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历史的音符历史的音符

热度571票  浏览36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16:04
工业绞盘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对话》节目,刚才一开场我们就听到了非常优美的旋律,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回顾一些历史的音符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今天我们节目的嘉宾就是刚才那位热情洋溢的指挥家,不过刚才他是背对着我们,下面我就想请他上来和大家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下面就让我们欢迎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余隆先生,您好余先生。 

  余:您好!

  主持人:欢迎您的到来,我们今天也非常高兴还请到了爱乐乐团的助理指挥杨洋先生来担任我们今天的现场演奏,杨洋先生欢迎您,请到前台来。请坐,其实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和我们刚才的《红旗颂》是相关的,我不知道余先生之前已经指挥了多少次《红旗颂》?

  余:很多次了,是在节目开场的时候就演奏的《红旗颂》。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每次在指挥《红旗颂》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余:在国外的时候有的时候听这个曲子是感觉非常亲切,那么回国以后这种体会更觉得自己好像更实在,好像站在一个比较更厚实的土地上,这种感觉觉得就更宽广。

  主持人:我知道这《红旗颂》是庆祝中国建党建党80周年交响音乐会当中的开场曲目。

  余:是。

  主持人:不知道这音乐会还会安排哪些其它的曲目?

  余:这里边有《红旗颂》,有《长征》交响乐,是大型的交响乐,中国的交响乐。另外还有像《春天的故事》,像毛泽东诗词的《娄山关》、《雪》、《答李淑一》,包括还有像近代的像《走进新时代》等等所有很多作品,涵盖整个咱们跟共产党历史所有的作品。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的两个作品一个是《春天的故事》,那我们今天还请到了《春天的故事》序曲的作曲者杜鸣心先生,欢迎您到来,此外,您刚才也提到《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我们今天也请到了这首歌曲的作曲印青先生,他就坐在旁边。待会儿两位作曲家也会和观众有一个交流,不知道在这些曲目当中有没有一首其中的一个曲目是对您来说是特别特殊的?有没有这样一个曲目?

  余:《长征》交响乐跟我比较更贴近一点,因为这个作品因为是我从小跟这作品有很直接的关系,因为这部作品也是我的外祖父当年作曲,《长征》交响乐当时我印象最深,小时候第一幅图画就是总谱上面一幅木刻,红军爬雪山的木刻。在那个上面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因为全是狂风呼啸,红军就很艰难地在往这个雪山上爬的时候,那是我第一幅印象最深的美术作品,应该是说。因为大的总谱上面一个很大的画,是木刻的,可以说跟这个作品一起长大的。

  主持人:感情很深。

  余:是。

  主持人:你小时候就在接触这个作品,到若干年后,十几、二十年后,你今天再来听这个作品,会有什么样不同的感觉吗?

  余:指挥到这个音乐的时候,所有的他给我讲过故事的画面全都在我眼前都展现出来了。我外祖父给我讲了很多故事,他是因为写这个《长征》的时候,他是沿着红军走的长征的路都走了一遍,所以他当时有很多的细节的故事,可能是不为人知的故事他都知道。当时我是小孩了,但是听得目瞪口呆,觉得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人怎么能吃草?人怎么能在大冬天的时候光着脚、穿着草鞋或者说爬雪山?咬着辣椒就爬着雪山?这些故事在我很幼小的心灵里边,我觉得是铭心刻骨的。比方说第一乐章的《踏上征途》,当然小时候觉得怎么一开始这么沉闷或者怎么?后来我感受到年纪大了,尤其我在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乐团录制这张唱片的时候,我就感受到这种沉重感,我就体会很深,尤其是突然之间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出现的时候,那是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

  主持人:余先生,咱们谈交响乐、谈音乐,不听一听可能有点不过瘾吧,咱们今天,你看,还特地准备了一台机器。

  主持人:我看到余先生刚才在听这个曲子的过程当中也陷入了一种沉思,是不是一种回忆当中?

  余:真是这样的,一开始特别轻的,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出现的时候,一种非常淡非常轻非常淡。你没有感觉什么,但是它老在重复这个旋律,它老在给你加深印象重复这个旋律,而且越来越多的乐器加入,越来越多的乐器加入,到最后达到高潮。它一直用一个简单的旋律来讲,我就感觉到这种喻意很深刻,人民军队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强大。到最后很多的人就汇集到这个旋律下面来了,的确是让我感觉到,觉得自己真是有的时候起鸡皮疙瘩,让自己激动。

  主持人:特别振奋?

  余:特别让人感觉人心情会激动。

  主持人:整个《长征》交响曲当中你为什么就独独选了这一段来现场放给大家听?

  余:我觉得振奋,我指这个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高兴,指它的时候我都觉得特别兴奋,真是让我觉得能够激发起这个人的一种情绪,一种向往、一种激情。

  主持人:我刚才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说明他真的是对这个曲子非常熟悉,他拿着遥控器一指,一下就能跳到六分多少秒,一下就能指出那个时间,然后开始放。

  余:因为我们当时录音的时候也是掐得非常准,所以大概有一个概念。

  主持人:非常熟悉,我看到刚才现场观众一边听这曲子的时候也是在一边跟着这个节拍在点头,看来大家对这个曲子也挺熟悉的。那我就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对其中的内容也熟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现在就想来问问我们现场观众能够说出多少条来。余先生要不要先来,还是让现场观众说?

  余:我就先来吧,我就知道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主持人:这是您指挥家每次都在做的事情。

  余:这是必须要做的,所以以后对乐团排练我看也应该要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好的,那看看在你指挥下我们现场观众还能说出多少条来。好,我们稍等,哪位观众愿意来尝试一下,我看,我先来问一些年轻人吧。这儿有个学生朋友,你先来,你今年多大了,我给你拿着。

  观众:十三。

  主持人:十三岁,刚才那曲子你熟悉吗?能不能给我们说出其中一两条来,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观众:有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交公。

  主持人:还不错嘛,能说个好几条,这些阿姨都在投以你赞许的目光。好,咱们也让其他的年轻人来试试,先请坐。你旁边因为同学可能比你年纪小一点,好,站起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你今年多大了?

  观众:十二岁。

  主持人:十二岁,比他小一岁,那你能说出几条来吗?他刚才几乎把三大纪律都给说完了。

  观众:还有一条就是,不经过别人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主持人:怎么办?余叔叔现在开始给我踢皮球,他不指挥了,那我帮你求证一位阿姨好不好,咱们问这一位,应该怎么说。

  观众:不是这么说的,应该是借东西要还,当面归还。

  主持人:好,谢谢,借东西要还。那当然先要借东西的时候还要经过人家同意是吧。所以也不要太沮丧,我觉得还是蛮有道理,我们请一位女士来。

  观众:我一条都不知道,真是不好意思,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所以对于歌曲我比较耳熟,但是我觉得也很振奋,但是不是那么熟悉。

  主持人:好的,不要紧不要紧,请坐。我们就请现场知道这些内容的观众举举手,有一位男同志非常坚决地举起来,你来给我们说两条。都能说出来吗?

  观众:刚才那位小朋友讲了三大纪律,我讲一下八项注意。都能说出来: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虐待俘虏,不调戏妇女。

  主持人:您这么流利说出来,我不得不疑惑地问一句您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观众:因为我是从部队复员的。

  主持人:好,请坐。不过印象当中记得小时候有唱这个歌,好像句子更完整、更长一些是吗?是这样吗?有位观众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主持人:不错,不错,真没想到一下就能唱出来。谢谢,非常好。余先生,您看现场观众不用您指挥就唱得这么好,您作为一个指挥有什么想法?

  余:指挥,我觉得有的时候有些多余。像这种情况,最好,像这个更能激励我,指挥这个东西一定要再投入一点,他们这种感情的投入我觉得真是值得我学习。

  主持人:现场观众也要谢谢余先生这么表扬你们,其实据我了解,这个交响曲不仅仅在国内是非常受欢迎,而且在国外,就是国外的一些交响乐团也很青睐这首曲子,是什么原因呢?

  余:我觉得这有几方面一方面像这部交响乐,一个是的确是它涵盖了很多非常典型的中国民歌、民谣,非常突出的就是体现了中国56个民族,很多民族的一个曲子,一个大的融汇;第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部中国的一部交响乐,它当时是五、六十年代那时候,陈毅市长那时候在上海鼓励就说要创造我们中国民族的交响乐,要有我们民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这样的这种激励下面投入了百倍的这种热情把它给创作出来了,一个好的作品,我想它不论是在中国在国外,只要它是一部好的作品,它是一样都会受到欢迎。

  主持人:我想我也很能够理解您刚才的意思,您想刚才现场观众刚刚唱出其中一段就那么热情洋溢,就那么振奋,更何况整个乐曲,整个交响乐。大家刚才唱这个歌的时候感觉到还是非常亲切,过了这么多年唱这个歌还是那么亲切。我想就是在这个歌曲当中、在这些纪律当中,它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一种爱护。好,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说到外国人对这个交响曲的看法,我知道刚才我们听的那个曲子是在国外录的是吗?是在捷克斯洛伐克,你当时是怎么样来告诉他们把这个音乐,就是告诉他们这个作品的精髓、这个精神在里面,怎么来传达这种精神?

  余:这个分段,打个比方,在一开始踏上征途的时候,我当时也跟这些外国音乐家也提到了,我说这是一种离乡背井的一种。当时他前途茫茫,你不知道你将要踏上这个征途是怎么样,所以带着一种非常凝重的心情踏上征途的。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出现的时候,那是一支军队的出现,当时这种包括后来大家听到刚才音乐到最后有各种其它的旋律柔进去的时候,无数的人群汇入这军队的时候,那是一种心情,往里边越来越壮大的这种心情。在爬雪山的时候,已经死了无数的红军战士,这种精神很悲壮地完成了历史的一个使命,直到最后胜利会师,那时候山丹丹开花,一下大的合奏出现的时候。当时外国乐手也是,它前面因为有一段很压抑的过程,在雪山、草地很压抑,突然之间爆发出来山丹丹开花的时候,当时非常壮烈和热烈,啪,一下演奏得大家都非常振奋的那种感觉。所以这不用我来说什么,自然在音乐里他能体会这种音乐语汇,他一下子自己能够感受他自己。

  主持人:所以他们也真实地被它所感动了,我看到今天我们现场有一位外国朋友,是不是您带来的朋友?

  余:这个是我们中国爱乐乐团长笛副首席,我们演奏《长征》交响乐的时候她就是也在里边吹奏。

  主持人:您好,你可以说中文吗?

  观众:一点点,通过演奏这首美妙的《长征》乐曲的一段乐章,我能够理解红军在冰山雪地的恶境中有多么艰难,他们要忍受如此恶劣的像严寒天气、高山、没有食物的境况……,许多人失去了生命,(但部队)仍然坚持前进,因为他们(坚定地)想达到目的地。

  主持人:那么你喜欢这段乐曲吗?

  观众:是的,我很钦佩这种精神,很美的乐曲。

  主持人:你被那种精神感动了吗?

  观众:是的,当然。

  主持人:根据你的理解,也许你能告诉我们整首乐曲的精神。

  观众:强大的军队。

  主持人:看来我们余先生的教导工作还是做得非常好,谢谢。

  余:这应该说还主要是音乐的感染力,我想任何一个乐手、音乐家他的心是相通的,他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他感受到这种。我觉得在创作像《长征》这样的交响乐的时候,他是带着一种感情,他真是想把历史的画卷展现在别人面前,我觉得就是说,我成长到今天这一步,我觉得对于人来说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你的内心的精神和意志力,我觉得红军就是凭着这种意志力走完这两万五千里的。

  主持人:长征过去已经六十多年了,那对于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讲已经非常遥远,从我们今天的角落来看长征它是这样一个传奇,成千成万的年轻人他为着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一种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理想,踏上了漫漫征途。他们和我们一样年轻,但是却把青春甚至是把生命都献给了理想。我不知道我们今天是不是过着他们当时所理想的生活,甚至要比他们当时所理想的还要好,但我想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同时,还应该对当时他们为着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这种精神抱一份真诚的敬意。听到我们演奏家优美的音乐又起来了,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春天的故事》,这改革开放20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甚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应该说都迎来了一个春天。好,那在这个时候我就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春天的故事》序曲的作曲者杜鸣心先生,您好杜先生。您好,《春天的故事》这个旋律非常优美,而且深入人心。但是大家更为熟悉的可能是歌曲《春天的故事》,我就不知道《春天的故事》序曲和这首歌曲之间是什么样的联系?

  杜明心:《春天的故事》管弦乐曲基本上是用歌曲原来的音调来进行改编,来进行加工的。所以我还是尽量地保留原来的非常精彩的、非常美丽的那些旋律的线条,不过中间我加了一段,加了一段什么呢?就是加一段比较快速的激情的这一段音乐,想描绘一下我们现在祖国的春天、祖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祖国改革开放的辉煌的成果,这样打下一种激动的心情。

  主持人:刚才余隆先生说他在指挥的时候脑海里面会出现非常非常多的画面,我不知道您在创作这个序曲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您刚才也描绘了,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些具体的画面。

  杜明心:具体的画面,当然我首先想到了小平同志,他南巡,全国在他的指导之下进行改革开放巨大的辉煌成果,这个我的印象是很深刻。我觉得我们现代的人都是在前人种树后人凉,我们在享受前人的那些甘苦,我们现在再怎么样,更好地来继承这些、来发扬这些。

  主持人:您刚才脑海里出现的是小平同志南巡的画面,您见过小平同志吗?

  杜明心:见过,不是很近的。

  主持人:不是很近的。我记得北大的学生曾经在长安街上游行的时候打过“小平您好”的横幅,我不知道杜先生是不是也见过?

  杜明心:我见过,那是见过的。我当时我觉得这个表示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小平同志的热爱,这个我觉得是很亲切,小平同志您好,非常亲切。我相信小平同志当时看到这个横幅的时候,他也会感觉到很安慰。

  主持人:谢谢杜先生,谢谢,请坐。余先生,我们刚才采访完杜先生,那您对小平同志是不是也有刚才杜先生对他那种感情呢?

  余:我想我跟杜先生的感情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为什么呢?我是年纪要比杜先生轻许多许多,我是后辈,像我们当时出国的时候还是一种很朦胧的这种状态,觉得哎呀有机会能够出去了,我们并没有感觉自己很幸福,当时出国只是觉得我们运气真好,有这个机会能够出国,只是能够出去念书,但是没有觉得这真是来之不易的时代。直到回来以后,回过头想,我觉得我们真是很运气,真是赶上这么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就像杜先生刚才说的一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79年艾斯克.斯特恩,著名的小提琴家第一次来中国讲学的时候,他当时就说,我发现每一个窗口都是一个天才。那时候我在上海念书,挤着公共汽车去市政府礼堂听,也没空调,夏天,大家都挤在里边扇着扇子。这种渴望学习,当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求学的那种心情是非常强烈的。当时挤在里面听,当时就觉得,慢慢慢慢就觉得原来这个世界很精彩,外面这个世界非常精彩,还有么多东西还是我不懂得,我要学的。第一次打开了国门,像这么大的艺术家来中国讲学,第一次让他看见了中国的这种茁壮成长的很多天才,让我们也了解到了西方的经典文化是怎么一回事情,也激励了我们就是说一定要走出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杜先生因为他经历了很多,他的感受跟我们这个年纪的感受,我们现在只是从这个感受上面就觉得这么多的知识和文化,是托了改革开放的福,要不然的话我们没有机会。

  主持人:不过我相信这感情虽然不一样,但是感情的浓度应该是一样的。

  余:是,是。

  主持人: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人,你想这20年来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说都有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我相信今天在座这么多观众大家都有话想说,都想表达一下这种感情,都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想。但是今天在这个现场这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这样好不好,我们就拿这些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词汇来代表这些改变,我们说好了,必须是用动宾结构这样的词,好不好?怎么样,余先生您领会我的意思了吗?先来说一个词怎么样?

  余:我先说,上网。

  主持人:你先说上网,听说您对电脑是有点深恶痛绝的意思。

  余:正因为深恶痛绝,所以我先说在前边完了再说。

  主持人:对,就像这样的词组,像上学、上网或者是留学这样的词组,就是有一个动宾结构的关系在里面。好不好,大家先想一想,我们的钢琴师,我们的现场伴奏、现场演奏好久没有露面了,杨洋先生咱们也来说个词怎么样?来,到前面来,你给大家说一个什么词,想一想。

  杨:我刚才大概想了一下,现在大家经常说的,媒体上或者是电视上说的最多,很多的一个词叫接轨。

  主持人:接轨。

  杨:不管是接铁轨也好还是接什么轨也好,因为我们经常看到一会儿说文化国际接轨,一会儿说汽油上浮,跟国际也要接轨,我想这个接轨我们大家经常会看到。我只是自己想说,作为我是土生土长在中国学习的音乐,那么就是通过改革开放,通过各方面的这种国际性的这种交流和这种切磋,我们也可以在国内不出国门也可以学到国外很多先进的东西。同时我觉得通过这些接轨,也给我们这些,刚才就像余先生说的斯特恩,他没有来中国之前他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的人才,那我们通过这样的接轨,我们也可以把中国作为一个我们展现给国际舞台上,这样一种舞台,就是展现我们中国的人才。

  主持人:好,那接下来该我们观众了,也来想一些这样的词来表达一下我们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变化,来表达一下我们这种感觉、感情,有没有?来,踊跃一点,举手给我们看一下,有人在说,你先来说一个。

  观众:跳槽。

  主持人:怎么就先蹦出这个词了呢?

  观众:因为就是说平时周围有些朋友这种跳槽的现象很多,特别在IT行业。

  主持人:您自己跳了几回槽?

  观众:我还没有跳过槽,很遗憾。

  观众:贷款,可以贷款买车,贷款买房。

  主持人:所以这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普遍了。

  观众: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情。

  观众:还有打的

  主持人:打的,您今天也是打的来的?

  观众:对,没错。

  主持人:好,谢谢,这说明我们的交通越来越便利了。

  观众:下海,以前是没有这个词的,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下海这个词。

  观众:我想说发E—mail

  主持人:咱们说发电邮吧。

  观众:发电子邮件,就是改革开放,我觉得深入每个家庭。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国,所以我给他们经常发E—mail。

  主持人:所以你就用E—mail的方式,用电邮的方式跟他们来联系。

  观众:对,我觉得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

  观众:炒股。我自己就是一个算是业余股民吧。炒了几年,我觉得这个炒股也是一种新的投资方式,以前我们根本不可能想像,最大的收获我觉得还是由于炒股,我就对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国家的经济政策,国有企业的什么产业结构调整都有了更深的理解,重组、资产重组,还有什么并购,就更感兴趣了,增加了很多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

  主持人:我看您快赶上职业股民了,谢谢。

  观众:竞争。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现在是一个竞争时代,就是说不管是学习、工作,你要拿出真本事,没有竞争不行。

  主持人:咱们这说词也是正在竞争着呢,谢谢,还有吗,那边观众。

  观众:还有蹦的,炒鱿鱼。

  主持人:蹦的,我听了好兴奋,给我们演示一下么样?

  观众:没有音乐我是跳不出来的。

  主持人:你刚才还说了一个炒鱿鱼。

  观众:我觉得这个词现在也挺时髦的。

  主持人:挺时髦的,好,谢谢。大家还是都非常不希望炒鱿鱼,所以没有人给你掌声,还有别的词吗?好的,这边一位。

  观众:我说一个对话吧。一般是校长和学生对话,市长和市民对话,现在我们也在这里对话,这可以算一个。

  主持人:好,我代表我们栏目组给你掌声。谢谢。其实我想大家也知道这词说是根本就说不完,但是从大家刚才说的那些词当中也就反映出这改革开放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影响是多么的全面、多么的深刻。谢谢,咱们冷落了余先生一段时间了,现在还是回到余先生身上来,余先生给了一个灿烂的微笑对主持人表示包涵,我觉得您应该说另外一个词,刚才根据您的经历,您再想想,归纳一下。

  余:留学算吗?对,留学。

  主持人:这边我觉得还应该给他补充两个词,一个是回国,一个是创业,我觉得也应该算是你的写照。

  余:在国外我很早就进入了职业音乐家的状态,那么在一段时间工作以后,因为去过很多国家工作,我在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到处都工作过。这个人只有在国外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祖国,一个国家对你的一种吸引力或者说一个人对家的一种眷恋。那时候我就觉得就很想把国外学到的这些东西就想实践,在国内或者付诸于实践。92年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当时就是觉得就是说,北京这样的一个城市,它是一个文化中心,我觉得应该有它相符合的这么一个国际的文化活动。那么那时候就想应该有一个音乐节,一直到97年的时候,当时北京市非常愿意支持这个音乐节,所以我当时就是义无反顾就觉得一定要回来。就是说这个事情,有人必须在这儿做这个事情,很多在国外留学的这些学生我说如果大家都能够回来,把大家学的知识能够给自己生我养我的国家或者这个城市,能够有所贡献的话,那我们对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加良好的作用。

  主持人:那就不知道外国人对于我们的音乐节,对于我们国家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看法?他们非常积极地来参加这个音乐节吗?

  余:从98年到现在举办了已经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我们每年大概都要接待差不多两千多个艺术家来北京。我自己就有很强的感受,就是很多大艺术家他来之前根本对中国是一无概念,可能我们一开始谈的时候会很累,邀请他们过来他们简直觉得太遥远了,不知道去那个地方该怎么办好。我印象都非常深,有些艺术家甚至问我合适的酒店住有没有,包括就像斯特恩他来了以后,他一下北京飞机他就下车,他说我实在不能想像,20年前我不能想像有这么样的,北京这城市有这么样的变化。你能想像有这么大的一个音乐节吗?首先在这一点对我来说完全是另外一个城市。

  主持人:回家的感觉也应该说是非常好的。

  余:对,而且越来越好。

  主持人:其实真的不仅仅是在音乐界,而是在其它许许多多个领域里面我们都有大量的满怀热情的学子,海外学子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到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当中。所以我们也听到我们的音乐家给我们来了一首《走进新时代》,我想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才给大家一个空前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尽情地施展我们的才华。说到这儿我就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首歌的作曲印青先生。您好,《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应该说在座各位大家都听过,非常深入人心,而且这曲调、这旋律非常优美。那么就不知道您觉得您创作这首歌和以前的那些颂歌有什么样不同的地方?

  印青:应该说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过去也有过很多这样的歌曲都写得也非常深情、很优美,包括歌颂祖国、歌颂党。但是我有很深的感受,尤其是歌词的三句话,后来很出名:我们唱着东方红,大家都站起来了,我们唱着东方红。因为这三句词我觉得概括得非常好,把我们国家建国以来党带领人民走向了光辉历程总结得非常好,尤其是面向新世纪、面向未来那种信念。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都说了,他不一样,他的观念、他的意识,包括他的现在的那种他的民主意识,包括他的平等意识都不一样。现在我们写这种题材的歌曲,可能人们更需要心灵上的沟通,一种内心的倾诉。我当时想如果全国人民能听我这首歌,能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息,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我就达到目的了,当时我确实是这样想。

  主持人:感谢印青先生带给我们这么好的《走进新时代》的旋律。谢谢,谢谢,请坐。杨洋先生弹出的《走进新时代》的旋律,您喜欢吗?

  观众:我们非常喜欢。首先因为我们老一辈都是走长征的,我们这一辈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觉得特别幸福,所以我们当知道,要有这个《对话》栏目的时候,我们就满怀激情地来唱这个歌,因为我们都特别喜欢这个歌。

  主持人:谢谢,好,请坐,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位阿姨,我是不该叫您阿姨,但是代表观众还得叫您。

  观众:我今年都58了,大概也该当阿姨辈的了。

  主持人:那您也喜欢《走进新时代》的旋律吗?

  观众:特别喜欢,因为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首先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又是讲着春天的故事,然后第三个走进了新时代,咱们这个时代,所以我们都特别喜欢唱。

  主持人:谢谢,谢谢,好,请坐。

  余:这个时代的确让我觉得条件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让我们觉得有我们这个投入的可能性,这个国家或者说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召唤我等于回来做这样一件事情,都有一种责任感,你对这个生你、养你这个地方,一种感情、一种投入、一种心情。一开始回来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就是为了一个事业,我想把这个事业做好,我就回来了。然后回来以后,越来越多的事情。直至后来大家也知道的中国爱乐乐团,我能有幸参与中国爱乐乐团的组建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光荣。

  主持人:听余先生从回国一讲起就哗哗哗、滔滔不绝有很多话要说,看来这回国之后真是收获不小。在你的乐团里面,有没有这样像你一样是从国外回来的这样的乐手呢?

  余:我这边就想隆重给大家推出一下我们的首席圆号贾辉,他是从美国芝加哥,而且他在美国都考取了美国的交响乐团了,把那边舍弃了回国参加中国爱乐的工作的。

  主持人:欢迎贾辉先生,您好贾先生,大家对于你的壮举抱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贾: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他也说得很明白,你在国外而且是在美国已经考取了一个国外的交响乐团,为什么还是毅然决然回来了呢?

  贾:我总想家。

  主持人:还想国家。

  贾:我出去才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地还是爱这个祖国,以前出去的时候讲的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学完了以后,觉得在外边干着还是不舒服。虽然外边的体系都很健全,特别他们在交响乐的发展上已经几百年历史了,又是他们的西方音乐,但是我觉得我学到的东西还是应该拿回来用。

  主持人:但是你为什么是出国之后才非常深切地、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是这么深爱这个国家,为什么要出去之后才能够有这样的感觉?

  贾:是。我以前在国内总是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觉得这不满意那不满意的。但是出去以后才发现最亲的还是祖国,是各方面的体验。

  余:这一点上面我刚才已经讲了,没有出过国的人他根本体会不到什么是家。我觉得就是只有在国外的,就像一个孩子。如果他就离家的时候,他就知道想回家的感觉。学子出国,他是到了国外以后,这种是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的,他真是觉得。而且在国外特别有意思的就是说,谁一说中国什么事,你跟他急的。就是说你在国内的时候你可能根本没有这种感受,在国外的时候,如果说是有些或者说是报纸,或者是有些,或者外面一些评论,或者有些不了解中国情况的人,一说中国学生凭什么什么,这会儿特别团结,站起来跟他急的。的确不是说说而已,真是贾辉刚才说的那种感觉。

  贾:一样的,一样的,特别有同感。

  主持人:你是不是在外面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有没有跟人急过?

  贾:急,绝对急。

  主持人:什么情况急的?

  贾:比如跟外国人讨论。因为外国人多数还是不大了解中国的情况,因为我出去的晚,国内的变化我都看到过,他们认为中国还有交响乐吗?后来他们听我吹号吹得那么棒,傻了,我说你傻了吧。

  主持人:谢谢你给中国人争光,谢谢。

  贾:不客气,应该的。

  主持人:谢谢,请坐。我想问问我们的一位小朋友,来,十二岁。你听了这么久,刚才我们一直在说出国,回国,你明白这些叔叔在说什么事吗?

  观众:明白。

  主持人:那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回来?

  观众:因为他们想用自己在外国学到的那些知识、先进的技术,回到国家,来为我们国家来争光。

  主持人:谢谢,请坐。那您觉得为什么音乐界会出现这样一个回国的热潮呢?

  余:我觉得这不单纯是在音乐界里面。咱们改革开放20年以后国富民强,也是有种感召力,让海外的这些学子、游子,凝聚力,让他们回国来报效国家。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了,把爱乐乐团作为一个例子来说,中国爱乐乐团,我一直在说中国爱乐乐团。从上一世纪初的时候,从像肖友梅、黄自这些老一辈的音乐家,他们就梦想在中国的音乐,能够在世界艺术之林能够站立的时候。一直到49年解放的时候,我们中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的交响乐团的时候,直到现在中国爱乐乐团。我一直说中国爱乐乐团,所有的音乐家,其实应该感谢老一辈的艺术家。我们更多的可能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我们得到了这个荣誉。但是这个荣誉之下,有多少音乐家,包括我的外祖父,包括以前的像贺绿汀先生,我的外祖父,像李德伦先生、吴祖祥先生,包括像杜鸣心先生这些音乐家,多少带着对年轻音乐家的培养一直到了我们今天能够有中国爱乐乐团,这么样庞大的交响乐团的成立,那么我们维持这种感激的心情,不但是对这个时代的感激,也是对这些老一辈艺术家辛勤耕耘的一种感激。

  主持人:那你有没有制定一些比较具体的目标来一步步地实现?

  余:我们有这样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够把爱乐乐团在最快的时期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就是说国内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这么一个乐团,谢谢大家的鼓励。

  主持人:我觉得很巧的是,我们还可以用今天我们三个主旋律来贯穿或者说来概括一下您的一个经历,您是听着《长征》交响曲长大的,然后是伴着《春天的故事》走出了国门,然后又踏着《走进新时代》的旋律,回国创业。

  余:不过这个的确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们比较幸运的是这三个时代,正是像我这年纪的这一代人都经历到了。这三个时代里边,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里边我觉得我们都是受到了最好的爱护。

  主持人:我有点忍不住了,有点着急,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一个很大的一个悬念还没有解开,刚才我不知道大家看片子的时候是不是留意到其中有一句话说余龙先生出生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那在我们节目的结尾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谜底跟大家揭一揭。

  余: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七月一日生日的一个人。

  主持人:7月1日生日,是1964年7月1日。

  余:确实这个余隆,我这个隆,取一个意是隆重、盛大的意思。

  主持人:在我们的党80华诞,这个非常隆重、非常热烈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向我们的党表达我们的祝福,祝贺您的生日。

顶:41 踩:4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91 (17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6 (143次打分)
【已经有165人表态】
33票
感动
17票
路过
19票
高兴
13票
难过
22票
搞笑
18票
愤怒
22票
无聊
2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消防绞盘

欣宇时代

    拓松汽车户外网


    中国汽车绞盘网


    中国宠物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