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所向披靡
所向披靡、咄咄逼人、当仁不让,这些都是用于描述某些中国本土汽车生产商的形容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这样的看法,即中国首屈一指的本土乘用车生产商奇瑞很快就能和丰田、通用汽车等业内巨头一较高下。
确实,奇瑞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较短时间里将自己打造成一家成功的汽车制造企业。但现在就把它和业内最优秀的公司相提并论还为时尚早。还是把它和印度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塔塔汽车公司进行对比更为有趣。
奇瑞1997年创立于安徽省,它由5家国有汽车零配件公司合并而成。这项行动由安徽省的高层官员主导,其主要目的在于推进当地的工业化。奇瑞目前仍是一家国有企业。
塔塔公司的背景则完全不同。这家汽车生产商隶属于价值620亿美元的印度塔塔集团,这家已有140年历史的集团公司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从消费品和能源到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几乎无所不包。塔塔集团于1945年初次涉足汽车制造行业,当时主要生产商务用车。公司目前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这两家公司的出身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擅长利用雄心勃勃、夺人耳目的噱头来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在这一点上,它们均堪称世界一流的高手。2003年承诺将打造出全世界最便宜的汽车,也就是被称为Nano的印度T型车,这家公司也因此得以跻身媒体头条。两年之后的2005年年初,奇瑞声称将从2010年开始向美国出口轿车,此言一出,引起了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
这些大胆的言辞使奇瑞和塔塔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两家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如今,奇瑞和塔塔的汽车品牌影响力及发展速度已超出公司本身的实力。
目前这两家公司虽然都已有一定建树,但都还称不上行业领导者。去年,塔塔生产了约58.2万辆汽车,在世界汽车生产商中仅排名第21位。而2007年奇瑞的全球产量为38.1万辆汽车,在全球排名第27位。
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各有侧重,奇瑞只生产乘用轿车,而塔塔60%的产品是轻型、中型和重型卡车和大客车。在2007财政年度,塔塔公司售出12.3万辆中型和重型卡车,销量与斯堪尼亚(Scania)、曼公司(MAN)这些全球领先的卡车和大客车生产商不相上下。
虽然这两家公司的规模都还不算太大,但它们都在雄心勃勃地进行全球扩张。奇瑞是中国领先的轿车出口商,2007年的出口数量估计为13万辆,大部分都出口到了对价格敏感的发展中地区市场,其中包括运送到奇瑞的海外工厂进行组装的汽车套件。奇瑞已进人全球60个市场,并在俄罗斯、伊朗和埃及拥有装配生产线。
而相比之下,在2007财政年度,塔塔仅出口了5万辆汽车。但塔塔的全球战略可不仅仅局限于出口在印度生产的汽车。
上世纪90年代末,塔塔公司收购了韩国大宇公司的卡车业务,在全球市场为其商用车辆业务赢得了一席之地。此次收购加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提高了其规模经济,并为塔塔致力于成为新兴市场上主要的卡车供应商的勃勃野心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除此之外,今年年初塔塔还对其全球轿车业务的增长高调下注,收购了福特公司的标志性品牌捷豹(Jaguar)和路虎(Land Rover)。虽然这些收购交易使人们对塔塔汽车公司各业务部门之间能否协同工作产生了质疑,但它无疑进一步证实了公司巨大的全球化野心。
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知名的两大发展中国家,作为随着这两大经济体的快速发展而壮大起来的当地企业,奇瑞和塔塔在本国市场有着无限的增长潜力。但这两家公司都不满足于仅在国内发展,它们在获取全球市场一席之地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路径。
但现实是,虽然它们最近的一些举动非常高效而且令人钦佩,但要真正跻身全球汽车制造商的第一梯队尚需时日。J.D.Power Forecasting的分析显示,这两家公司的产量都将在2015年前达到100万辆。虽然这对两家公司而言将是巨大的成功,但这仅仅只能算作其国际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