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广电大变脸广电大变脸

热度450票  浏览20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16:04
工业绞盘

  广电和电信,曾被称为:“九五”期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1995年,全国广电系统的收入是120亿元,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增长为276亿元。尽管如此广电部门还是感到了深深的忧虑,因为在数字翻番的背后,是总体增长的减慢。在“九五”的前四年广电行业的收入还能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但是在1999年到2000年之间,增长的幅度不足4%。

   而此时的电信部门仍然保持着“万马奔腾”的发展势头。中国电信固定电话业务去年收入是1800亿,年增长16%~20%“中国移动”增长30%~40%,联通增长70%~80%。两年前国家广电总局曾以5000万美元(3000万现金,2000万网络)参股网通公司,目前这笔投资已经增值到5亿多美元。

    两项比较广电系统的后劲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来自方方面面,但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广电系统的收入主要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目的已经处在一个相对饱和的阶段。同时广告收入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时.中央电视台的收入就第—次出现了负增长(-1.58%);国家调整广告政策,规定企业的广告费不得计入成本,广电系统就立刻感到了收入的下滑。

  广电系统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点是什么?广电部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手中的资源。

         信息孤岛 难成大气

   中国的广电部门其实是守着一个人人羡慕的富矿——可以称得上“世界第一”的有线广播电视资源。

   据统计2000年,中国有线广播电视的用户已经超过了9000万。国家光缆干线目前已经达到3万多公里,连通了25个省市,今年年底要连通30个省市;省级光缆干线网预计达到11万公里,连结全国65%以上的县、市,县级以下的光缆传输网有30多万公里,700多个县的光缆通到了乡、镇、村。上海、广州、柳州等大中城市的有线广播电视网已经改造成了860兆,全国750兆以上有线广播电视网的用户已经超过了4000万户,具有双向传输能力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用户达到了1000多万户。

   虽然中国的有线广播电视资源丰富,但实际上各地网络并不相联,有如一座座信息“孤岛”。据有关专家介绍;当初发展有线电视,主要是为了改善群众看电视的条件此外并无其他目的。有线电视网的建设由中央、省、地市、县四级投资,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各地政府、企业和民众的支持,有线电视就无法发展起来。但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有钱电视网的发展分散和技术标准不统一。同样国家对有线电视的管理也是二元化的,有线电视的人、财、物归地方党委和宣传部管,业务和技术归国家广电总局管,所以有钱电视系统向来是“有系无统”的。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主任陈晓宁认为:只有分散的局部,这样的网络是没有价值的,网络的规模越大价值才会越大,如果能将分散的有线广播电视网整合起来,其带来的效益将会呈几何倍数的增长。所谓的整合电就是成立全国性的广播影视传输网络公司。

        整合网络 做大广电

    广电部门高层领导多次公开表示,中国广播影视传输网络公司要在2001年年内要成立。这家公司是股份制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由广电部门控股。而要在实质上完成全国的网络资源整合.广电部门决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中央和省分别组建网络中心。目前,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网络公司的组建方案已经报当地党委、政府审批,并由国家广电总局核准。广电总局要求在今年年底之前,各省都要完成组建网络公司的任务。

   与此同时,广电总局也在加紧组建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省级的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只包括有线网络.而广电总局的网络中心则是包括了无线、有线、卫星、传输中心四个部分,以达到星网结合、上下贯通、覆盖全国的目的。

   第二步,中央和省的干线网整合。由国家千线网和省市的干线网共同组建中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股份公司,实现国家干线网和省级于线网的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第三步,对地、市、县网络的整合,发挥中央和省的节目源优势,使广播电视的干线网与分配网融为一体。

   按照这个计划组建的公司,将承担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和覆盖任务,确保安全传输、政令畅通;同时还要发挥广电网络的资源优势开展综合交互业务,与其他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而这后一项才是整合网络资源的最重要的目的。

   当广电网实现了物理上和运营上的一体化后,广电部门就拥有了介入电信业务的资本。在现有的电信网、有线广播电视网、因特网三网之中,有线广播电视网普及率最高,带宽最宽,一旦政策允许有线广播电视网就可以开展大规模的信息服务。

    到目前为止,国家还不允许广电部门涉足互联网业务,但是这方面的政策有松动的迹象。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不久前就说过,如果广电部门要进行因特网的接入服务,应该先做到台网分开。

           路漫漫其修远

  组建全国的网络传输公司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围绕它进行的是整个广电行业的体制改革.先是台网分离然后是有线台与无线台的合并,广电总局要求在2001年6月之前,有线台与无线台的合并要完成实现一个班子一套人马,资源统一调配。之后是各级网络的整合。这里面都涉及到产权问题和利益问题。一位领导曾半开玩笑式的说,在整合网络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是向下看要求“垂直”,朝上看要求“割据”。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认为,推进网络公司组建工作的关键是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用他的话说,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思想调整是关键,利益凋整是基础,应该提倡一种双赢的观念。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主任陈晓宁认为,未来的中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应该是由若干法人利害主体建立起来的,有股权利害关系相渗透,国家网络公司和省级网络公司上下参股,相互融资。关键是有线广播电视网必须实现全程全网,就像中国电信一样,电话打到纽约不知要经过了多少交换机,有契约,有分账这种利害关系是可以算出来的。

   具体各级有线广播电视网以什么方式融合,据说现在也没有定论,但是有关方面确实在进行一些设计。比如,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资产。以各级各类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资产作为资本金投入中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各级有线网络系统所有者成为母公司的股东。母公司再投资成立若干个业务子公司和各省市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形成中国有线网络集团公司。再比如以省市为单位分别组建省市网络公司,同时在各地市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省市网络公司的有线网络由中央网络公司负责协调互联互通,有线网络业务的经营采用协议的方式进行合作,明确各级网络的权利和义务。

         由改制开始头脑风暴

  据专家介绍全国性的广电网络传输公司建立之后。它的业务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业务这类业务是公益性的比如对中央台、省台新闻节目的传输;扩展业务,即为特殊用户群体提供的专业频道服务,比如教育、卫生、体育等专业频道;增值业务,包含计算机联网、因特网接入,也包含数据广播,出租电路和其他各种网络信息服务。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主任陈晓宁一再强调,将来的广电网络运营者必须树立“成本”概念,要从一兆频率能带来多少收益的角度想问题。现在有的地方网络公司传辅50套节目,他认为这样做等于把资源都浪费了。“以后要开发增值业务就没有资源了。而且50套节目传什么?30个省台都进去了,一放《还珠格格》就有29个小燕子。我们应该推出一个基本业务套餐,20套节目就差不多了。国家指定的、省里的公益性节目必须要传,收取基本的服务费,再增加的专业频道一定要有偿收看。”他以美国的有线广播电视为例,20套节目19美元,此外再增加的专业频道都是另外收钱,节目收视费通过模拟机顶盒来核定。

    他也指出,当“网”的业务被重新定位之后,“台”的业务方向也要发生改变。过去,节目制作以地区为单位。各地方台都有自己的文艺频道、体育频道、新闻频道。在全国性的网络格局形成之后,各地的节目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各地方台办节目的重点,恐怕要从打区域牌、搞小而全,转移到开发薪的专业频道上来。将来地方有线电视网就是推销各种专业频道的前端。

   陈晓宁认为,将来有线广播电视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是广告费,而是专业频道服务费和信息服务费。

  记者:广电系统提出改革的口号已经有一年多了,最近,从国家广电总局到各省、市的广电都在进行网台分离,而且前不久歌华有线又上市了,这是不是说明广电系统的”大变”马上就要到来呢?这一变革的背景又是什么呢?

   史炜: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广电系统变革的背景。广电行业一直以来是比较特殊的行业:1、它承担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而这一特殊性已经把它限定得很死,自由发展的空间有限。2、目前国内广电系统在安全性上(技术)比较落后.尤其是边远地区,广播宣传和数据传输达不到政府要求。3、我国广电的资产非常庞大,现拥有的传输能力足以与中国电信抗衡但资源利用率却非常低。4、

广电是事业单位,讲政治比讲经营多,过去在广电系统是没有利润这个概念的。这与中国的整个经济改革走向市场化是不一致的。5、由于电信以及整个信息产业的改革,各地方政府希望利用广电现有资源,扩展信息化服务,而广电总局更重视喉舌的作用.因此在对信息的统筹安排上.国家级广电部门与省局、地市局矛盾比较大。这也是原来的条块切割式的管理导致的后果。

   我个人认为基于广电的现状,广电系统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很快就会有具体的方案出台。广电总局进行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解决传输领域的产业化运营,关键就是网台分离,同时组建全国广电传输集团。组建传输集团可以使广电的资源得到重新配置,这种配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当政策、市场允许的时候,传输集团完全可以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的、立体化的、全方面的信息传输服务,进入到市场中去。

   记者: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将网、台分开运营,广电总局也早已对机构做了相应的调整.只等待改革方案的最后出台。正如您所讲改革的关键是将网台分离,那么网台分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网台分离的利与弊又是什么?

    史炜:网台不分,原有的核算体制就会非常混乱。在原有的体制下,利润点主要是在传输网上,而节目制作方面利润却很低。网台分离以后,台可以继续承担原有的喉舌职能,而网既可以起到喉舌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网台的分离应该很快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完成。网台分离这一思路基本上是没有“弊”。但目前由于台的节

目质量不高等现状造成了一些弊端,分离后一些台就会成为亏损户,加上规模又小,生存和发展将是问题。另一方面,网台分离后可以迫使这些台提高传统的业务服务。其实广电走向产业化,关健不是扩大网而是要扩大内容服务。

   记者:广电系统长久以来是“有系无统”,广电总局组建传输集团只是将各地的网拿过来,打破了原有的条块体系,这是否合理?进行起来是否会有很大的阻力?

   史炜:是否合理我不想做评论,但改革是必须的,因为中国市场演变的节奏非常明显,而且又面临WTO改革是迟早的事。

   我个人认为组建全国统一的传输集团确实有一定的阻力。长期以来.各省局、地市局部处于独立运营的状态,现在各省局向下都要求垂直,向上都要求分离。但广电网络毕竟是国家的资产,组建传输集团只是将国家资产重

组。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整合了当地资源,组建自己的传输公司,现在既是事业单位也是公司,只差全国的最后统一。这种统一可能有两种结构1、“母分母子”,即总局与省局之间是分公司,省局与下面的地市局之间是于公司的关系。2、“母子母分”,据我所知,现在省级部门主要都是这种态度,希望对上要求独立核算。

    记者:组建全国统一的广电传输集团后,其规模效应如何体现出来?

   史烽,我认为体现不出来。广电总局核心是搞一个主干网,但主干网上跑什么能有优势?广电网如果搞大规模的IP电话,以它现在的投入和它的效率,发展不会太快,而中国的IP电话市场的发展非常快,2000年呈指数形发展。广电一旦做的话,联通和电信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这种资源拼杀,广电是没有优势的。其他的固话业务广电是肯定没有竞争力的。搞互联网业务,恰恰只能是市、县级的互联网,然后与主网联接,最后如果不搭在中国电信上,而搭在广电的网上目前在政策上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它也没有多大的空间。从这个角度它即使成立传输集团,也很准发挥出规模效应,它可操作的实际还是各地区发挥各自的忧势。

   记者:广电系统改革后完全走向市场,歌华上市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您认为歌华上市后是否将会有一系列的

广电企业上市?

   史炜:我想应该是。而且广电传输集团做得好电应该会上市的,否则,没有足够的资金,它很稚有大的发展。只是它上市还需要一段时间。

   记者:广电系统体制改革后,这个产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变化?

    史炜:我认为可能会出现一个对产业很有利的局面。传输集团的成立有利于中国各地方的信息产业化走入实

际操作.同时加快步伐。

    第一,广电很清楚做电信业务不是自己的长项,所以会更多地关心提高对客户的服务。如广电做ISP并不是强调ISP本身.而是依靠它的信息源,重点在信息传输上。第二,广电传输集团成立,节目源也将市场化,将会提高节目的质量,提高其生存与竞争能力。第三,以广电现有的服务结构,在调配一个区域性的数据中心(如IDC、主机托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等方面,并不逊色于电信。广电出现后势必逼迫电信出要进行机制调整。有竞争服务才会提高,这种竞争开始以后对市场的格局是有利的。

   宽带热了一年多,广电网络与电信网络电为宽带争了一年有余。佛山、成都、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只要广电涉足宽带业务都先后因此引发争端,或大或小或明或暗。地方的矛盾也很快升级到两个系统之争,而此时恰逢广电系统体制改革,全面走向产业化。广电系统迅速实行网台分离,使网络成为独立的运营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抢占宽带市场,并且通过一些变通的形式,开始了电信业务。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宽带入户的国家标准。这时候的争夺也就更多了几分跑马田地的色彩,似乎谁拥有的用户多,谁抢占的阵地多,谁就是赢家。

          三网融合大趋势

  对于三网融合的看法,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几个方面不同的观点:有的说是物理网融合而业务不融合,也有的说是业务融合而网络不融合,更有一种直接的说法就是三个网在最后一公里即入户时融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宽带入户。其实广电与电信有关宽带之争除了利益驱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三网融合的理解不同。

    首先,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电信、广电、INTERNET三大产业的发展出已到了一定阶段,由于数字技术应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等信息都可以采用统一的数码传输、交换和分配,因此从技术的角度讲,划分这三个业务的基本技术隔膜已不存在,三个业务完全可以跑在同一张网上。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升级,使现在的三大网络最终都能支持各种功能和业务。可见,三网融合在技术上已是水到渠成,从节约社会资源的角度讲,三网融合也顺应市场要求。搞活经济, 三网融合真正的意义是在技术上逐渐趋向一致,网络上实现互联互通,业务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上使用统一的TCP/IP协议,电话、计算机和电视等终端最终将融合为统一的“三合—”终端。这里面包含了技术、业务、市场、行业、终端以及网络的各方面融合。三网融合,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相互开放、互联互通。

   但由于理解的误差,三网融合就变成了以一网取代三网的概念,因此广电与电信才会有如此大的火药味。用谁家的网络,跑谁家的业务,这将关系到今后的实际利润。宽带入户后,网络运营商便可从中收取服务费,并且利用网络优势,提供视频、音频、数据、通信等各种业务,带来连锁收益。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广电与电信自然都不会放弃市场的抢占,却忽略了有效的合作。

           竞争击碎垄断

    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广电与电信在网络上和技术上的资源不相上下,可谓两强相遇。他们的竞争具有两个更深层的意义:一是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彻底打破电信垄断。

   首先,广电和电信的两张网都可以说是全国意义上的网,而其他的联通、网通、铁通等还没有实现全国通。这已有的两张网各有优势,各有侧重。而在宽带之争中,电信要重新铺网,自己做最后一公里接入.而广电不顾成本一定要自己进行网络的双向改造,这样不管是上于网还是最终的人户网络,都势必造成重复建设。广电的网和电信的网同样都属于国有资产,因此在这场竞争中如何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便是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只有广电网足以与电信网抗衡,广电的进入,才可以彻底打破电信的垄断。电信放开后,

先后有联通、吉通、网通等各“通”进入市场,但由于规模不够,没有一家能够动摇中国电信的统治地位。广电参与竞争这一局面将被彻底打破。这也难怪每一地方广电涉足电信业务时,电信会大惊失色甚至不遗余力地搬出政策令牌。

   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主任工程师韩磊说:“任何用户都有一些基本的需求,如看电视、打电话、上网,他们都是通过网络去获取、去沟通。广电网是一张分配网、特点就是带宽,这些业务如果跑在广电网上,技术上完合可以实现,但政策上却有一些限制。”在三网融合工程中,广电的有线电视网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电是由广电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有线电视网拥有用户9000万,拥有全国联通的网络,宽带需要广电的介入,只有它的进入才可能使资源有效配置,也只有它的规模才能去与电信竞争。

           在竞合中发展

   广电的网本身就是宽带网,这张网目前价值2000亿元人民币。但广电能从这张网上收何来的利润就只有每户每月的十几元收视费,网络的宽带大量闲置。以宽带接入增加新的业务来创收是最好的方式,但这必然会与电信的业务有所交叉。针对广电与电信的矛盾,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强调,广电不是不能从事因特网接入业务,如果从事该业务必须先实现网台分离。

   有线除了网络本身的特点以外,最重要的是由于网与台是孪生兄弟,在信息源和开展谷元化服务上,拥有强有力的后盾支持网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运营商、运用市场机制、可操作的业务范围很大,在音频、视频传输的基础上,还可以加上数据传输、电话业务、因特网业务等,增值服务带来的就是增值效益。据悉,连广电的老本行——电视传输也要一改原有收费模式,通过市场调节,根据不同用户收看频道的多少而收取费用。

   目前利用有线电视网高速连接因特网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0万,广电在一年多的竞争中的确抢到了不少阵地。但国家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主任陈晓宁在CCBN的主题演讲上表示广电发展最主要的障碍是政策,希望得到更多政策支持。采访中记者发现广电系统对于得到政策支持似乎成竹在胸.不少地方早就放开来做。有的地方部门为了规避政策风险,采取了一些变通方式——广电部门与中国电信以外的其他电信运营商合作,吉通、联通等有电信运营牌照,租用广电的网来进行宽带业务。不过陈晓宁表示并不喜欢这种做法,认为广电该赚的钱都被七通、八通拿走了。

   客观上讲这种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如果广电总局大量采用这合作的方式,则会出现广电与七通联手的局面。当这种联手局面形成后,中国电信在宽带之争中将会处于什么位置?竞争还是合作,是摆在广电和电信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是在竞争中彼此消耗,还是通过合作共同繁荣?三网融合,将是中国信息产业在加入WTO之前最艰巨、最宏大的一项工程。

         三网竞争中的优劣比较:

             电信网

   优势:财力雄厚.设施较完备,现有业务重大。

   劣势;电信最大的资产一铜 线接入网,其价值正在与日俱减,适应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显得先天不足。它的高传输复用和交接成本、网络资源的浪费和复杂的信令、计费和网管系统使其无法有效支持以数据业务为主的下一代网络。

            广电网

   优势:有线网普及率高,拥有信息源,带宽最宽。

   劣势:网路相对分散,无统一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网络规划,缺乏通信方面的知识和运营经验。

           因特网

   优势:发展速度呈指数增长、TPP/IP是目前唯一可为三大同共同接受的通信协议,网络结构简单,技求更新性,成本性,擅长企事业局域网。

   劣势:缺乏大型网络与电话业务的技术和运营经验,对全网没有有效控制能力,难以实现统一网管,高质量的实时业务质量还无法保证。

  目前广电与电信的关系非常微妙,从表面来看可以暂称为竞争状态。广电组攫传辅集团应该是不允许做电信业务的,但我认为有一部分电信业务可以做,如果完全不做现有资源的浪费会很严重。但如何做这里面广电需要把握尺度、摆正关系。广电提出要做电信业务,但它却不允许电信涉足广电即单向进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广电进入电信的前提是电信也进入广电,即双向进入。这种开放不是业务对外开放,而是传输的网对外开放。网络之间应是互联互通的,单向进入肯定不合理。广电把电信作为竞争对手,也应该让电信成为其竞争对手,否则的话,市场上又变成了互相的一种打斗,而且这种争斗会非常混乱。

         竞台统一,优势互补

   对于目前这种比较混乱的竞争局面,广电和电信需要换个角度去对待。WTO还有三年多的时间,国内现有的几个网络运营商中没有谁是电信的对手,只有广电才足以作为中国电信的第一大竞争对手,否则中国的竞争市场是不完整的,中国电信的发展出肯定上不来。反过来广电如果没有大的对手来逼迫它改造的话,它永远都是没有效率的。可见两者之间的竞争能够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如果没有竞争加入WTO以后,得益的只能是外国公司。现在已经有一些国外公司在通过变通的方式进入广电资源,如租用光纤,做IP等服务。与其这样不如广电改变经营模式,把大门对电信放开,同时它也进入电信,两者之间形成交叉竞争。

   未来,信息增值服务对于双方来讲都是重中之重。广电系统的增值服务有两块。1、已列入国家计划的直播卫星。直播卫星在外国是商业化的,除对家庭的节目传输,直播卫星本身也可以做其他增值业务,如视频、音频以及数据内容传播,这就是介于广电与电信之间的一种传输业务。2、ZP业务现在很难界定IP是互联网业务还是电信增值业务,界限很模糊。

    如果广电与电信一味地要划清关系,对于双方都很不利。广电拥有“晨后—公里”的优势。但以其现有技术,对线路进行双向改造成本较高。电信有技术优势,但自身的最后一公里的资源却较少。这—点上讲广电与电信的增值业务应该捆绑在一起做。这既不违反现行的体制要求,也不违反市场规则。竞争本身也是—种合作关系、互补关系。广电和电信拥有两张最大的网,如果进行有效的配置,可以开展付费电视、小区宽带接入等很多业务,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式传输。

         体制改革后的产业变革

   广电系统如果传输集团成立,将有利于中国的信息产业化走入实际操作,而最终广电和电信的发展结果将完全不同。广电很清楚做电信业务不是它的长项,所以它关心的是对客户的服务。如广电做ISP重点可能会在信息、传输上;广电资源在调配一个区域性数据中心(如IDC、主机托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也会促使电信也进行机制调整,这种竞争开始以后,会促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市场的格局极为有利。

   如果广电传输集团能够做大,还会引出更深层的问题,即在未来几年内,会出现大的传输运营商之间的重新并购。广电本身很难并购别人,但它会提高中国电信并购的速度.加人WTO后中国必须出现一至两家超大规模的运营商(跨国的、国际型的运营商,将金融资本,电信资本、产业资本融合在一起),我个人认为这个超大规模的运营商就应该是中国电信。否则,按WTO协议,电信对外资开放时,我们的企业将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广电传输集团出现,资源足以与中国电信抗衡的时候,就会加大了这种跨国公司形成的市场经济的氛围。

  中国电信是一匹好马,但懒得跑,而广电传输的出现,则刚好是一条快鞭,加速电信的发展,使其成为超大规模的运营商。而广电的体制转型比较晚,且由于其业务特殊性,转型出难得多。从发展来看广电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传媒巨头而不是一个信息产业化的巨头。 

  日前,广电系统每年一度的盛会——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在京举行.从开展到闭幕的三天时间,国际展览中心始终被一种无声涌动的热情所充斥。此次CCBN大展规模较前几年有了巨大的飞跃,参展厂商从去年的400家一跃到今年的600多家,面从23000平方米扩大到40000平方米。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大展的热点也发生了重大转移。

   在CCBN的主题演讲上,国家广电总局高层领导公开表示: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今年之内就要挂牌成立。这是一家类似于”中国电信”的航母型企业。据有关人士透露,广电系统的体改方案很快就会出台,广电面临着彻头彻尾的变化。

       体制:事业变企业走向市场

    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主题报告上指出,传统的广电模式已经不适应整个行业的现状,行政事业管理模式严

重制约了它的发展。来自官方的数字显示:到2000年中国有线电视用户数已经超过9000万,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线路已经超过300万公里,是中国最大、普及最广的一张网。正是这一张极具市场潜力的网使广电萌生“变意”,目前的情况是,第一.广电网的利用率很低.存在大量资源闲置现象。而且广电行业一直处于条块分割的局面,网络不能实现一体化,无法体现网络的规模效应。第二,从广电总局到各个省的广电厅都是行业指导机构。而有线电视的人、财、物等实权则在地方,管理中出现两个“婆婆”尺度难以把握。

   从1999年起,广电部门高层就有“变意”,尤其是电信改革后市场化发展速度极快.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促进了广电改革的步伐。广电这次是下定决心“痛改”,完全打破原有的体制结构,年中全部实现网台分离,年底前组建成立省级和中央级的传输网络公司,广电行业内部已经习惯于称此集团为“中国有线”。改制后的广电将不再是原来的事业单位,而是完全走向市场的企业模式。

   广电长久以来由于体制原因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管理更是诸侯割据各自为政。此次改革尤其是组建全国的传输网络公司必将遇到很大阻力,广电总局计划采用经济、技术、业务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国的广播电视业务进行整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省都以很快的速度组建了省级的传输集团,对被纳入全国有线网络传输集团却不太心甘情愿,估计整合过程中行政手段将会产生重大作用。

   广电总局将铁饭碗重掷于地,实现产业化经营就是要体现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台和网的各自优势把产业做大做强。

       经营:单一变多元产业运作

    随着网络的发展,基于宽带的信息服务逐渐成为热点,今年CCBN大展上,宽带、互动电视、数字电视是引入注目的几大主题。这些热点也正是广电将来的发展重点。

    从网络层面看,去年开始的宽带建设热早已加重了广电系统的紧迫感。广电网在构造上本身就是宽带网,由于直接入户在最后一公里”方面占有先天优势。当各路兵马纷纷进入宽带领域圈地的时候,广电部自然不愿作壁上观。有线网络独立出来以后,不仅能继续承担节目的传输和覆盖,更会发展广电网络的资源优势,开展综合交互业务,实现与其他网络的资源共享,原有单一的电视收费式收入模式也将会被打破。

   从内容资源来看,原来单一的“你播我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必须开展多种个性化服务来颐应潮流,如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购物、家中炒股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地方已经开始尝试不同的服务,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信息源和服务的不断丰富,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电视商务”。相信不久的将来,电视台依靠广告收入为生的局面就会改变,将以新兴的电视商务收入为主、广告为辅。

顶:27 踩:3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4 (14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97 (117次打分)
【已经有121人表态】
23票
感动
11票
路过
16票
高兴
8票
难过
13票
搞笑
15票
愤怒
14票
无聊
2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消防绞盘

欣宇时代

    拓松汽车户外网


    中国汽车绞盘网


    中国宠物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