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小屋”AutoZone是怎么炼成的?
一、从“汽车小屋”到AutoZone
AutoZone的创始人是J.R."Pitt"HydeIII。在罗莱纳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皮特加入了他祖父创办的食品批发公司,并开发了零售事业部。1979年,他将超市零售业中发现的“干净、整洁的商品和卓越的客户服务”应用到汽车零部件行业,并在阿肯色州开了第一家名为“汽车小屋”的汽车配件零售店。1986年,“汽车小屋”被拆分为一个独立的公司,皮特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87年,“汽车小屋”更名为“AutoZone”。
1998年,AutoZone公司扩大了其在美国边境到墨西哥的市场,并在1988年12月开设了第一个AutoZone墨西哥店。
近几年来AutoZone连锁店数量的变化
截止2014年,AutoZone在美国49个州以及哥伦比亚和波多黎各拥有4984家连锁店,在墨西哥拥有402家店,而在巴西拥有5家连锁店,共计拥有5391家连锁店。
二、AUTOZONE历年财务情况及DIY市场占比
(Dollarsinmillions/单位:百万美元)
上表列出了AutoZone近10年的财务情况。从销售额和营业利润上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4年,AutoZone每年的总收入和利润都在持续增长。其中,就利润增长率来说,除2005年呈现短时的负增长外,其余每年均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在2010年和2011年,甚至出现了两位数的利润增长率,而接下来的2012和2013年,也达到了将近10%的增长率。如此高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出AutoZone近十年来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汽车后市场较为稳定的发展势头。
左图:美国汽车后市场DIY增长率 右图:AutoZoneDIY市场份额
在商业模式上,目前AutoZone依旧以DIY为主,2012年,DIY收入达46亿,占AutoZone总销售额的约80%。在过去的5年内,美国汽车后市场行业DIY平均增长率为1.9%,而AutoZone的DIY销售增长了6.7%,不仅市场份额高于Advance、O’Reilly,增长率也高于1.9%的行业增长。
三、现已涉足互联网,领美国汽车后市场巨头之先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互联网刚刚起步,而美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在经历了数十年连锁化后,AutoZone逐步向互联网化的进程迈进。
1996年,AutoZone购买了Alldate,提供汽车电子诊断和修复软件,并建立了电子商务网站autozone.com。网站不仅是一个购物工具,更是为客户提供了的学习和教育的工具。
2014年,AutoZone收购了OE优质进口零件在美国的第二大分销商泛美汽车公司(IMC)。目前,AutoZone已经在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和巴西拥有近5400家连锁经营店,雇佣超过76000名员工。
另据资料显示,不管是2008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还是在经济平稳增长期,AutoZone过去十年的股价上涨了约18倍,市值达到了180亿美元。近期已突破220亿美元。而据AutoZone2014年的年报显示,2014年AutoZone创造了94亿美元的销售额,比2013年增长5.6%。2014每股收益交付31.57美元,比2013年上升16.3%。
AutoZone近5年财务状况
2014年,AutoZone实现利润10.7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5.2%,销售额增加3.278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6%。其中,与前几年一样,维修保养相关的类目是2014销售收入的最大部分,约占总销售额的84%。
另外,AutoZone通过统计相关数据发现,AutoZone的市场增长率与7年以上的车辆行驶的里程数密切相关。我们估计车辆每年平均行驶12500英里,七年来,平均行驶里程相当于大约87500英里。随着里程数的增加,消费者可能更需要服务和维护,从而增加汽车零部件和维修项目的需求。
四、标杆AUTOZONE的业务模式有何特点?
AUTOZONE成为美国汽车后市场的标杆,与其业务模式和经营上的优点是分不开的。简单列举一下,其业务和经营模式的四大特点:
1、主要业务目标客户面向车主消费者之类的最终端客户。这既可以确立其渠道品牌的持续影响力,又可以保证较高的毛利率。
2、经营品类以专业度和复杂度最高的配件为主,而不是轮胎等标品。而面向车主消费者销售非标品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极强的供应链能力,但能够构筑起业务壁垒,保障高毛利率的实现。
3、打造渠道品牌,而不仅仅是一个配件的销售流通商。作为消费者与配件生产商之间的渠道桥梁,当车主对渠道的品牌认可和信任度超过对所购买的商品的品牌认可度时,营收和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可想而知。反之,如果消费者主要认可所购买的商品的品牌,都已忘记当时在哪个渠道买的,那这个渠道只是一个卖货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4、依靠对配件及数据库专业性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保障长期增长和高毛利率并存,而不是仅仅靠价格战等简单粗暴的手段取得一时的销售业绩。否则,早已在亚马逊和EBAY等电商巨头的进入下陷入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