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十大图书
这是中国教育报刊社媒体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联合评选的2014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TOP10图书,都是老师们投票选出来的,绝对值得一读。
1.《读懂孩子》 边玉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榜理由: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如何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是众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重要内容。该书作者边玉芳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作者多年来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掌握了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又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经验。该套书是她在总结百年来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我国青少年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丰富实践写作而成的。阅读本书,能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读懂”自己的孩子。
上榜感言:家庭是孩子在漫漫人生中汲取爱和力量的第一站,也是孩子成长的终生课堂,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最先要做的是什么?读懂孩子。许多家长“求招若渴”,总希望能获得一张“万能的药方”。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家长只有读懂了孩子,理解了孩子,才如同手握一把万能钥匙,才可以打开不同的锁、解开不同的结。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爱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最不同的地方,是这种教育一定要有情感的投入。所以,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利用父母与孩子之间这种情感联结,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当然,也要警惕无原则、无理性的爱。好的家庭教育是理性和情感的平衡。(作者边玉芳)
2.《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大卫·苏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榜理由:21世纪的教学与育儿理论以神经心理学为基础,一门称作“教育神经系统学”的学科已经确立,探索“与人脑契合的教与学”在全球蔚然成风。美国是该领域研究领先的国家,而该书选录了美国该领域8位声名显赫的学者各自专著中的精彩章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明了如何将神经系统学研究成果用于不同的教学场合,帮助教师通过反思新的科研成果来改进教学实践、课程和评价手段。该书对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大脑的变革者,指明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提供了便于操作的方法。凡欲了解和运用“与人脑契合的教学”的教师,读了此书一定会获益匪浅,受到多方面的启迪。
上榜感言:MP3播放器、手机、手提电脑、电视,在多媒体触手可及的环境中,学生已经很难安分地静坐45分钟听教师上课。诚然,教学正在改变,教师也在尝试使用高科技,但是教学变革还不够快,不够深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必须审慎地思考:如何利用我们对大脑的新知来恰到好处地改变学校、改变课堂,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成长潜能。同时,让教师自身也越容易在本职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绩。(译者方彤)
3.《学校会伤人》,[美]柯尔斯滕?奥尔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榜理由: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艺,但学校也正伤害着我们。这里说的是一种隐藏很深、持续性强的伤害,它是结构性伤害的结果,是我们用以组织和评价学习的方式中所固有的。它的伤害范围非常广。
我们该怎样去认识由于过时的学校教育政策而带来的“伤害”呢?我们怎样去应对它们?在这本令人瞩目的书中,美国教育学者柯尔斯滕·奥尔森揭示了某种教育方式的灾难性后果——这种教育鼓励从众统一,而不重视创造力的价值,抹杀学生们的兴趣,无视学习者的多样性;好奇心被遮蔽,创造力被限制,想象力被窒息,并且最终有可能坠入惰性和沮丧的深渊。奥尔森通过解读感性的故事,理性地说明现在的教育制度不能生产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心灵与思想。与此相反,这个体系常常给许多学习者造成羞辱,降低他们的能力并使他们感到厌烦。幸运的是,其实奥尔森的文字出人意料地饱含希望。你手中的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教师、学校以及孩子们,让四者都能够从中为自己找到一条疗伤的道路,一种从来不会伤人的教育。
上榜感言:《学校会伤人》是写给学生的,当你感到自己好像是被学校伤害了,或是开始变得不太乐意在学校学习,你可以从中了解更多的原因。本书也是写给教师的,当对工作中全无改变或过多改变的状况感到困惑,你可以从中寻找到在自己工作中以新方式进行思考的同行。这本书也是写给家长的,当你们拷问自己,如何才能保障孩子们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安全,通过阅读本书,你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过去,用一种“健康”的方式去培育我们的孩子。(策划编辑彭呈军)
4.《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萨尔曼·可汗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上榜理由: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都有这样的问题:当前的教学方法没有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学得快的学生不得不听教师讲那些他们已经完全理解的内容,而学得慢的学生又不得不跟其他学生一起听新课。
有没有一种好办法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他从华尔街的金融分析师转行当了一名教师,创立了可汗学院,致力于从教育入手改变世界。事实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他把他的教学方法、在美国中学的试点情况以及对未来教育的展望,都写入了他的新书——《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这本书在中国一经出版,就受到老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的欢迎与好评,公认这是一本深刻影响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的里程碑式著作。
上榜感言:我们的教育制度本意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却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无数学生的创造力。萨尔曼·可汗的全部教育变革思想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创造力”。他认为,发现并培养孩子与生俱来的兴趣爱好,才是教育的真正目标。创造力是非常难于教导和传授的。萨尔曼·可汗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以自己的好奇心为导向,沿着兴趣之路一直向前,那么,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打开了一扇窗。(策划编辑简学)
5.《面向个体的教育》 李希贵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榜理由:本书是探索中国学校“新常态”的时代之作。作为全国瞩目的教育改革示范校,北京十一学校在学校治理结构、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构建出适合中国当下国情、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观、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新型学校,为中国学校提供了“新常态”的“十一”范本。这本书是这场学校变革的思想记录,集中体现了改革发起者李希贵校长的实践智慧。书中的许多观点和策略,对于中国教育的顽疾无疑是对症良药。其中,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和成长空间,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的起点,鼓励学生的想法和自主规划,构建领导型的组织结构等,都是中国学校改革的未来方向。书中以“鼓励先进,允许落后”为代表的改革智慧,更是中国学校变革的宝贵财富。
上榜感言:本书是李希贵校长近几年的随笔结集。文章大多不长,这是李希贵校长的一贯写作风格。虽然李希贵校长的阅读量惊人,但他很少在文章中旁征博引。他把理论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得到真知,正如他一直倡导的:把我们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之于行动。建议读者,慢慢读这本书,它会使你产生更多“想法”。(策划编辑吴法源)
6.《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郭初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榜理由:在这本书里,郭初阳再三提到了“越界”。起初,他从语文越界;继而,他从课堂越界;而后,他从学校越界……这个词语仿佛一卷胶带,光荣地记录着他10多年的教师生涯。追求有趣、有料、有种的语文课堂的郭初阳,在这本书里,记载了他抵达此种课堂的思考与行动。他的课堂超越了传统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程式化壁垒,他的思考超越了中小学教师的僵化教条,他的方法超越了中小学教师的简单遵从……他娴熟而又恰如其分地运用着知识考古学、新批评主义、文化比较等学术方法,提升了语文教育的品位;他真切地认知到:师生是幸运的同路人,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课堂是向着真理直跑的旅程。他把这一切思考,都化入书中。
上榜感言:有一个故事总是让人难忘——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要抬进去放在神面前,却因人多进不去,就上了房顶,从瓦间把他连褥子缒到当中,正在神面前。神有感于他们的诚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那人当着众人的面,立刻起来,拿着褥子回家去了……得知本书获得了此项殊荣,我忽然想起了这个故事,觉得这本书有点像那床褥子,本不起眼,忽然被展开、提上了房顶;而自己呢,仿佛那个瘫子,殊不知,一切全凭抬褥子的朋友们在挥汗出力。是呀,一切都是恩典。在目录中,我借用了皎然的诗《九月十日》,只引了前六句,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未曾出现的尾联——悠然南望意,自有岘山情——岘山在湖州之南,当年的诗人,不知独自立了多久,不知于何处起行,开始了他的野步之旅。一切都引人猜想。(作者郭初阳)
7.《是什么带来力量》 [德]卢安克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上榜理由:儿童时期是人类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有其内在价值。错过这一关键时期,人的肢体与头脑发育、意识与意志的形成都可能受到阻碍,从而影响人生全程发展。该书是到中国志愿支教的德国教师卢安克,历经10余年教学实践的呕心之作,较完整地反映了他在一所山村小学——板烈小学的教育教学历程。这是目前在偏远山村小学进行中长期教育跟踪的比较少见的研究。全书不仅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真实状况,而且探索了乡村教育问题的未来之路与乡村儿童的内在教育规律,具有十分宝贵的参考价值。作者的教育态度无私、严谨,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其关爱每一位儿童的教育理念也将引起读者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
上榜感言:卢安克是德国汉堡人,199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999年开始在广西做志愿教师,2003年起在板烈小学支教10年。这期间,他一面设计课程,一面利用课余时间翻译书籍、撰写文章,工作非常勤奋。卢安克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是在德国自然主义教育背景与在中国10年基层乡村教师生涯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形成的。两种条件兼具,使这本书具有一种独特深入的视角、非同寻常的阅读价值。(责任编辑邓雪梅)
8.《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美]尼尔森等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将不惩罚、不骄纵的正面管教方法运用于教室中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式。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惩罚还是奖励,其长期效果都是使学生丧失信心。《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提供的一系列方法,比如建立情感联结、让学生参与、专注于解决方案、有限制的选择、启发式问题、积极的暂停、班会等,都是为了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消除学生们的“错误目的”并有效地鼓励他们,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方式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形成理想的班级氛围,培养孩子们具有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进而成为具有优秀品格并掌握人生技能的人。《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无疑为我们思考并解决师生关系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困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角度和可操作的详细方法。
上榜感言:本书的两位作者均是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既有很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素养,又有几十年在实践中与父母、孩子、教师打交道的经验。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全世界的父母、教师在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都是一样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已经给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教师和孩子们带来了喜悦,希望能给处于苦苦探索中的中国教师带来同样的喜悦。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思考:“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策划编辑甄煜炜)
9.《由内而外的教养》 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策尔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上榜理由:《由内而外的教养》是一本彻底颠覆教师和父母教育观念的著作,是一本有深厚科学研究依据的教师、家长成长手册,是教师、父母提升自我修养的第一必读书。作者丹尼尔·西格尔是美国顶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家,他从脑科学的角度、从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着手,破解种种教育、教养难题。作者认为,父母做好自己,是最好的教育。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特别是自己的父母是怎样教育自己的,这样的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父母,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理解和改进自己为人父母的行为。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历,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创造健康、温馨的亲子关系。
上榜感言:在当下的教育、教养环境中,教师、父母们常常焦虑,这种焦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教育者及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相信《由内而外的教养》可以帮助教育者及父母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策划编辑李阳)
10.《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尹建莉著,作家出版社
上榜理由:《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样,是一本用通俗语言写成的家庭教育专著。她是用一个妈妈的爱心、一个教师的真诚和一个学者的良知及专业写成的。
这本书语言优美,逻辑严密,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好,也是中西方教育理念完美的结合,教育效果立竿见影,能很好地提高教师和父母的家庭教育认知水平,是教师和父母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学生和自己的孩子。
上榜感言:这本书是我在第一部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获得超乎寻常的社会反响的情况下,远离喧闹,潜心研究,历时5年创作的心血之作。我不仅剖析问题,同时积极地给出建议,提供许多可操作的方法,这样的思考路线和专业素养贯穿始终。(作者尹建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