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测试-(7)企业战略测试
模拟试卷(七)
#0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选项中,哪些是属于微观经济环境的范畴?()
A、国民收入
B、消费偏好
C、储蓄状况
D、就业程度
2、战略综合分析中,()分析法考虑了企业处于不同竞争环境(包括动荡的不稳定环境)。
A、内外环境对照
B、波斯顿矩阵
C、十字形图表
D、寿肯西矩阵
#1
3、产品部门化具有哪些优势?()
A、能使企业将多元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B、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
C、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
D、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
4、形成管理外部环境中政治环境的因素包括有()。
A、国家的法律
B、社会舆论
C、政府机构
D、价值观念
#2
5、企业为了创造价值,通常转移其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产品到国外市场,这是属于哪一种战略:()。
A、多国本土化战略
B、全球化战略
C、国际战略
D、跨国战略
6、为实行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中集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这种战略称为:()。
A、国际战略
B、全球化战略
C、跨国战略
D、多国本土化战略
#3
7、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发展,形成了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应用效益,转移企业内的特殊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这种战略是以下几种战略中的哪一种:()。
A、跨国战略
B、国际战略
C、全球化战略
D、多国本土化战略
8、目前进入国外市场的模式有新的国际进入模式,以下哪些是新的模式:()。
A、非股权安排
B、技术授权
C、特许经营
D、BOT(建设—动作—转让)
#4
9、当前,国内企业界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建设热”,联合当前实际,你认为建设企业文化的好处在于:()。
A、为战略管理的实际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企业行为的方法
B、有助于管理人员管理企业组织
C、保证企业的效率
D、有助于企业制定与实施战略
10、新兴行业包括:()。
A、随着消费者的新需求而产生的行业
B、随着技术创新而产生的行业
C、光驱性企业创造出来的行业
D、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行业
#5
二、简述题
在分析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时,可以从哪些角度全面分析企业组织环境的特征?
#6
三、案例分析:
#7#0
1、B、C、D
2、D
3、A、B、C、D
4、A、C
5、C
6、B
7、A
8、A、D
9、A、B、C、D
10、A、B、C、D
#1
答:在分析组织环境特征时,可以分别从不确定性、成长性、竞争性和合作性角度分析。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分为低不确定性、较低不确定性、较高不确定性、高不确定性四种。成长性主要是分析行业的成长性,一般使用产品寿命周期的方法。产品寿命周期一般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环境的合作性主要是分析企业和同盟者以及合作者的关系情况。
#2
案例分析
从香港和珠江三角洲逐渐形成的经济大都会来看,香港的工业生产设施在珠江三角洲,而商业中心则在香港本地。如果把香港和珠江三角洲视为一个整体,情形就像香港本身在六十、七十年代的发展,那时期的工厂(工业设施)原来也是较接近市区的,例如观塘、新蒲岗工厂区,但随着香港的发展,新的工厂区便往新界和郊区发展,如荃湾、大埔、元朗等,而八十、九十年代生产设施进一步北移其实和这个情况相若。因此,在六十、七十年代,把工厂设在当时的商业中心(中环)及其邻近地区是不智、不符合经济原则的,而现在勉强把工业的生产设施硬留在已扩大的商业中心——整个香港,不让它们转往中心以外的地方,就如同在中环设厂,也是不应该的。
从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可看出中国经济发展中,以某一城市为其工商中心向邻近地区扩展而形成经济大都会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需要都会中心与其邻近地区的分工合作,而不是互相竞争,其发展的顺畅与否需两地政策的相互配合。
总括而言,香港是珠江三角洲的商业中心,应该加强作为商业中心对地区所能提供的服务,促进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向厂商提供产品和技术改良、创新的科研资助。
问题提示
第一种看法是把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关系以香港为投资“中心地方”,而珠江三角洲为投资地的“海外直接投资”型态来了解,这是很传统的看法,在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早期,这种理解或可解释港商在内地投资的动机,但是,我们看到香港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资与传统的“海外投资理论”并不完全契合,这个理论认为两地为敌对体系,各以其自身利益为首要考虑,因此出资者必会防范产业过于空洞,采取限制投资或选择性投资,并把高增值产业根留原地,受资者则必然以不同手段吸引更高科技的产业,这种情形似乎并非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型态的主线。
第二种看法是把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看成欧洲经济共同体一样的整合型态,这种整合型态主要是两地经济限制逐步取消和减弱,实现自由化,使两地经济最终能整合,甚至完全统一。但明显地,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并不完全吻合这种看法,因为两地的经济活动,并非始于两地有计划地自由化,发展整合,而规模也太悬殊(香港小,内地大)非整合论所言的基本条件。
第三种看法认为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大都会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市场导向、渐进的都市扩张过程,就如都市繁荣地带由原有核心区(即香港)向邻近郊区发展,显出由近而远的倾向,在发展持续时出现不同的副都会区。观察过去二十多年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与这个都会区发展的看法极为切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