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协同营销全球协同营销-1
创业于1924年的日本多美工业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玩具的制造与销售。20世纪80年代初,其销售额达到213.72亿日元。在几十年的经营生涯中,多美公司的全球营销战术为世人瞩目。
一、到海外去办厂
50年代多美公司的出口销售额占年销售总额的80%左右,但自60年代中期开始,出口迅速下降。到1970年, 日本玩具产业对美出口的霸主地位终于被香港所取代。多美公司的出口率也从80%左右急剧下降到1969年的10%左右。
美国的买主依然前往日本。然而,他们只是为了获取信息、收集样品而来。在日本作短暂的停留后,他们又前往香港,让香港的玩具制造商根据日本样品制造产品,然后,再销往美国。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又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具有外贸优势。在出口玩具方面,香港比日本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多美公司产品开发能力强,质量管理有诀窍。如果能把这两大优势搬到香港去与香港制造商合作,那就如虎添翼。
1969年11月和1970年4月,多美公司两次派人前往香港进行调查。
1970年8月,在香港设立了当地法人——多美香港有限公司,投资594万日元,委托当地的玩具制造商进行生产。公司把有关的技术专家和质量管理专家派到当地委托加工工厂,深入车间现场,监督产品质量并对外运的产品进行抽查。由于多美公司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获得了美国买主的信任,创业第一年就获得了利润。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公司接二连三地碰到委托生产工厂提出的提高加工费的要求,面对这一局面,公司深切地感到海外必须拥有自己的工厂。
海外事业部部长宫本根据社长富山允“放眼全球”的指令,调查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西班牙、希腊、伊朗等国。经过50天的实地调查,宫本认为,新加坡是最适宜的海外工厂立足点,因为新加坡靠近美国,作为自由港,港湾设施齐全;政治上稳定;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享受发达国家提供的特惠关税;能够自由地向法国出口;当地政府能够保证企业开展自由经营活动,等等。
1972年7月,社长富山允亲自前往新加坡,与新加坡政府签订了租借工厂的合同。并于当年10月5日,出资1.8亿日元,设立了当地法人——多美新加坡有限公司,出资者除多美公司(60%)外,还有住友商事(25%)和旭化成公司(15%)。
1973年7月,该厂全面开工,当年就获得利润。然而,这一年的11月,遭受了石油危机的冲击,作为原材料的塑料价暴涨,工厂陷入了困境;同时,由于美国市场上销售能力下降,不能稳定地向新加坡工厂订货,作为对美出口的生产据点,新加坡工厂的形势更为严峻。
当时,多美公司在美国没有一个推销员,美国市场的开拓,全权委托给代理商,工厂仅根据代理商的订货进行生产。这时,富山允社长开始考虑如何形成依靠自身力量、开拓国际市场的体制。
二、建立自己的推销队伍
多美公司海外事业部部长宫本曾说:“在美国市场上,利用自己的商标, 自己销售,这是制造商梦寐以求的。”
1972年,在多美新加坡有限公司设立的同时,已开始为打进美国市场开展调查。这一年,富山允几赴美国,调查美国市场,并努力发掘人才。多美公司是如何掌握出口诀窍的?宫本认为:“掌握出口业务诀窍并不难,关键在于有合适的人选。”
在多美美国有限公司的创设中,有一位美国人起了重要作用,他叫卡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