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双汇集团:把握质量管理的真谛

热度436票  浏览27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16:04
工业绞盘

吃双汇食品,走健康之路

  2000年12月8日,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漯河市一片喜庆气氛,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专家、投资商、国家有关部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的领导汇聚在这里,参加双汇食品城二期工程的庆典仪式。

  在隆重的庆典仪式上,双汇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万隆对外宣布:双汇集团目前已形成日宰生猪15000头、日产肉制品1500吨、年产值80亿元、年实现利税10亿元的生产能力,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食品生产基地。

  2001年3月22日,在全国糖酒会上,双汇集团又对外宣布:要再用5年时间的快速发展,使集团年产值达到400亿元人民币,跻身全球肉类加工企业三强的行列。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双汇集团创造了年均增速49%的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及年销售收入均增长了600多倍。2000年完成销售收入62.3亿元,实现利税6.87亿元,上交税金3.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5.64%、36.5%和24.11%,不仅迅速飙升为河南省效益最好的工业企业之一,而且一跃跨人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行列。

  2001年头5个月,集团已实现销售收入29.5亿元,利润1.93亿元。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双汇集团2001年销售收入将突破80亿元。

  目前,双汇集团已拥有32家海内外子公司,设立了100多个销售和办事机构,形成了以肉类加工为主业,以种植业、饲料业、饲养业、屠宰加工业、化工塑料、彩色印刷、生物工程、生化制药等为辅业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集团资产总额28.5亿元,固定资产17亿元。现有职工员工15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00人。

  双汇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520家重点企业和农业部等8个部委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双汇”牌商标被国家[商行政管理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品牌价值高达37.21亿元。

  双汇集团的辉煌业绩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世界肉类协会秘书长劳伦斯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临双汇集团表示祝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作为目前全国最大肉类加工企业的双汇集团,是由一个1984年产值仅有1000万元,资产只有468万元,累计亏损却高达534万元的小型肉联厂发展起来的。

  那么,双汇集团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的呢?

  双汇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万隆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企业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质量,双汇集团之所以能稳占市场,就是因为产品有过硬的质量。”

正如双汇集团向广大消费者所郑重承诺的:“吃双汇食品,走健康之路”,双汇集团成功把握了质量管理的真谛,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了飞跃。

高标准,严要求,与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接轨

  有一件事情始终让万隆念念不忘。

当年双汇火腿肠刚刚推向市场之时,中国食品行业的一家专业报纸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说,河南某小城市的一家小企业生产的双汇牌火腿肠,让北京四道口商场的职工推着自行车沿街卖,苦苦哀求消费者购买,一天下来也没有卖出几根。而河南省洛

 阳市春都集团生产的春都牌火腿肠,在北京各大商场一上架即被抢购一空。可见,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对于这篇报道,万隆至今记忆犹新.双汇的所有干部职工也都不会忘记。万隆说:“我当时看了这篇报道并没有过多地生气,尽管这篇报道的语言损了点。我先是召开了全厂干部职工大会,在大会上,我号召大家知耻而后勇,不争论,大胆干,学春都,赶春都,超春都,一定要当中国肉制品行业的“老大”,一定要创出中国食品行业的第一品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双汇人憋着一口气,首先从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做起,企业建立了从原辅材料采购、进厂检验、产品配方设计、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在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目标,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为了搞好双汇产品的质量管理,集团率先在国内同行业中开展 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工作,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的建设。双汇集团建立了一套包括1个质量保证手册、22个程序文件、272种作业规程、108种产品标准、635个质量记录的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料采购到生猪屠宰,到生产加工,逐一规范。并着重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质量认证不能走过程,必须落到实处。集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质检机构,按照质量体系对各个单位进行定期检查、抽查、督查,确定了“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的思想,提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双汇集团在全国食品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认证,实现了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系列化,做到了质量管理同国际惯例接轨。

  1999年。集团从参与国际肉类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又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引进了世界上最严格、最科学的食品行业质量标准,大力推行HACCP计划。同时,公司把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和流通销售关的权力加大,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300多名专业的质量卫生检验人员分布在各个环节、各道工序,层层把关,道道设防,确保了产品的安全、卫生。

  2001年5月31日,双汇集团肉制品顺利地通过了在日注册。这是日本农林水产省和中国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在对该企业进行全面考察后予以注册认证的。据悉,这是目前我国肉制品企业中第一个获得对日注册的企业。这为“双汇”肉制品进入日本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

  2001年6月6日.双汇集团又获得了由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IS09001认证证书和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局的质量控制标准认证,即HACCP认证。据权威人士介绍,双汇集团获得的 HACCP认证是目前我国偶蹄类动物加工体系中获得的第一个HAC— CP认证。这标志着双汇集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安全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双汇与春都的竞争过程中,仅仅数年之后,市场竞争态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当年形成鲜明反差。当年还是小老弟的双汇集团1999年实现利税5.02亿元,比上年增长69.5%,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而当年曾是大哥大的春都集团1999年却亏损6982万元,连续两年出现巨额亏损,使春都集团陷入困境。

同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同是中国名牌,同是地处中原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的迅速崛起和春都的严重滑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其中涉及决策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质量管理的差异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双汇集团提出的“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形象和信誉高于一切”的质量方针以及积极与国际质量体系接轨的做法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在竞争中经受住了检验。

上技术,上设备,为确保质量提供坚强的后盾

  没有先进的技术工艺,就创造不出过硬的产品。这是双汇集团从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出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双汇集团自开始生产肉制品,就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全面提升装备水平,改造传统肉类加工业。到2001年6月底,集团累计投资10亿多元,从日本、美国、德国、瑞士、荷兰等国引进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200多条,围绕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进行了60多项大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的关键技术设备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2000年,双汇集团投资5.6亿元建成双汇食品城二期工程.从欧美引进世界领先的屠宰、肉制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建设了集屠宰、高温、低温、中式为一体的肉制品综合加工项目和产品开发科研机构,建立了日宰生猪1万头的全预冷分割工艺加工车间。

  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后,双汇集团生产能力由年屠宰生猪300万头增加到600万头,年新增产值30亿元,利税3.5亿元,不仅提高了公司对农副产品的综合加工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双汇集团所有生产流水线全部按照欧洲标准和HACCP要求建设,生猪屠宰环节采用了三点低压麻电、蒸汽烫毛、燃气除毛,预冷排,酸、冷分割、真空包装等欧洲先进工艺,提供安全、卫生的冷却肉,满足了消费者吃放心肉的需求。

  从德国、瑞士、丹麦、美国、日本等国引进的西式低温灌肠生产线、中式制品生产线、速冻制品生产线,涵盖了低温灌肠、中式制品、速冻制:品等所有肉制品的生产能力。  

  目前,集团已经形成了以肉制品加工为主业,以种植养殖业、屠宰j加工业、包装业、其它食品加工业、商业等相配套的复合互补型产业结I

构,其中双汇牌肉制品已做到“品种多样化,规格系列化,高低温层次化,档位差异化”。

  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在2000年12月19日视察双汇集团时曾说:这是目前全国最先进、最好的生猪屠宰生产线,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流的。他还建议,把参观双汇集团作为河南省漯河市的一个旅游项目。

  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双汇集团也加大了.自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2000年,由双汇集团研制开发的“天然级肉味香精”生产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全国食品行业获得的科学技术进步最高级别的奖项,

  “天然级肉味香精”是双汇集团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同外地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联合研制开发,用现有的骨素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它的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传统香精生产中化学药剂残留的问题,而且改变了传统生产方法造成的不耐高温、贮放时间短、营养差、香味不真实等技术难题,对传统的食品工业和餐饮业生产工艺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开发研制过程中,双汇生物工程公司解决了蛋白质分解不彻底所致的香精分层、易沉淀等以前无法解决的难题。“天然级肉味香精”可耐120度的高温,比传统香精耐温性提高了40度,其价格仅为进口香精的1/3,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全面提高技术、设备水平,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为此,双汇集团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拓展融资渠道,加速企业的嫁接改造,使企业在资金筹措上具备了强劲的“造血机能”:

  引进外资

  从90年代中期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引进资金1.27亿元,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大楼以来,双汇集团在利用外资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截至2000年底,双汇集团已和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香港、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客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外资8000多万美元,建立了20多家合资公司,使集团的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

  由于双汇集团注重项目前期论证,外商投资后高额的投资回报。促使投资商把分得的红利和新增资金投入到双汇新项目上,实现了”以商招商”的目的。

  股票上市

  3年前,双汇集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作为双汇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双汇实业5000万股A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3亿多元。为集团开辟了一条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兼并重组

双汇集团还通过无偿划拨、无形资产注人等多种方式,以较少的资金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在四川、辽宁、内蒙古、河南组建了7家子公司,盘活存量资产6亿多元,使集团的规模实力和技术更新改造的能力得到r进一步增强。

高品质从源头抓起

  2001年2月8日上午10时,漯河市人民会堂。

  室外寒风凛冽,会堂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双汇集团2001年度生猪招商大会在这里举行。

  时下,各种形式的招商会名目繁多,但双汇集团此次招商会却意义不同:名为招商,实为构建一座工与农、公司加农户的“桥梁”。

  伴随着规模迅速扩展,生猪收购成为影响双汇集团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以往松散的收购形式,造成猪源没保证。提供多了,加工不完;少了,原料不够用。更为严重的是,生猪的质量难以保证。建立一支生猪经纪人队伍,成为双汇集团的当务之急。

  2月初,招收200名“猪经纪”的广告在报纸上一亮相,就吸引了山东、山西、安徽、湖南、河北等省的1200多名经纪人前来报名。

54岁的赵敬云,来自安徽省淮北市临涣镇。听在漯河的侄女儿“透信儿”,半个月前就赶到双汇集团。经过仔细考察、暗访,赵敬云这位做了10多年“猪贩子”的汉子放心地与双汇签订了生猪收购协议书。他说:“每月500头的收购合同,猪又有稳定销路,我当然要舍近求远。”

  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外贸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此次派出8人的队伍充当“猪经纪”。该公司代表远振民对记者说,双汇要求经纪人不掺杂假,自己坚决做到不压级、不压秤,这种良好的收购环境的确让人放心。远振民还说,2001年,他们要把西华周边5县的2万头猪“赶”到双汇来。

万隆认为,建立生猪经纪人队伍,对公司来说,既稳定了猪源,保证了品质,同时也能带动一部分农民从传统散养过渡到现代化饲养,最终实现农村种养分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双赢。

  生猪招商大会只是双汇集团确保原料品质的举措之一。双汇集团认识到,由于肉类加工企业的特殊性,必须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从原料开始就致力于控制产品品质。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双汇集团在确保原料品质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涉足饲料业和养殖业。

双汇集团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了年出栏超万头的规模化养猪场,大力进行生猪品种改良试验,提高肉品质量。

  集团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扶持大批的农民、专业养殖户进行生猪的规模化饲养和品种改良。专业户的带动作用,又使周边农民自发地增加种植、养殖的面积或数量。

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双汇集团每年带动种植业形成10亿元的产值,吸纳了6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出养殖业40亿元的产值,吸纳了1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出屠宰加工业20亿元的产值,吸纳了3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淀粉、植物蛋白等农作物加工业5亿元产值,并解决了5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建立原料加工基地

  双汇集团以资产兼并、联合等形式,在全国生猪、活牛主产区建设了6个原料加工基地,保证为肉制品生产提供优质原料肉。

  严格把好原料接收关

双汇集团收购的生猪在三证齐全的基础上,卫生检验人员还要严格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规程对生猪进行检验,对病疫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了病疫猪、注水猪流入加工环节。

将质量管理的触角向销售环节延伸

  中国猪肉的产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42%。但就我国猪肉制品营销模式的现状来看。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私屠滥宰,沿街叫卖,注水肉、病猪肉、死猪肉充斥市场。这一切都严重危及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江泽民总书记曾做出重要批示:“要让全国人民吃上放心肉”。

  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放心肉”,作为中国肉类加工行业龙头企业的双汇集团,决心依靠自身的规模、品牌、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依托放心肉类连锁店这一“民心工程”,将欧洲的“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和连锁经营”模式引进到中国来,由原来的销冻肉改为销生鲜的冷却肉,将质量管理的触角伸向流通领域。

  双汇集团商业连锁发展计划的实施始于1999年,截至2000年底,双汇集团已按照“统一形象,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原则,在河南省建立了70多家连锁店。连锁店经营有双汇生鲜肉、西式低温、中式低温等7大系列400多种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家庭厨房”,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居然出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鲜见的排队购物现象。连锁店的发展杜绝了品质低劣的肉品进入流通领域,为消费者提供了质量可靠、服务一流、方便营养的放心肉品。

  据统计,2000年双汇集团尽管有60多家连锁店开业时间尚不到半年,但仅通过连锁店销售的营业额全年已高达1.8亿元,利润1873万元。销售最好的一个店每平方米的年营业额达到10万元,创下了中国商业的奇迹。双汇商业连锁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被中国商业连锁协会评为2000年度全国连锁商业100强。

  “十五”期间,双汇集团将大力实施“开创中国肉类品牌”走出河南给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放心肉,在全国投建2000家肉类连锁店,形成遍布全国的商业销售网络,达到以商业带动工业生产、以工业促进商业,最终占领更广大的市场的目标。

2001年,双汇集团拟投资3.58亿元,在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地建设350家连锁店和3家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其中连锁店投资1.95亿元。配送中心投资1.63亿元。双汇商业连锁店主要经营双汇鲜类产品、双汇肉制品系列产品、双汇速冻及于方便系列产品和其它方便食品4大系列3200多个品种的食品,3个物流配送中心与三地双汇连锁店相配套。

  日本火腿公司副总裁于2001年在双汇集团考察时,对中国有如此庞大的肉类加工企业表示震惊。他认为双汇集团未来5年在中国推进2000家肉类连锁店的计划是“中国肉食流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该公司对双汇的项目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决定在未来几年由双方投资16亿元人民币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组建庞大的肉类加工“航母基地”。

  为确保双汇连锁店发展计划进展顺利,“十五”期间,双汇集团将采取以下配套措施:建设80个加工基地

双汇集团将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形式在全国有选择地建设80个加工基地,其中包括40个生猪屠宰厂、40个低温肉制品厂,使加工基地与连锁店形成合理布局,减少物流配送成本。2005年,双汇集团年屠宰生猪将达到2600万头,日产肉制品将达到2500吨。

  建立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系统

  基于农、工、商一体化的需要,双汇集团将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配送系统。系统建成后,围绕企业在大区域内建设的4家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按照就近配送的原则,高效地完成从加工基地到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服务。

  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将方便集团公司、加工基地、物流配送中心、连锁店等的信息交流,保证在市场、资金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网上的物流管理、网下的配送服务。

实施人才工程,组建国家技术中心

  质量是企业的关键,科技是质量的前提,而人才则是质量的保证。

  双汇集团坚持走“科技兴厂、专家治厂”的道路,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工程:

  高起点引进人才

  近年来,双汇集团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先后从国内外5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等高素质人才近5000名,使专业技术人才占到职工总数的30%以上。

  集团十分注重引进外部智力,从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聘请了食品、化工方面的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的技术研究顾问,并常驻企业指导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聘请了一批专家、教授甚至中科院院士等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参与公司的市场开发、产品出口、战略规划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决策工作。

  再标准培养人才

  双汇集团每年都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发达国家进行培训学习,并提出了对干部的“五化”要求,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专家化,要求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都要成为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各式各样的专家。

  放心使用人才

  双汇集团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不是等人才完全成熟了才选拔到相应的岗位上,而是先让有思路、有能力、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施展能力的舞台,使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集团每年还通过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和“中层干部竞聘会”,选拔出有能力、懂生产、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公司各级管理部门。

  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双汇集团提出了建立“企业家孵化器”和“创业园”的概念,“克隆”一批具有双汇管理模式的优秀企业,培养一大批投融资专家、理财专家、营销专家和管理专家,使人才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从而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

  公司每年还从销售额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管理创新等专项奖励基金,对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管理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重奖。

  这种以人为本、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重用人才、重奖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为企业培育了一大批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提升产品品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为科技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双汇集团专门投资3000多万元组建了国家技术中心,从国外引进各类先进的专业科技设备,确保技术开发的硬件建设到位。

  技术中心肩负着集团生产工艺安排、新产品开发、原料选择、配方设计、内部标准的制订等重要职能。为搞好集团的技术开发,确保生产出过硬的产品,技术中心根据企业质量管理需要,按照企业产品类别,从高温、低温到生鲜、包装、中式产品、西式产品等。分别建立了10个分类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建立,为双汇集团搞好质量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1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双汇集团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已有5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入技术中心工作,为技术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

领悟双汇质量管理的真谛

  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双汇集团就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亚洲肉制品行业的老大。在双汇集团迅速成长的背后,质量管理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1、质量意识根深蒂固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商品质量对于经营活动的重大意义。越国大夫计然提倡“务完物”,认识到保证货物质量完好,是经营者必须认真遵守的一条法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作为对产品优劣程度的评价,质量是企业占领市场、保持市场、扩大市场的先决条件。

  在双汇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万隆的心目中,质量管理的意识可谓根深蒂固。从当年报纸对双汇言辞尖锐的报道开始,双汇人就憋了一口气,将质量管理视为重中之重的事情,以学春都,赶春都,超春都为目标,励精图治,一举跃升为中国肉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

  2、质量管理涉及企业全要素

  费根堡姆在他出版的名著《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的定义:“在一个企业内各个部门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因而以最经济的方式进行生产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意程度。”

  为了提高集团的市场竞争能力,双汇设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质量管理予以全面的支持,将质量管理的思想渗透到集团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分支机构,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行动中。双汇集团这种涉及企业全要素的质量管理充分体现了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确保了产品的品质和集团的信誉。在市场上树立起“吃双汇食品,走健康之路”的良好企业形象。

  3、质量管理贯穿供产销全过程

  大多数企业一谈到质量管理,总把它与严格产品的生产管理等同起来。毫无疑问,革新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严格作业管理,对确保产品品质至关重要。但仅仅局限于此,也难以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商品品质,因为它忽视了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这一点对于生鲜食品加工行业来说尤为重要。

  双汇集团将质量管理贯穿于原料供应、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的全过程。,通过涉足饲料业和养殖业.建立原料供应基地,严把原料接收关,确保了原料的高质量,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创造了条件。通过建立双汇连锁店,将欧洲“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和连锁经营”的运作模式引进来,让老百姓吃上了“放心肉”,使质量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流通领域。供产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使双汇产品和双汇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独占鳌头。

4、质量管理体系向国际标准靠拢

双汇集团认识到,要想打造出国际化的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巨型航母,必须向国际标准靠拢。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对国内企业来说.必须强化这方面的意识。双汇集团经过数年的努力.先后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日本农林水产省注册认证、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局HACCP认证,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

  在申请各项质量体系认证的过程中,双汇集团不走过场,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让每一位员工都了解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化为自觉的行动,使集团的质量管理水平不断上台阶。

5、人、财、物全方位支持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要落在实处,需要企业各方面政策的支持。为此,双汇集团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都对质量管理工作大开方便之门。在人的方面,集团实施了人才工程,建立了一套良好的选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机制,并成立了国家技术中心;在财的方面,通过合资、上市、并购等多种途径广泛筹集资金,为集团进行技术革新、改进产品品质提供资金支持;在物的方面,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并致力于自主技术的开发,为确保产品品质提供了硬件支持。全方位的支持体系,使双汇集团的质量管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双汇集团的质量管理充分体现了TQC的思想和要求?

  2、双汇集团将质量管理延伸到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环节的做法,对其他企业有何启示?

  

管理之星档案:

  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4年。亏损累累、在河南省10个国有肉联厂中排名倒数第一的漯河肉联厂职工选举万隆担任厂长,企业开始出现转机,第二年就实现扭亏增盈。从1992年2月10日第l根“双汇”牌火腿肠问世到1993年底,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双汇”就跻身国内火腿肠市场前三强。

  1994年,以漯河肉联厂和漯河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成立国有独资公司河南漯河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万隆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万隆的带领下,双汇集团迅速发展.目前已拥有30多家国内外子公司(其中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为0895),成为贸工农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520家重.最企业之一,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

顶:22 踩:3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5 (13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110次打分)
【已经有132人表态】
27票
感动
13票
路过
12票
高兴
11票
难过
17票
搞笑
20票
愤怒
13票
无聊
1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编辑推荐

欣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