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颜龄应用“how-old.net”火遍全球的10个原因
刚才在Quora上偶然看到最近火遍互联网的how-old.net被解密了:项目开发者来自微软的Bing团队。负责后端代码的Eason Wang解释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关键技术涉及人脸识别、年龄识别和性别识别的算法。他在回答最后提到“深度学习”的研究未来可以让年龄识别更为准确。
Google神秘兮兮的X实验室当时用16,000个计算机处理器建造了一个包含10亿个节点的神经网络,模拟人脑去观看1000万随机选择的YouTube视频截图,结果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在没有人工干预的前提下,这部机器开始在2万个物体的照片中识别出包含“猫”的图片。是的,有点荒诞,半岁大的孩子都认识猫猫;但是,就是这种机器智能让很多IT巨擘开始大面积创新:比如微软借同类技术将语音识别的错误率降低了30%;而苹果在Siri中也运用了深度学习。
从我身边的朋友案例来看,主要有3种人群在用这个应用:
1.是矫情的妹纸和善良的姐姐
她们通过美图秀秀之类的工具,把自己的照片上传到网上,得出一个与实际年龄并不相符的判断。当然,结果通常是比较小。
最矫情的是,极个别小女孩还会附带一句,你敢再小一点吗?
2.加班狗和程序猿
基本上,部分灵长类的人物,被划归了动物一族,并且被冠名了各种动物名称,比如加班狗,设计猫,程序猿。举个例子,网易公司的穆楠,85年的大 龄单身男青年,一测是40岁。最惨的是腾讯科技的娄池,经测试年龄是45岁。可怜,白瞎了娄老师这些年吃得玛卡和药,毫无效果。
这些人也喜欢晒照片,并把自己打扮成加班狗的形象。其大体意思是向老板卖乖:看我天天加班,都快累成狗了。当然,狗也分很多种,比如高贵的牧羊犬,以及落魄的单身狗。其中,网易穆楠属于后者。
3.盲从的人民群众
部分社会群众,看见别人晒自己也晒,从众心理严重。这部分人,毫无特点,属于愚民类型,在此不作过多介绍。原因是他们缺乏判断力,盲目跟风,来风就倒。
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分人如此热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3点:
1.极不准确的结果,反而激发了网民的用户好奇心
比如,前面提到的小妹纸,唯恐别人不知道她们年轻。
再比如,各种加班狗,特别是网易公司,听说网易科技的副主编还天天上早班,光明网的副总监刚子也是每天早上8点到公司上班。这一度让我们这个早上8点半上班的创业公司感到惊讶。
上述人群,都从这种极不准确的结果里,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并且来渲染这种结果。
2.社交属性的嫁接,放大了这种效应
早年,一款单调的小游戏-打飞机爆红网络,靠的其实就是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属性。如今,微软这个好玩的应用也是类似。小姑娘用来比美,加班狗用来比惨,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来不断的传播,并带动了一帮群众来跟风,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3.阴谋论,微软故意将错就错?
但凡一个产品成功了,总能总结出100个成功的原因。但凡一个产品失败,不管当初多少人吹捧它,总能有人找出100个失败的理由。微软这个应用火了,为什么?
不排除一个原因,就是微软故意测不准。最近,电梯里的分众传媒有一个P2P广告,广告主将手机拿反方向了,然后一脸陶醉的看自家的APP。这被网民发现然后发到微博里扒皮,反而火了一把。
微软,会不会是故意示弱,引诱网民上当?我觉得,可能性很大。微软这种公司,一般不会把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但这次这么做了。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是Eason总结的为什么一个识别年龄的小应用会火遍社交网络,他提出了10个原因:
1. 用起来实在太简单了。
2. 利用了人们的自恋情结
3. 算法准确时激发了人们对科技的敬畏心,不准时激发人们的自嘲心
4. 给了你一张值得分享的图片
5. 背后有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比如,聪明点的汽车厂商可以给自己的汽车广告加个颜龄测试,取名xx model的“年龄”和“性别”)
6. 机器算法反过来为人提供了具有高度“用户黏性”的标签
7. 采用了一个很赞的、简短的、自我解释型的域名How-Old.net
8. 整个过程只做了一件事
9. 没有语言障碍(自恋是没有国界的)
10. 工程师们从自己的忠粉开始试验,然后开始病毒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