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你的位置:维金商务资讯网 - >> 维金资讯 >> 教育频道 >> STEAM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如何像一个设计师那样去思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continuuminnovation.com   发布者:ContinuumChina
热度845票  浏览44次 时间:2018年11月22日 15:41
工业绞盘
设计师应具有开放性思维、非线性思考,并保持谦卑。

设计思维不只是流程,更是一种思考方式。

调研、归纳、分析、发散这些步骤大家都懂,但是在更深的层面的思考原则却甚少有人讨论。在此我想粗浅地分享一下我的见解。

【原则一】要的是线索,不是证明

人性在最深层次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你会发现当访谈者数量超过某个数目的时候,很多你听到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会开始明显地重复。

在Continuum,我们非常强调客观性。很多设计师在调研前难免都会带着既定假设去搜集信息,而这些假设往往会让他只听到自己想听的。所以我经常跟团队成员说:我们调研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去找到他们的观点,并用这些线索来解谜。

正因为Continuum更在乎深入挖掘洞察,而不是证明某种普遍性现象,我们不追求太多定量的结果,而是专注于人性和功能层面那些非常细化的诉求(这些诉求往往是定量研究挖掘不出来的)。

在我们策划调研时,会参考一些统计数据来梳理访问人群特点,但是过分依赖市场调查“数据”的危险在于,定量研究虽然有广度,但是得到的信息是片面,不带解释的。

你或许会发现更多人喜欢吃苦的巧克力,而且你可以给他们一些预设的原因去选择,但是这样的访问方式对设计师帮助不大。

我们要了解的,是到底有哪些因素让她喜欢吃苦的巧克力,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研究者想象不到,也写不进问卷的:包装、朋友的推荐、健康原因、文化联想、个人回忆、家庭饮食习惯等。

有客户会问我们,“只是几十个访谈对象够吗?这样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吗?”

人类学家在做田野调查时,其实深入了解五个人就已经足够取得重要线索。

线索和证明的局别在哪里?举个简单例子吧。要发现地心引力,牛顿只需要被苹果砸一次。苹果再掉几百次,他得到的启发是一样的:万物都被某种力量牵引着。

那些引人入胜、带有启发性的洞察,本身就带有普遍意义,因为人性在最深层次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你会发现当访谈者数量超过某个数目的时候,很多你听到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会开始明显地重复。这些从访谈中归纳出来的洞察和模式,就足以帮助设计师建立假设、造原型、然后做共鸣测试。

【原则二】一致性思考,看到表面矛盾深层的共性

一致性思考(consilient thinking)是乔布斯经常挂在嘴边的概念。

它的意思就是就是从看起来互不相干的数据和信息中推理出强而有力的结论。当一个跨领域的团队走到一起去分析同一个问题,他们往往可以找到很多颠覆性的观点。

流行病学背后的推论逻辑正正就是consilient thinking – 它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逻辑。

都说设计师要脑洞大开,接纳在分析阶段所出现的种种未知。但非线性并不等于逻辑可以含糊、内容可以空洞。拥抱未知的意思是要发散思维,从最广的维度切入,考虑最多的用户观点和可能性,最后聚焦,找到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是非线性的,是充满矛盾点的,但是矛盾背后往往有深层共性。

举一个浅显的例子:Angela喜欢苦的巧克力,Carl喜欢甜的巧克力,看起来这两个用户口味偏好不太一样,那除了推出两种口味的巧克力外,还能有什么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定性调查就非常有帮助,因为如果你问到正确的问题,调研有经过精心策划的话,你可能会发现Angela和Carl其实都是喜欢这些味道唤起的童年回忆:Angela小时候每次考试完毕,妈妈都会给她吃一小颗苦的巧克力,而Carl第一次吃到巧克力,是他的初恋情人送的。这样,童年回忆就可以成为一个情感设计的机会点。

设计师往往可以从这种发散性思维中找到新的连接点,新的角度,然后从这些可能性中去分辨哪些是可行的方案,哪些是天马行空的。

而如何筛选idea就要考设计师对客户命题的现实限制有多少了解: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的物理条件,包括产品开发部门的年度预算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原则三】设计思维是充满人性和情感的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大家都知道了。

以人为本设计很大的一部分就是情感设计 – 以设计来创造最大的情感共鸣。

要有情感共鸣就先要有共情。

要有共情就需要清醒意识到一个现实:你花了大半年开发的产品或体验只是用户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且他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机会跟它交互。

一个人平均一天会接触到的物件、空间、体验、和品牌信息都太多了。要真正共情到用户,必须先意识到自身的微小,然后愿意在这种微小的细节中与他的生活相遇。

从商业角度看,当然希望用户可以每天在你设计的零售空间流连,甚至一秒都离不开你的产品。但是用户跟你一样也是一个人,而一般人都不可能把消费品或体验作为生活的最高优先排序,也不可能为了让你觉得有成就感就每天二十四小时与你的产品互动。用户使用度低,要么就是因为你没有满足到他的真正需求,要么就是这个产品功能本身对他真的不重要。无论如何,都不是用户的错。

我们的任务,是找出他到底需要(不是“想要”- 这两个是很不一样的概念)什么,然后设法在恰当的场景、恰当的时候、恰当的方式为他满足这个需要。

这是设计师必须要有的清醒和谦卑。
TAG: 设计思维
顶:42 踩:4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6 (24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1 (249次打分)
【已经有266人表态】
78票
感动
28票
路过
26票
高兴
27票
难过
29票
搞笑
28票
愤怒
22票
无聊
2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消防绞盘

欣宇时代

    拓松汽车户外网


    中国汽车绞盘网


    中国宠物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