限公司
25 珠海汉胜工业有限公司
26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7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28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29 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30 通鼎集团有限公司
31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3 江苏法尔胜光子有限公司
34 西古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35 江苏广新天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36 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7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8 浙江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39 北京讯风光通信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0 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1 北京汉铭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42 广州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3 上海杰盛无线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44 北京华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5 深圳飞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46 思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47 福建三元达通讯有限公司
48 北京东方信联科技有限公司
49 深圳科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0 互联天下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以下为前10强企业的介绍:
华为:海外拓展高歌猛进HSDPA一路领先
2006年是华为在发达国家持续突破的一年,是华为聚焦前沿领域,引领移动通信不断发展的一年。
2006年距离华为正式确定全球化战略过去了整整10年。10年来,华为坚持不懈,锐意拓展,一步一个台阶,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本土企业发展为国际通信设备企业。2006年,华为在海外市场表现尤其抢眼,这一年华为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在海外市场频获大单,继过去与英国电信、法国电信、T-Mobile、西班牙电信等欧洲运营商成功合作之后,华为获得了全球顶级移动运营商沃达丰的青睐,日本新兴移动运营商eMobile亦对华为欣赏有加。
回首2006年,华为海外拓展道路上的一些里程碑事件令人记忆深刻。
2月28日,KPN宣布与华为签署协议,华为将作为KPN荷兰移动公司的核心网设备供应商,与KPN荷兰移动公司合作共建覆盖荷兰全国的3G/2G核心网。
2月16日,沃达丰与华为联合宣布,在未来至少5年之内,华为将为沃达丰在其运营的21个国家的市场上提供标有沃达丰品牌的WCDMA手机。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华为的手机终端产品首次大规模进入欧洲主流市场。
3月16日,华为与沃达丰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捷克WCDMA网络商用合同。根据合同,华为将采用WCDMA新一代基站,为沃达丰捷克公司提供3G网络设备。
6月8日,PCCW宣布采用华为的小区多媒体广播技术(CMB)向香港PCCW的WCDMA商用网络提供实时电视广播的流动通信服务。PCCW也因而将成为全球首家采用该技术的3G实时电视广播提供商。
11月15日,华为与Versatel签约,助其承建覆盖德国全境的AllIP网络。
众多订单的获得让华为在2006年业绩突出。目前,华为已成功跻身全球3G第一阵营,截至2006年10月,WCDMA在3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商用,截至2006年9月,CDMA20001xEV-DO获得28个商用合同。截至2006年12月初,华为2006年的GSM产品全球出货量已突破30万载频,同比实现95%增长,华为GSM产品全球出货量累计已达到80万载频,成功服务全球80多个国家的1.6亿GSM用户,成为西班牙电信、法国电信、荷兰皇家电信、阿联酋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全球TOP50移动运营商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移动通信的前沿HSDPA领域,华为在2006年也收获丰厚。6月21日,华为推出了全球最小最快的HSDPAUSBModemE220,最大传输速率可达3.6Mbit/s。12月4日,华为采用基于MSM6280的高通测试终端,在欧洲现网试验中成功完成基于UMTS900的视频电话和HSDPA 3.6Mbit/s的高速下载。华为不仅在技术方面一路领先,还在全球多个国家获得了HSDPA商用合同。2006年,葡萄牙Optimus、日本eMobile、沃达丰、沙特移动运营商Mobily、阿联酋电信等都选择了华为承建HSDPA网络,其中有多个网络还创造了“最”和“第一”,例如,华为帮助葡萄牙Optimus承建的HSDPA商用网络成为全性能HSDPA在全球的首个商业应用,帮助日本eMobile建设的WCDMA/HSDPA网络是日本第一个基于IP的HSDPA无线接入网络,帮助阿联酋电信建设的HSPA网络是中东地区最大的HSPA网络。
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执着追求的精神,华为在2006年可谓是花开全球,硕果累累。
中兴通讯: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2006年,中国通信业的热点事件中,依然会经常出现中兴通讯的身影。
2006年9月,在我国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帆船赛事—青岛奥帆赛上,中兴通讯数字集群系统GOTA作为比赛的神经中枢成功完成应急通信任务,为2008年的奥运通信打下了基础。
2006年9月上海IPTV商用放号,短短2个多月时间,申请用户就达6万之多,中兴通讯作为主要的IPTV系统设备提供商为上海电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006年11月,当3G再度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时,中兴通讯在以往基础上提出“WCDMA新一代运维工厂解决方案”,其中的系列化基站产品由于能大幅节省成本,受到运营商的关注。此外,TD-SCDMA产业化、双模终端的研发等都使中兴通讯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对于中兴通讯来说,2006年的不平凡还在于公司提出了新的主题:Partnership,STRONGERTOGETHER。这意味着中兴通讯已经由原来单纯的设备提供商转变为全球客户的合作者,将进一步致力于与全球运营商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以共同发展为前提促进自身业务和产品的发展。
2006年,面对着三种3G标准,中兴通讯也做好了全面的准备。中兴通讯一直是TD-SCDMA标准的坚定支持者,并是TD-SCDMA产业链中拥有全套TD-SCDMA系统产品和手机终端、最具产业化能力的厂商。在国外已成熟商用的WCDMA和CDMA2000是中兴通讯目前在海外努力推进的3G方向。中兴通讯为利比亚最大移动运营商Libyana建成的总容量100万线的WCDMA网络堪称今年的样板工程,该网络发展迅速,2006年商用放号数量将达到30万。作为All-IPCDMA2000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领跑者,中兴通讯2006年在CDMA领域取得了不俗业绩,连续两个季度新增用户容量达1000万线,全球CDMA无线用户总容量累计超过5000万线。2006年1~9月份,中兴通讯在CDMA市场表现突出,合同数量位居全球市场第一名,占据全球CDMA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6年中兴通讯不仅实现了国际业务的较大发展,而且也陆续与一些国际及跨国运营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不仅扩大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地位,也开始进入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手机产品的销售,特别是3G手机在上述国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今年7月,中兴通讯3.6Mbit/s的HSDPA数据卡在欧洲获得商用,这也是全球第一款获得商用的3.6Mbit/sHSDPA终端。今年9月,中兴通讯还和英国电信(BT)正式签署协议,分阶段为BT提供支持DAB-IP技术的3G电视手机。
在一系列优异的业绩之外,2006年10月26日,中兴通讯公布了股权激励计划:以授予新股折方式一次性向激励对象授予4798万股A股股票,授予股票总量占中兴股本总额的5%。
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这无疑是激励员工的最好方法之一,而由股票上涨可以看出,这一举动使外界对中兴通讯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普天:依托改革发展迅速
2006年是中国普天在前两年改革发展的基础上,以普天股份为平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步的一年:超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采购体系建设初现成效,经营风险管理有效控制,POTEVIO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中国普天三年(2004~2006年)战略发展目标得到全面实现。
2006年,普天充分抓住3G、NGN下一代网络和信息化行业应用的市场机遇,强化技术创新,提升自主产品市场能力,核心产业竞争力逐步提高,扭转了在主流产品市场上的被动局面。
在系统产业方面,普天自主研发的TD-SCDMA系统产品在中国网通北京TD-SCDMA规模试验网中已建设开通近50个站点,通过了信息产业部和运营商组织的规模试验网各项指标测试。普天研究院在加速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同时,启动了HSDPA下一代技术的产品开发。普天和诺基亚合资组建的普诺公司已于8月28日办理完成工商登记,转入正式运营。系统产业在参与3G市场布局的同时,积极发挥系统集成和产业协同作用,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市场拓展。
在终端产业方面,普天智能卡产品产销量居国内第一,跃居全球第五;普天作为中国移动存储卡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完成了存储卡标准送审稿的提交工作;普天与索爱、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合资公司取得良好发展;终端产业的结构调整基本完成。
在配套产业、行业信息化应用以及增值服务方面,普天积极贴近市场做好开拓工作。上海普天以行业电子机具为主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POS机、税控机、AFC自动售检票系统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并有望出口;武汉普天通信电源集中资源,突出主业,提高了市场份额,实现了主营业务盈利;贵阳普天物流设备在烟草和图书领域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普天申请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取得全国统一接入号码10661068,为下一步整合开发增值业务创造了资质条件。
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普天依托自主研发产品和系统集成产品,通过重点项目和重点市场拓展营销网络,提升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在国际业务的协同带动下,东信和平、西安普天等企业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努力,普天的国际化战略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商务部全力支持普天成为中国在加勒比海地区通信设备市场的总集成商;“POTEVIO”品牌成为商务部在信息产业领域重点支持的出口品牌之一。结合合资公司的贡献,中国普天在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进出口额500强中名列第九名,并在200家出口额最大企业名单中排名第四位。
同时,普天在2006年以系统性、创新性的思路,在保障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几项重要改革。通过改革,建立了新的研发体系、集中采购体系和党群工作机制,实现了总部转型。这些改革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固定及移动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中国电信领域第一家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贝尔与阿尔卡特在华主要业务合并而成。经过3年多的发展,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覆盖固定、移动网络、宽带接入、智能光网络、多媒体解决方案和网络应用等领域。2006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高举创新大旗,企业自身发展和服务电信领域的能力持续增强。
移动用户的日益增长和固定运营商的网络转型可谓是2006年中国电信市场增长的两个主要驱动力。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这两个领域中均有不错的表现,在2006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其固定和移动业务销售收入与去年相比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今年移动运营商在网络方面的投资不断扩大,使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来自于公司对新技术的良好定位,在固定运营商网络转型的过程中,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帮助中国网通在黑龙江、天津、北京等地区实现了全面的NGN商用网络改造,2006年初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签约中国网通,助其在甘肃和浙江部署IPTV商用网络。
在传输、ADSL、IP等传统产品领域,本地化的生产和研发使公司更具有竞争力。在IP路由市场,继成功中标中国电信CN2项目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已经为中国23个省部署了先进的IP业务路由解决方案;在ASON智能光网络市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已占有了超过65%的市场份额;在WiMAX市场中,公司已占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在一些运营商的集中采购竞标中,公司也获得了较大的份额,其中包括中国移动的传输和IP网络部署项目。
在专网市场,企业用户要求信息设备更加安全可靠,这正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作为传统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优势所在。对整个专网市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则是从自己的优势出发,有选择地进入电子政务市场和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市场。
在3G领域,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大唐移动合作,双方已经成功完成了TD-SCDMA在中国的产业化部署,同时公司还为上海联通提供了已被业界所验证的CDMA20001XPlus方案,为其部署增强型的CDMA20001X Plus试验网,为第48届世乒赛提供网络覆盖。
2006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海外及出口业务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占到公司总收入的将近50%,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海外市场的飞速发展,与阿尔卡特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丰富资源是密不可分的。除此之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可以获益于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很多项目是中国政府的融资项目,因此公司能够享受到一些融资贷款方面的优惠。近期公司获得的重要海外项目包括了泰国TAOrange的GSM/GPRS网络扩容,非洲多哥GSM网络扩容,老挝LTCGSM、光网络及宽带网络扩容项目以及白俄罗斯BeSTGSM网络建设项目等。
“重复的悲哀属于固步自封的守旧者,重复的美丽属于不断进取的开拓者。”2006年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期待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07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
烽火科技: 与运营商的合作关系更加牢固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烽火科技集团目前已形成覆盖光纤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三大战略的产业发展格局,产品除覆盖全国各省市外,还远销海外。烽火科技集团努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及时的、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贴身”服务,使烽火科技与国内各大通信运营商及部分国际电信运营商树立起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专有技术方面,烽火科技积极倡导技术创新、致力于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依靠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多年的积累,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子设计与制造技术、ASIC设计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光纤制造技术四大核心技术,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使其在通信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人才建设、产业化转化上有着相当深厚的积累。烽火科技集团向ITU-T提交的中国第一个IP通信标准—ITU-TX.85标准,于2000年3月31日被ITU-T正式采纳。X.85及随后的X.86标准和MSR技术的提出,标志着烽火科技集团开始为国际互联网通信做出自已的贡献。现在,烽火科技正在积极进入“下一代网络”的产品研发布局,向下一代无线通信网(3G)、下一代光传送网(ASON)、下一代交换网(Softswitch)、下一代接入网(FTTH)、下一代互联网(IPV6)等领域全面迈进。
顺应通信市场深刻变革,烽火科技集团确立了“应用、服务、盈利”的方针,通过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落实顾客主权至上的理念,以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综合的全网解决方案协助运营商建立可持续赢利的运营模式,与产业链上下游的运营企业和合作伙伴建立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目前,烽火科技在国内光传输设备市场及国内光缆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至今已有8万多套光网络设备和80万台数据设备在网上运行,先后承担了国内外70多条国家一级干线工程,在国家“八纵八横”干线光缆建设中,累计提供1000万芯公里光缆;直放站、室内覆盖系统及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市场占有率均在国内名列第一;光器件产品已确立国内第一供应商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并有60%以上各类有源、无源光器件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国家;IP和宽带接入产品在国内形成竞争优势,国内光纤收发器市场占有率第一。
面对席卷而来的国际化浪潮,烽火科技集团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随着产品国际化经验的逐步积累,集团正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烽火科技集团在马来西亚、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等国家成立了海外办事处,先后承担了伊朗铁道部国家一级干线传输工程、印度天然气公司“交钥匙”国家干线工程、印尼电力公司国家一级干线传输工程等海外工程项目。截至2005年底,集团产品已成功出口37个国家和地区。
烽火科技集团多年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老一代中央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和新一代中央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等先后到烽火科技集团视察,对烽火科技集团为我国光通信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唐集团:走联合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之路
作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最具发展活力的企业之一,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简称大唐集团)长期以来坚持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掌握了电子信息各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以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连续跨越。
说到大唐,让人最先联想起来的恐怕就是TD-SCDMA了。TD-SCDMA是由大唐集团母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被国际电联和第三代运营商组织接纳为三个主流国际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之一,这是我国百年通信史上的创举,也是我国在探索科技自主创新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实践,标志着我国在通信领域开始真正进入世界前列。目前,以中国企业为主导、跨国公司广泛参与的TD-SCDMA产业链的形成,商用化系统设备的逐渐成熟,终端以及终端芯片的群体突破,在标志着TD-SCDMA产业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逐步确立了我国在全球3G市场的重要战略地位。
除了TD-SCDMA,另一个技术也不容忽视,那就是SCDMA。作为大唐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综合无线接入技术平台,SCDMA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中,以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克服了农村的复杂地形障碍,以农村用户可以承受的低成本帮助农村实现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目前,以SCDMA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已经紧密团结了数十家民族电信制造企业,产业规模达到数千亿元。
作为中国智能卡集成电路领域的科技领导者,大唐集团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能同时以芯片、模块、成卡等多种形式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拥有目前亚洲最大、最完整、最先进生产设备的智能卡模块生产线。其产品涵盖移动通信智能卡、公话智能卡、二代居民身份证、SOC(SystemOnChip)芯片平台等多个领域。
大唐集团在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社会应急服务系统、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等领域取得了出色的业绩,是国内有实力将信息安全与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结合起来的少数企业之一。大唐集团拥有近千人的软件专业研发和项目实施队伍,具备多年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和工程实施经验,已获得国家双软认证资质、系统集成一级资质。
在交换产业,大唐集团生产包含程控交换机、数据通信以及将来支持网络融合(固定与移动)与业务融合(话音、数据、多媒体)的新型交换系统。近年来,集团在交换产业上不断推陈出新,相继推出了商业网交换机SP30CN、SP30iEx综合交换平台等新产品,已成功装备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电信骨干电话网络上。
经过几年的产业化实践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不断锻炼,大唐集团建成了北京、重庆、西安、成都、上海五大产业基地,并且形成了面向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在国内市场,大唐集团与六大电信运营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市场营销与服务网络。此外,大唐集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已向中亚、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区出口产品。
长飞:持续创新成就行业翘楚
创建于1988年的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武汉长江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共同经营的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不断的成长和壮大,长飞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团性企业。产销量连续十六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在国内光纤光缆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已跻身于全球光纤光缆制造业前3位。
业内曾有一种说法:包层技术决定预制棒成本。但是在光纤和预制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种包层技术的产品成本日趋接近,但不同包层技术却影响着芯棒的成本,所以包层和芯层技术的组合共同决定了预制棒的成本。经过对不同工艺制造预制棒的比较显示,PCVD或VAD芯棒工艺与RIC或OVD或APVD组合制成的预制棒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而以长飞公司为代表的预制棒产业采用的正是这种最佳的芯-包技术组合。
凭借自身开发的PCVD/RIC芯-包技术,长飞外径150mm的PCVD/RIC预制棒制造和拉丝技术已用于批量生产,单根预制棒拉丝长度为2000公里,并计划在两年内使预制棒外径达到180~200mm。目前,长飞年生产预制棒450吨、光纤1500万公里、光缆20万皮长公里。截止到2006年12月,累计产销光纤4000多万芯公里,其中累计出口光纤光缆产品800多万芯公里。
长飞公司把持续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的质量方针,并制定了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市场调查、项目评估、合同评审、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生产、成品交付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1993年,长飞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家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欧洲质量网认证,2000年通过2000版ISO9001的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OHSA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长飞公司对自主创新也是格外重视。从1998年至今,长飞公司已在光纤光缆技术方面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达40多项,另外,长飞还获得了多项美国专利授权。2005年,长飞公司的“PCVD工艺制备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中国光纤光缆企业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国家科学成果奖。
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创新,长飞公司总结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FTTH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础业务接入解决方案、增值业务解决方案以及光缆网络解决方案。该整体解决方案引起国内众多电信运营商、电信研究院和房地产开发商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面对新世纪的种种机遇与挑战,长飞公司表示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为中国和世界光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亚信科技:在帮助客户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
亚信CEO张振清以稳健、扎实的管理风格闻名业内。正因如此,在展望2006年亚信电信业务的发展时,他曾做出过乐观而不失谨慎的描绘—创新、盈利、增长。而今,2006年即将过去,亚信是否真正做到了这六个字?
在已发布的季报中我们可以寻找到答案:根据亚信2006年Q3财报,第三季度净收入达到24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比上一季度增加了22%。其中,电信业务继续表现出良好的势头,净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8%,比上一季度增长了17%。可以预测,亚信将公布的全年销售额及净收入比上一财年将有较大提升。这表明,一年来,在“集中资源,专注核心业务”这一既定战略下,亚信的“以创新驱动业务成长”初见成效。
作为全球通信业的主战场,中国市场具有与欧美市场截然不同的需求特征及商业模式。所以亚信也是追随机遇,适时调整业务创新方向。对于亚信的“创新”,张振清是这样解释的:“创新决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业务模式上的一个小小创新都可能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归根结底,我们创新的目标是提升客户(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表现、优化终端用户的体验。作为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亚信科技的宗旨是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业务支撑系统,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与客户一起加强对需求的观察和对生活的体验,随市场机遇而变,通过不断创新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回首即将过去的2006年,让我们看看亚信科技在中国通信行业留下的印迹。
2006年初,亚信科技与中国移动在元数据管理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成功搭建起国内首家元数据管理平台,这一事实表明,亚信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实力已达国际水平。随后亚信又为多个省级移动公司搭建了元数据管理系统。
在成功实施了吉林移动的“数据集市”项目后,亚信科技为云南移动、山东移动等省公司搭建了地市级“数据集市”平台。
BI(商务智能)是亚信早在2002年就大力进行投入的领域,到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人才和实力。2006年,亚信终于看到了市场的回报:由亚信承建的北京移动BI系统今年5月正式上线,这是目前电信行业内涵盖分析专题最全面的BI系统,该系统在高端客户方面的应用成效显著,可帮助北京移动的业务部门建立数据分析和精细化应用的框架体系,从企业全局来支撑日常的数据分析需求。北京移动BI系统在推动北京移动日常业务运营和营销活动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科学化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整个中国移动集团中都树立了典范。
京信通信:新的产品策略带动业绩增长
成立于1997年的京信通信,是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移动通信外围设备专业厂家,主要产品有移动通信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功率直放机、数字微波、移动通信天线和射频器件等。2003年,京信通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342.HK),是国内同行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京信通信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在广州科学城建有集团总部研发基地,在南京、美国弗吉尼亚、美国硅谷共设有三个研究所,拥有一支由业内国家级技术专家和教授带领的老、中、青结合的500多人的专业科研队伍。
京信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多家著名高校保持长期合作,在总部研发基地设立了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工程研究站,“京信通信-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技术与电磁兼容重点实验室”和“京信通信-北京邮电大学射频技术联合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开展产研项目合作。多年来,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已研制出300多种产品,为GSM900、1800MHz,CDMA800MHz、3G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无线覆盖和传输设备。
京信通信坚持自主研发,在直放站、天线、数字微波等产品领域均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拥有众多自主的知识产权,现已拥有国内外专利108项,授权34项,是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副会长单位,获得广东省2005年度优秀专利奖和中国第九届优秀专利奖等荣誉。公司所有产品均通过信息产业部的认证,59项产品获得国家无委的型号核准证;46项产品获得信息产业部的进网许可证;44项产品获得了CE国际认证证书。
在新产品研制方面,京信3G天线项目获得2005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3G直放站项目被列为广东省2005年度重点新产品计划。近年来,京信通信在继续深入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新加坡、印度、泰国、瑞典、巴西等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开展国际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京信通信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在新的总部研发基地设立了不同产品和功能组别的研发中心,建设了国内业界最大的远场测量微波暗室并装置了国际级先进研发设备。
京信是国内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和TD-SCDMA技术论坛高级成员,凭借科技创新取得的技术领先优势,与信息产业部、国家无线电监测委员会等密切合作,联合起草和制定了10余项国家及行业通信标准,同时承担国家3G通信技术前沿研究课题。2006年4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TIAWireless2006会议上,京信新推出了3G网络多载波功率放大器(MCPA);8月,在巴西圣保罗设立办事处;同时,广州科学城京信总部研发基地一期全面投入使用,为京信新一轮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2006年,京信通信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霍东龄先生因对通信行业做出的贡献获得了2006“亚洲商业领袖奖”之“香港年度CEO”奖。
目前,京信通信已形成无线优化、基站子系统与天线及数字微波三大产品系列,策略性的新产品线路使销售额获得大幅增长。2006年上半年,京信通信实现收入5.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7%。
中星微电子:产品创新开始显示威力
2006年岁末,中星微电子捷讯频传,“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突破1亿枚,公司荣获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FSA)年度最佳财务表现奖。亮眼的表现为中星微电子2006年的持续增长写下了漂亮的一笔。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统计,中星微电子2006年前3季度净营收为9240万美元,净利润额为780万美元,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博士总结公司2006年发展时谈到:“中星微电子发展坚持‘一体两翼’,产业化是体,核心技术及全球市场运营能力是两翼。核心技术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根基,但并不是结果,技术必须能够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然后通过产业化经营赢得全球市场。”
2006年,邓中翰说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创新”了,无论是随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工商峰会,还是回答投资者的问题,他都在反复强调创新对中星微电子发展的重要性。中星微电子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不刻意追求技术上的领先和创新,而是去填补“市场空白”,当然这并不意味对核心技术的忽视,而是对利用、发展核心技术更为深层次的认识,而这两者的结合点正是产品创新。
2006年,中星微电子在产品创新上的表现尤为可圈可点:2006年4月,中星微电子推出“星光移动三号”系列芯片,迅速被国内厂商中兴通讯采用,并在市场上广受欢迎;5月,中星微电子宣布推出“超级人脸追踪”等一系列PC终端产品应用;10月,三星最新推出的2款手机采用中星微电子芯片,并由北美最大的无线通信运营商推向市场。
另一方面,邓中翰把2006年的成绩归因于公司整合全球市场资源的能力,特别是与跨国大公司的合作与交流,为企业打进全球市场奠定了深厚的根底。
2006年9月,邓中翰作为中国的企业代表在荷兰举行的第三届中欧工商峰会发表主题演讲,大力强调了全球性合作对于高科技公司发展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中星微电子的经验之谈。
全球化正逐渐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大问题,这也为本地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和整合全球性资源,成为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继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2006年中星微电子顺利渡过国际资本市场的观察期,在获得年底FSA大奖之前,7月,中星微电子作为亚太地区惟一代表,与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主要成员应邀再次出席纳斯达克的闭市仪式。
同期,中星微电子与跨国巨头之间的合作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10月,中星微电子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VC0326成功通过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Vista徽标认证,成为全球最先获得这一认证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之一。
在国内,中星微电子先后与主要PC摄像头厂商共同开展“星光中国芯”质量保证中国行活动,推广摄像头产品的“保标”认证,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的良性发展。并与波导在“3G多媒体信息终端”上开展了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