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月球上的大公司
太空航行或月球探险总让人痴迷,它能引发无数不着边际的幻想,并给人一种与我们平凡生活无关的错觉。但这的确是错觉,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方说,很多为我们提供日常用品的公司也在为登月提供服务;再比方说,之前阿波罗登月中的许多先进技术,都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像防划伤镜片,这本来是用于宇航员头盔护目镜。
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因为NASA(美国宇航局)在设计太空航行以及登月之初,就把这些普普通通的大公司拉了进来。这些大小公司成为承包商或分包商,之后,这些琐碎的分头行动融合在一起,完成了一个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公司为了让这些技术能产生更多军品民用,会不遗余力地进行研发。
说登月这个任务貌似不可能,是因为阿波罗计划发生在1960年代—当时NASA需要用古老的IBM巨型机来运算海量数据,当时这种巨型机还需要通过在纸上打孔来计算;此外,NASA做过的太空挑战的最好成绩不过是将一个宇航员送入太空15分钟。如果要实现登月,把人送上月球再送回来,这意味它需要建造出一个犹如摩天大楼一般的多级火箭,该火箭的助推力要超过以往火箭引擎推力数倍。在航天飞船上要装上更高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实时轨道数据;飞行员还得被特殊的材料包裹得严严实实以防止宇宙射线的侵害—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如同1986年挑战者号的坠毁。
即使这样,NASA依然是通过授权承包的方式,引入了多个承包商和分包商—这包括军工企业,例如专门为火箭制造引擎的洛克达因,它现在是普惠(Pratt & Whitney)公司的一部分,也有民间公司,例如波音、杜邦、IBM甚至是生产果珍的卡夫公司。加上诸多分包商,涉及的公司数以千计。
规模最庞大的生产团队当属火箭制造团队。当时在阿波罗计划中被称为土星5号的运载火箭足足有120米高,在装满燃料时,超过3000吨。为了它,NASA投入了65亿美元,算上通货膨胀因素,这笔巨款在今天大概是450亿美元。
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没有现在的3D甚或是2D工程软件用以辅助设计,因此工程师根本无法通过计算机数字化模拟来看到各个部件之间的构成和作用。来自波音、北美航空、道格拉斯航空等当时最大的航空公司都参与进来,它们的工程师需要通过恐龙般的计算机和笔来画出成千上万的图纸。之后,千百个分包商加入进来,按照图纸组装这些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工程师都从未组装过的部件。这些部件需要通过大型驳船运载到一起再进行组装—NASA甚至不得不组织了一个运输船队。
现在,运载火箭的建造依然是个重任。从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星座计划的登月目标之后,NASA一直在进行合同招标。从那时起,它就宣布会将公司融入计划阶段,而不仅仅是制造阶段,以期望集思广益。它先让ATK发射系统公司、波音、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以及联合太空联盟进行一个为期90天的研究,让这些公司对登月,尤其是地面处理和发射提出可行的方案。
这一份4个公司的名单和40年前的参与者已大不相同。之前的北美航空、道格拉斯航空等公司已在兼并中成为了波音的一部分。波音也已成为一个经验老道的商用和军用卫星供应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卫星电视、GPS导航系统以及Google Earth,都是拜波音技术支持的卫星所赐。
之后,NASA几乎每隔一阵都会签订订单,比方说决定让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来共同完成火箭主体的建造。在星座计划中,运载火箭被命名为“战神”。
波音还拿到了代替IBM生产火箭“大脑”的订单—这个“大脑”是一整套的软硬件系统,能在火箭到达轨道之前提供制导、导航及控制。在阿波罗计划中,IBM提供的“大脑”虽然要强于当时任何计算机,但和现在比起来,甚 至不及我们所用的智能手机。然而当时IBM研发的数据库和集成电路却转变了整个电脑产业,才让我们现在有轻薄得如同一本书的电脑。
普惠公司获得订单参与到火箭发动机的制造中来。在阿波罗计划中担任发动机制造的公司洛克达因已成为了普惠公司的一部分。不过洛克达因的J-2x发动机依然会用在后续的太空飞行。
洛克希德?马丁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国防工业承包商,成为了飞船主体的主要承包商。它在设计方面采用了一种灵活的方案,可以实现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也可以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后自动围绕月球轨道运行。如果有需要的话,甚至可以访问小行星。这家公司随即已着手将一部分研发和制造外包了出去,例如飞船热屏蔽系统依然是由波音来完成,热屏蔽系统可以在航天器结束探月返回地球大气层时保护宇航员免遭炽热气体的伤害;飞船的航空电子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和霍尼韦尔合作设计,霍尼韦尔的工程师们曾为波音777、波音787商用客机以及Embraer商业客机提供过航空电子技术。而在实时操作系统方面,订单给了位于加州圣芭芭拉的Green Hill公司。
NASA的细碎订单甚至还包括一项振动及声学实验能力。它选定了本哈姆建造公司来负责设计并建造,以支持名为“猎户座”的探索飞行器的研发。本哈姆建造公司将提供所有的人力和材料以构造振动及声学试验能力,包括机械振动设备、回声试验设备和一个高速数据获取系统。NASA在它的官方网站上公示,说合同的设计、建造和委托部分包括18个月的执行期和额外6个月的技术支持期—非常细致。
这些公司都是NASA的老伙伴了。不过,NASA也很愿意尝试新伙伴。在宇航服的设计订单中,NASA将订单交给了国际海洋工程公司。而之前,从NASA 开始为第一代航天员穿上特制的航天服开始,航天服的研发制造一直交给另一家公司—汉密尔顿标准公司(Hamilton Standard)。
许多执行过舱外任务的航天员都曾向NASA反映,说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对付航天服,因为当时的航天服重达169公斤。NASA考察了数个制造商的概念航空服,比方说马萨诸塞州的David Clark公司、ILC Dover公司、汉密尔顿标准公司,最后选定国家海洋工程公司。因为它改造过后的宇航服更轻便,更适合行走,而且寿命可以延长到6到8年。
不知道新款宇航服有没有预留一个零食口袋,因为宇航员们会带一些零食飞上太空。我们还不确定在食品的选择上,NASA是否也有着同样严格的标准和合同,但我们知道宇航员们在太空能吃到M&M豆。NASA曾为了避免给M&M巧克力做广告,特意把M&M称作“糖衣巧克力”。但宇航员香农?卢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写道:“我猜,现在唯一的美事莫过于拥有更多M&M巧克力了。”
生产M&M豆的卡夫公司还提供各种不同口味的饮料,例如橙汁和葡萄汁。日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下一次登月中也可能会将产品送上太空。它们之前一直在做相关的实验,好使液体或者食物残渣不会在宇宙飞船中四处乱飞。
尽管参与登月会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过这显然有利可图。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不但可以期待见证下一个登月时刻,还能期待更多。在阿波罗登月后的40年中,我们享受着当时宇航员才能用的无绳通讯工具、微型电脑芯片、红外温度计那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新材料制作的冬暖夏凉的时装,或者,银河系漫游指南一本。
登月“阴谋”
没有火箭、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也不具备雄厚的财力,更培养不起万里挑一的宇航员一些看似与登月不搭界的公司也开始了它们自己的商业“登月计划”,它们会得到什么?
文|CBN记者 高宇雷
7月20日,谷歌管得更宽了。当天,它“应时应景”地发布了Google Earth 5.0,这一版本不只是地球,它还包括了月球。下载安装Google Earth 5.0后,只需要在工具栏下拉菜单选择“月球”即可在月亮上漫步,还可以查看各国家发射的大量探测器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资料。这些资料来自NASA Ames研究中心和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
如果说谷歌月球现在还只是提供由各国宇航机构所收集的各种资料,不够独家的话,那么也许不久以后,谷歌就可以把自己的“StreetView小车”开到月球上去收集资料了。不过,新的小车至少价值3000万美元。
2007年9月14日,谷歌就设置了总奖金额达到3000万美元的月球X大奖(Lunar X Prize)。如果一个团体能在2012年12月31日前,将一辆月球车发送到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500米的距离,同时将1GB大小的图像和电视信号传回地球,将获得月球X大奖。创始人拉里?佩奇称:“一小组雄心勃勃的技术狂,足以让我们所有人接近重返月球的梦想。”至今,已经有18支队伍正式获得了参赛资格,其中的一支来自中国。
参赛小组除了天文爱好者、科研机构之外,还有一些来自商业公司,其中之一的“奥德赛月球”小组背后便是美国的奥德赛太空研究公司。近日,它宣布其登月行动获得了广泛的商业支持,来自顶尖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通信公司的成员加入其中,组成一支“登月梦之队”。同时,这一小组的登月目的也不“单纯”。它在竞争谷歌大奖的同时,也与美国一家叫做Paragon的太空研究公司达成协议:奥德赛研制的月球探测器将携带Paragon公司的微型温室,温室里装有蔬菜种子,它们将在月球生根发芽。
另外一个小组则是由宇宙机器人技术公司运营,它的“兼职”更多,包括与游戏公司雷神(Raytheon Company)合作吸引玩家,受雇于太空服务公司Celestis把人类骨灰送上月球,当然也包括收费为各国宇航机构取回土壤和岩石样本等等。雷神公司现在和其他合作机构已经为这个新项目提供了300万美元,该科研组希望能从风险资本投资者那里获得更多资助。公司总裁大卫甘普(David Gump)说:“现在跟‘阿波罗’时期不同,很多人都清楚,未来的月球疆域将会既有人类又有机器人。我们想成为一个能为你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司。如果你需要事先寻找降落点,你可以雇佣我们。如果你想在发射采矿机器以前获得土样,你也可以雇佣我们。”
不过,以上参加谷歌登月大赛的公司在运营登月生意这个领域还属于“安分守己”的范畴,毕竟它们是真的要登月。为了借助登月40周年的概念和热度,另外一些公司干起了异想天开的营生。
在《名利场》、《ELLE》等杂志的7月号上,奢侈品牌LV出其不意地投放了一页与登月有关的广告:Buzz Aldrin—登月第二人、Jim Lovell—阿波罗13的指挥官、Sally Ride—美国第一位女性航天员在郊外的越野车上举头凝视明月,身旁是LV的产品。不止于此,LV还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举行了纪念登月40周年的派对,发布了“ Malle Mars”—打开以后包含各种舱室和抽屉,可以摆放生活物品的家具。而耐克公司一直宣称现在热销的气垫运动鞋得益于当年为宇航员研制的登月靴技术,它当然也不会放弃登月40周年的噱头。除了促销名为“登月科技”的Lunarglide系列跑步鞋之外,还不失时机推出了Air Max 1鞋款,并塑造出外层空间陨石以及银色金属未来科技感觉的设计。
就像在分众传媒上市之后,中国众多公司纷纷用液晶屏、户外广告牌甚至男厕小便池上方的“亮角落”来作为广告载体忽悠投资人一样,美国一家公司也打起了月球的主意—很简单,月亮就是广告牌。
位于美国犹他州的“月球广告公司”7月20日宣布,可以利用机器人和投影技术在月球表面制作面积达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图像,通过反射太阳光线呈现出商标、域名、纪念图案等影像,让地球人都可以看见。创意发起人戴维?肯特?琼斯说:“人们可以在每个月的特定日期在天空中看到你的商标。月球上没有大气流动,所以图像可以存留上千年。”这家公司为这次“一辈子惟一一次机会”公开竞标,起价4.6万美元,将于11月公布候选名单。据月球广告公司官方网站介绍,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精细的尘埃,可以被压制出各种影像模型,在每个月的特定日期,太阳光线以特定角度照射入投影区域,广告图像就会呈现。
可以想象,一旦世界各国的登月计划进入倒计时,一定会有更多的商业公司鼓捣出更玄乎的商业计划,无论是独具匠心还是步人后尘,它都说明:登月已经不只是政府机构的专利,公司们也有了开发“月球”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