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争情报产业发展述评
20世纪末期,竞争情报理念进入中国,在近十年的发展中,竞争情报经历了导入、泡沫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2002年前,主要表现为竞争情报局限于学术领域;2002年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竞争情报产业呈现泡沫化发展状态,被众多培训提供商、工具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所炒作,它似乎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万金油,但随着竞争情报从理念到现实的落地困难,整个产业似乎走向衰落;伴随着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2006年后,中国竞争情报产业在“反思”和“发展”、“务虚”和“务实”等矛盾因素的交错中稳步地向前发展着。近日,笔者总结了近一年来中国竞争情报产业的发展趋势特点,期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竞争情报是皇帝的新衣?——反思中求得稳健发展
2006年,汪春风先生在网上发表了题为“竞争情报是皇帝的新衣?”的文章,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2006年5月19日中国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还就此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市场导入、市场成长和市场成熟是竞争情报产业发展必经的三个阶段,目前市场还处于导入和成长交替期,存在问题是必然的,但目前竞争情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却值得理论者与实践者来共同关注。
继上次的研讨已过去一年时间,那么在这一年时间里,我国的竞争情报产业又发展情况如何呢?笔者就此问题拜访了竞争情报软件领域的领先软件厂商,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三部经理都云程先生,他说:
“在竞争情报导入和交替期,虽然部分竞争情报从业者对学术理论、竞争情报培训、竞争情报咨询渐渐失去热情,但这不表示竞争情报就是‘皇帝的新衣’,实际上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目前正逐步开展起来,并由‘说的多’变成‘做的多’,这一点从TRS竞争情报软件产品的销售情况可以看出。一年来,国内外已经有20余家企业导入并使用了TRS软件产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导入更加理性化、规范化,和企业的业务结合的更加紧密了,因此表明企业对竞争情报的认识更加清晰,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竞争情报产业的发展更加稳健了。”
在谈及竞争情报的行业应用时,都云程先生说:“中国银行的千里眼经济情报预警平台、日本佳能本部的产品质量监测系统、香港华润集团统一情报系统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行业内有着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另外,都云程先生还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许多政府、咨询公司等领域的客户也产生了采集、加工、利用、分析互联网信息的需求,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信息资源开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竞争情报系统则恰恰满足了用户这一需求。据统计,近两年以来,有三分之一的TRS竞争情报软件客户来自于以上领域。
CI软件的国产化——国外厂商的本地化失败
Autonomy作为一家在华发展的国际企业,竞争情报软件是其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Autonomy在华的发展并不顺利。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Autonomy已经在大陆发展了四年,而且力度在逐步加大,原来的Autonomy办事处已经升级为“Autonomy 中国。虽然其在大陆的投入不少,但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她在大陆发展的客户不超过40家,其中竞争情报应用更是寥寥无几。”一位IT界资深评论家如是说。
据笔者分析,之所以国外CI软件厂商国内推广不成功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从产品来看,国外的产品往往比较复杂,开发周期长,实施成本高。同时,国外产品目前并不能够很好的和语言处理成果相结合,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搜索精准度不高,特别是对于中文这种比较特殊的语种。
“中文的索引结构、索引策略和西文有很大的不同,中文搜索的搜索前控复杂、对技术的要求更加多样化,目前Autonomy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这已经成为其软件产品在华推广的瓶颈,以致于在多次公开测试中,都落败于国内厂商。”某搜索领域技术专家说。
第二:从销售层面看,中国目前的软件环境不很成熟,产业链不完整。国外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建立起来很好的合作销售渠道。而组织结构和销售团队的不稳定、销售策略和销售思路的经常变动和频于应付国内厂商的竞争,也造成了Autonomy业绩不佳。
第三:从项目实施和服务层面来看,中国分支机构只是其全球总部销售执行部门,总部对国内的项目实施支持力度不高,面对每个项目或产品“几万美元”的销售单价,总部显然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得不到总部支持的项目实施人员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综上所述,目前国产竞争情报软件是CI软件的市场主体,并在与国外软件厂商的竞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
培训的“务实”和“务虚”——学术理论已不是培训的主体
几年之前,竞争情报培训曾经风靡中华大地,一批以竞争情报培训为主业的公司应运而生,在竞争情报理念和相关学术理论的传播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构成了竞争情报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情报培训一度成为情报学术专家“走穴”、软件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宣讲的盛会。
然而,任何一个产业都有一个从学术到实践,从“大而无道”到“小而实用”的过程,所以竞争情报的发展必须和行业发展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竞争情报软件如此,竞争情报培训也如此。今年以来,学术理论为主题的情报培训逐渐淡出市场,逐步被行业性的竞争情报会议所代替,行业协会逐步参与到了这个市场中来。
技术创新下的情报分析——文本驱动的商业智能
无论对于竞争情报从业者,还是对于竞争情报工具,情报分析都是其核心部分。长期以来,并不缺少针对于数值型数据的IT技术,如:BI技术的旋转功能、切片功能、模型分析等等。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情报从业者将面对海量、无序的非结构化文本型数据。过去在科技情报领域有个术语——文献分析(情报分析的一种),它处理的也是非结构化数据,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检索。可是今天,检索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于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文本挖掘技术逐步发展起来,它应用于非结构化文本型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目前,国外商业智能领域流行一句话:文本驱动的商业智能,就是指的文本挖掘技术。
文本挖掘技术涵盖的功能很多,如:文本自动分类、文本自动聚类、文本信息抽取等等,它也越来越受到竞争情报从业者的关注。“每周点击TRS文本挖掘基础件资料、试用程序的客户达上千名,居全部产品之首。”TRS市场部经理何东炯先生介绍说。
竞争情报服务模式创新——引入软件SaaS模式
SaaS是以软件在线服务模式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应用解决方案。作为一种商业模式,SaaS已开始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中大行其道,并正成为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软件企业将根据用户的需求,以能源、电信公司的服务模式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SaaS 的战略指向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创新的舞台。根据IDC和麦肯锡的预测,2004-2009年全球SaaS市场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在21%以上,2006年约为68亿美元,2009年将达到107亿美元。2006年以来,TRS在竞争情报软件领域进行了成功尝试,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有以下两个:
中国银行千里眼经济情报预警平台,24小时监控数万个国内外网站,第一时间获取银行所关注的行业客户的动态信息、法律纠纷信息和贸易纠纷信息等,提升银行风险预警能力。
日本佳能电子产品质量监测系统,从各BBS站点上采集相关数据,通过关键字分类和人工处理发布后,向Canon相关部门提供所关心产品的有效评论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问题的跟踪效率。
以上两个项目均采用SaaS模式,也就是说系统都没有部署在相应企业的内部,而由TRS或者第三方来运行维护,用户只需要按月度或年度支付费用。SaaS模式的采用降低了企业竞争情报软件工具的使用成本,有利于竞争情报在中小型企业的应用。
其实,早在3年前,易地平方和天下互联等竞争情报工具提供商就开发了类似的服务,但并不是很成功,原因何在呢?原易观数据分析师饶展先生一语道破天机:“相对于TRS的服务,原易地平方和天下互联的服务太不聚焦,几乎涵盖了电信、石油、化工、制造等所有行业,提供的信息杂而乱。而TRS的服务和企业业务结合非常紧密,信息聚焦,并通过专家加工挖掘了信息的价值。”
回顾中国的竞争情报产业,已经在风雨中走过了许多年,一个产业的发展和繁荣需要一个完整、有序的产业链,相信在严谨的竞争情报学者、心存高远的软件企业等要素的推动下,中国的竞争情报产业一定会迎来成熟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