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小蜜”Viv要做Siri终结者
如果你告诉Siri想订餐或订出租车,它就会把你导入到相关的App平台,而基于Siri开发出来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手Viv却能直接帮你把事情都做了,就像一名随时跟着你的超级“小蜜”。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美国当地时间5月9日一早,Siri的创始人就已经发布了“Viv将取代Siri”的消息。根据当地媒体此前报道,Viv将于当地时间5月9日发布。值得一提的是,Viv实验室的初期投资来自于李嘉诚维港投资的掌舵人周凯旋。
Siri之父达格·吉特劳斯如今又成了Viv公司的CEO
工作中的吉特劳斯
据悉,Viv被誉为目前功能最强大的智能助理,创始目的是打造一个能驱动所有产品和应用的“超级大脑”(The Global Brain),将其嵌入由互联网连接的日常万物。目前,Viv已经与送餐、打车等50多个互联网服务平台展开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植入,这样就使Viv无所不能了。
威盛电子语音交互部门研发总监张国峰对本报记者表示:“Viv强大的地方并不在于它的技术有多牛,语音交互我们现在也都能实现。关键在于它背后整合了非常多的内容和服务,这些(商业)才是它真正想推的东西,‘超级大脑’只是一种宣传。”
想做什么告诉Viv就行
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手Viv就如同Siri的儿子,用创始人的话来说就是:“Viv基本上是基于Siri开发的,但是功能更加强大。”而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可以理解更为复杂的句子,且能判断人的意志,并依此自行执行任务。
举个例子,你可以对Viv说:“请帮我订一张往返旧金山与巴黎的最便宜的机票,6月2日出发,下周一返回。”Viv就会自动帮你搜索、预订机票。
除了执行任务,Viv还能给出它的建议。比如,你可以问Viv:“我去哥哥家的路上想买一瓶便宜的葡萄酒来搭配千层面。”Viv就会告诉你应该去哪里买。当然,Viv最终要实现的是,即使你不告诉它你想做什么,它也能通过揣测你的意图知道你需要什么。想象一下,当某人深夜两点在吧台前手脚不稳地对手机说“我喝醉了”,Viv便能立即联系到这个人平时爱用的出租车公司,让该公司派车到这里来,并指引司机把这个半昏半醒的人送回家。
Viv有一个特点与此前挑战人类围棋的AlphaGo相似,它也能够自我学习。根据创始人达格·吉特劳斯(Dag Kittlaus)介绍,Viv能根据用户个性偏好和近乎无限的网络连接回答所有问题,执行一系列任务。
比如,你可以一口气告诉Viv:“我要买某某电影院的哪个场次的电影票,另外预订某某餐厅的晚餐。哦,还有,提醒我订一束鲜花后天送给我妈妈。”Viv都能帮你实现。不仅如此,如果你要订的电影票卖完了,Viv会自动向你推荐另一家有票的电影院,再不行就根据你的喜好推荐别的影片。要是你临时有事去不了,Viv还会帮你打理退票事宜,最后把结果告诉你。
要实现如此强大的功能,单靠Viv实验室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目前,Viv已经与送餐平台Grubhub、打车平台Uber、鲜花公司FTD和智能家居平台Ivee等50多个互联网服务平台展开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植入。
送餐公司 Grubhub 的负责人表示:“他愿意在自己的产品里加入第三方提供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因为现在消费者接触商家的主要渠道是苹果和谷歌的App Store,而Viv则提供了一条绕过App,直接通往消费者的道路。”
不过,技术派人士张国峰则有不同看法:“一切还要看它(Viv)的用户体验做得如何了。Google Now推出那么多年,在全球的用户仍然很少,就是因为用起来不自然。”
图谋成为各种产品的大脑
2010年4月,苹果用200万美元买下了Siri公司,原来的Siri研发核心成员也跟随项目去了苹果。但后来Siri的团队发现自己和苹果的理念还是不能同存。次年,吉特劳斯就辞去了 iPhone App总监的职位,并在iPhone 4s发布会的第二天离开了公司,那也恰好是乔布斯去世的当天。
如今只能被称为虚拟语音助理的苹果 iPhone Siri
几个月后,Siri的另一名创始人亚当·齐亚(Adam Cheyer)也离开了。他曾表示:“我确实觉得,如果乔布斯还活着,我可能还会留在苹果。”
2012年秋天,吉特劳斯与克里斯·布里格姆(Chris Brigham)联合成立了Viv公司。随后,包括齐亚在内的三分之一的Siri原班人马陆续从苹果离职,跟着吉特劳斯一起开发Viv。
Viv创始人齐亚、吉特劳斯和布里格姆(左到右)
“我对Siri及它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非常骄傲,不过在许多方面它还可以做得更好。”齐亚从苹果离职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要做一件能从根本上改变软件开发方式的事情。”
Viv公司成立前,当时Siri的创始人吉特劳斯、齐亚和另一位后来Viv 的创始人布里格姆曾聚在一起讨论,5年之后的世界将是什么样的。布里格姆想到做一个程序,用新的方式把Siri知道的那些东西整合起来。
他们想到了“基于云的智能”,一个“全局性的大脑”的概念,而要让这个语音助理变得无处不在,唯一的办法是把它向第三方开放,让每个人都能接入这个“大脑”,并使用它。
吉特劳斯并不认为Viv是个与智能硬件绑定在一起的产品,而是把它看作一种服务。他们希望从电视制造商到汽车公司再到App研发者,所有人都想要纳入Viv的人工智能,就像当年PC厂商争相以内置Intel微处理器为荣一样。他们甚至希望Viv的图标能像开机图标、WiFi和蓝牙一样人人熟知。
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Viv实验室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比如应用于电视、汽车,存在于所有可连接的智能设备中。据两位创始人介绍,Viv可能不会像Siri那样卖给苹果一家公司。根据美国媒体报道,谷歌和脸书都对Viv表示出了浓厚兴趣,并有意收购。
Viv实验室在美国加州圣何塞的办公室
世界著名杂志《Wired》曾经引用著名人工智能专家、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负责人奥伦·埃奇奥尼(Orenz Etzioni)参观Viv早期模型后的表述:“如果这个团队能取得成功,这将是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将是一个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确实,不下载 App、不输入文字、不拨打电话,甚至不按键盘,只用语音就能完成服务,一直是工程师追求的目标之一。美国的媒体评论称,从某种程度上说,Viv的创始人属于图灵测试最坚定的拥护者,他们就是想要打造一款可以和人一样正常聊天的机器。
吉特劳斯表示:“要实现这一点的技术屏障很小,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有时才几分钟的‘训练’,让Viv理解所要处理的具体领域的专业术语即可。当Viv的知识增长时,理解力也会增长。”
Viv在设计根本上仍然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三大原则:从外界获取信息、通过分析获取的信息掌握更多的信息、不断从外界获取新信息。Viv的这些信息都需要使用者给到它,用的人越多,它就会变得越聪明。通过知晓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在接受什么样的服务,Viv可以在海量数据中进行筛选,找出连接和处理信息的新方式。
争夺直抵消费者的接口
事实上,Viv并非唯一一家提供机器人语音智能服务的公司。脸书4月份的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也推出了一款聊天机器人,功能与Viv非常相似,也能够帮助人们在网上订餐、订票、订鲜花等;去年亚马逊也推出了Alexa人工智能服务平台,能够远程完成主人的命令。
科技调研公司Forrester的移动商务专家朱莉·艾斯卡(Julie Ask)表示:“在接下来的5年里,这种计算范式改革将把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设备全部转变为拥有语音交互能力的智能助理。”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军备竞赛中,无论是谷歌、亚马逊或者脸书,它们都想让智能产品成为连接消费者和商业服务的终极接口,做“比移动端、消费者、桌面和企业更大的事”。
对于为何会找到周凯旋投资Viv项目,两位创始人表示,当时刚创办Viv实验室时,他们找到周凯旋,提出需要1000万美元资金推动项目,周凯旋随即很爽快地说:“我可以,你需要我马上汇款吗?”
事实上,维港投资也是Siri初期的投资者,此前还投资过脸书、被谷歌收购的DeepMind和被雅虎收购的软件公司Summly。
海通国际证券环球投资策略董事潘铁珊对本报记者表示:“世界经济及技术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不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发展引擎已经变为高科技产业,投资公司的目光早已转向各种高科技公司。”
Siri在挪威语中是引领人类走向胜利的女神,Viv在拉丁语中意为“生命”。对于Viv的未来,所有人都不知道会如何,虽然公司与当年发布Siri后的表态一样,不愿意被收购,但最终还是在乔布斯家的炉火旁卖掉了Siri。所以,没有什么是谈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