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小灵通五大认识误区
小灵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已成为人们通信的重要工具之一。尽管各界对小灵通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但小灵通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优化网络性能、提升品牌形象、加快终端产品研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
最近,关于网间结算的新标准又重新唤起了业界的注意。有媒体报道,由于一直被拖延的手机与小灵通短信互联再度升温,而小灵通与手机的网间结算则显得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其实,一直以来,小灵通的发展都颇为曲折,从开始的被制止,到后来被默认,再到后来的基本定位,小灵通一路走来,磕磕碰碰。时至今日,人们在对小灵通的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小灵通已经演变为移动电话。其实,在2002年,信息产业部就将小灵通定义为“固定电话的延伸和补充”。简单的说来,小灵通仅相当于可以移动的固定电话,它只是基于固定电话网络的一种无线通信方式,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电话。因此说,无论是网间结算还是短信互联,小灵通都应该作为固定电话的一种与移动电话进行结算计费。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小灵通与移动短信互联的网间结算并不困难。
误区二:小灵通前景因3G到来而断送。谈到小灵通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在关于其技术先进性与落后性的争论中,固网运营商却在市场中找到了小灵通存在的理由。
如今,由于中国3G启动日益临近,业界开始流传小灵通“必死论”。有些人坚持认为,固网运营商发展3G,必然抛弃小灵通,从而导致小灵通在市场中迅速萎缩。但是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和应用,都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小灵通也不例外。只要能够适应市场的进一步需要,小灵通的前景还是大有可观的。
小灵通用户在今年获得了大发展,截至今年9月,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两大电信运营商总计拥有小灵通用户已经超过6200万。而据乐观的估计,到今年年底,小灵通用户数有望达到7500万。
从这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灵通仍然存在旺盛的生命力。它不是走向没落,而是更加成熟,越来越受到广大低消费者用户的喜爱,并且成为通信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小灵通手机高速率数据传输的优势下,提供电子邮件收发、无线上网游览、中文短信息收发、股市消息、电子商务、个人银行服务以及110和120报警、急救业务,甚至将会提供电子定位和电子地图等新兴业务。通过在小灵通上对提供多种类型服务进行全新尝试,一方面能够寻求同其他内容提供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将为运营商未来的3G营运与服务积累经验,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础。
可以说,小灵通和3G并不存在你生我亡的冲突,两者可以互补,共同发展壮大。
误区三:小灵通是低端产品。一直以来,小灵通被认为是相对低端的产品,这也成为影响小灵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尽管小灵通技术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但小灵通增值业务值得期待。小灵通的网络性能、品牌形象、终端产品开发不断提升,一日一新。如今,小灵通已不仅仅是一个环保、资费低廉的通信工具,其高速度、高容量数据业务也开始受到广大的高端用户群青睐。对于消费者而言,越来越好用的小灵通,散发出不可阻挡的魅力。
误区四:“小灵通威胁论”,价格战是小灵通惹的祸。价格战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场合都存在。中国移动市场的价格战同样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实上,“小灵通”仍然只是固网的业务补充,它对移动通信的冲击力被人为地夸大了。目前,固网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减,它根本不存在跟进价格大战的成本空间。此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总经理都在不同场合下表示,坚决不打价格战,不参与恶性竞争。
误区五:小灵通与手机短信互联,小灵通是最大的受益者。自今年以来,小灵通与手机短信互联的消息就一直不断,但始终是隔靴搔痒,仍然触及不到核心部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小灵通与手机短信互联的最大受益者将是小灵通,移动运营商故而对此不甚热情,所以短信互联一拖再拖。
其实不然,短信互联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不仅消费者满意,运营商亦能双赢,更能做大短信产业,推动数据业务的繁荣,这从过去联通与移动的短信互联的成功即能看出。况且,目前小灵通用户数才6200万,而移动用户数已超过3亿,两者的比例是1:5,谁能从中获利更多,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尽管有些人对小灵通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看法,但市场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小灵通在中国通信史上是种不小的“奇迹”,事实证明了它的存在合情合理。作为小灵通本身,以用户为中心,提升服务质量将是其无往不利的发展之路上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