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机构获第三方支付牌照 可为居民办理跨境支付业务
为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范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支付业务,防范互联网渠道外汇支付风险。包含重庆易极付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1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获试点跨境外汇结算牌照,角逐跨境电商外汇兑换业务市场。第三方跨境支付存在什么风险?对居民而言它们有什么意义?今后会不会进一步开放?今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对此进行了解答。
17家机构获第三方支付牌照
为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范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支付业务,防范互联网渠道外汇支付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自2013年2月起,在上海、北京、重庆、浙江、深圳开展试点,允许参加试点的支付机构集中为电子商务客户办理跨境收付汇和结售汇业务。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发放了试点开展跨境电商外汇兑换业务的牌照,全国共1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首批发放的牌照,其中包含我市的重庆易极付科技有限公司。
避险:重点核查跨境交易真实性
开放第三方跨境支付后,是否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又将如何规避呢?今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相关负责人解答了大家的疑惑。他说,试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业务等方面的风险,比如客户主体准入真实性风险,即客户以虚假身份进行跨境交易;交易真实性风险,即客户通过虚假交易进行跨境资金收付以及洗钱等风险。
对此,人民银行会分层次、有重点地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包括对支付机构业务风险的控制、对跨境交易的真实性核查、对银行的金融监管以及反洗钱监管等等。
总体而言,风险是可控的。监管部门还将针对一些试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确保试点顺利推进。
作用:弥补互联网跨境支付空白
重庆营管部相关人士介绍,试点允许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外汇支付服务,不但全面拓宽了支付业务国际市场,进一步增强了资金集聚能力,还具有整体提升地区跨境外汇结算规模的潜力。同时,支付机构与银行深度合作,能够丰富电子商务跨境资金清算渠道,弥补互联网跨境支付空白。
重庆此次在跨境支付业务中与试点的沿海发达地区支付机构处于同一起跑线,对重庆市深入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意义重大。
便民:居民提供身份证后可办跨境支付业务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相关人士还介绍,此次试点,允许支付机构集中为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办理货物贸易项下的跨境支付业务。支付机构将对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进行实名认证,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在办理业务时,须向支付机构提供证明其基本身份信息的材料,如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个人有效身份证件等。
下一步,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推广,也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试点情况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