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小浏览器突围 欧普拉(Opera)称霸手机市场
欧普拉的浏览器曾在行动市场丰收,后来却一蹶不振,直到出身乐高的业务包礼森接掌大权,重新找到获利模式。
想想看,如果你的对手是微软(Microsoft)、Google以及苹果(Apple),这场仗要怎么打?
过去3年,挪威软件公司欧普拉(Opera)就面临了这个状况。他们擅长的网络浏览器市场,正面临空前未有的竞争局面。PC上有长期独霸的微软IE与火狐(Firefox),移动装置上有挟iPhone与iPad君临天下的苹果Safari,就连以查找引擎起家的Google,也推出以浏览器Chrome主打的小笔电,积极抢进这块市场。
“云时代,浏览器就是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一位长期观察网络与软件产业的IDC分析师表示,当所有的消费性电子装置都是以上网为目的,浏览器的重要性就如同传统上的操作系统,决定了消费者第一手的使用经验。
曾墨守成规:与ODM厂合作拉低毛利
过去,欧普拉靠着独门的资料压缩技术与超简洁的程序码,开发出轻巧快速、适用于手机上网的浏览器,搭上3G风潮,2008年欧普拉在移动装置上的市占率高达26%,在金融海啸下获利竟然还逆势成长,高达603%的年增率,获利能力甚至打败微软、Google,成为全球软件界一颗闪亮的星星。
没想到从那一年之后,欧普拉的状况就江河日下,在三巨头挟“硬件包软件”的优势夹击下,营收虽然还在成长,但获利能力却大幅衰退,EPS先从新台币四元狂跌到2009年的1.3元,隔年又再下探到1元,不少挪威当地券商分析师认为欧普拉难以再起,创办人兼当时的CEO谭咏文(Jon S. von Tetzchner)甚至因此下台。
“我们可能犯了一些错,”欧普拉台湾区总经理李儒昌坦承。外界认为,工程师背景出身的谭咏文虽然把浏览器的技术钻研到无懈可击,但过于死守B2B的商业模式,只顾与ODM厂商的合作关系,没有抓到用户的第一手需求,利润就随着这些ODM厂一起变薄。
然而这个状况从2011年开始出现变化。根据欧普拉的财报,2011年第一季营收比去年同期成长了37%,净利达到新台币1亿1千9百万元,比去年同期整整高出308%。第二季的数字同样亮眼,营收同比成长27%,净利高出48%。均创下历史新高。
为何短短一年就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答案,就在新任CEO包礼森(Lars Boilesen)身上。
出身丹麦、今年44岁的包礼森,经历颇为奇特,第一份工作在乐高(Lego),历任做过营销、业务、市场开拓等工作。1990年代初期,苏联瓦解,政治局势尚未完全稳定,百废待举,他却嗅到机会,主动请缨前往俄罗斯,不到10年把当地开拓成为乐高最重要的海外市场。2000年,他返回北欧,加入欧普拉。
一个卖积木玩具的丹麦人要怎么卖一个虚拟的网络浏览器?“其实积木跟高科技一样,都是强调创新,而且要让用户玩得开心,”包礼森说。
在欧普拉的第一个5年,他就发现手机产业才刚起步,比PC拥有更大的机会,于是主张把市场从桌上转移到手机。这个决定奠定了欧普拉日后在移动装置上当老大的基础,因为切入得早,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大厂都成了他忠实的客户。“他有一种很敏锐的市场嗅觉,可以看到别人没注意到的地方,”李儒昌说。
包礼森发现,微软、苹果等大厂,都有自己牢不可破的硬件资源资助,纯走软件路线的欧普拉仅靠着与ODM厂合作,一定摆脱不了毛利式微的命运,于是他开始将目光转向电信业者。
现另辟生路:利用电信商内置于各装置
对电信商来说,频宽资源有限,但消费者一方面要求要无限制上网,一方面又要下载照片、影音等大量空间的讯息,根本吃不消。欧普拉的技术却可以做到把资料压缩85%以上,大幅减少基地台负担,帮电信商腾出更多带宽。
“其它的大厂通常只想要绑架电信商,强迫使用者从浏览器去连结服务,但我们刚好相反,我们不绑架电信商,而是跟电信商合作,让他们内置服务在我们的浏览器中,让他们拥有消费者,”包礼森说。
例如与泰国的电信业者合作时,对方会引入当地最受欢迎的网站,内置在欧普拉浏览器中,这样即可收取额外费用。甚至还可在页面上卖广告、提供交互式空间、整合不同的讯息与内容等,大幅提高获利。
靠这个方法,欧普拉成功打入宏达电、三星等没有自己浏览器的移动装置制造商。不仅如此,9月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展开的国际广播通讯大展(IBC)上,索尼(Sony)、东芝(Toshiba)、夏普(Sharp)、飞利浦(Philips)等强力主打数码电视大厂,统统内置欧普拉的浏览器与在线市集(App Store),几乎每部电视打开都会看到一个大红色的“○”。
“我们没办法成为另一个Apple,但是可以靠着浏览器在不同的装置上给出像Apple的体验,”包礼森自信的说。
这家挪威的小软件商,就这样靠着创意另辟蹊径,再度在竞争激烈的科技业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