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到让人上瘾的第三代博客发布平台Medium
Medium是一个博客发布平台,由Twitter联合创办人埃文·威廉姆斯(也创立过Blogger)和比兹·斯通于2012年8月创办。该平台有专业和非专业的贡献者,亦有受雇的编者,是社会新闻报导的例子之一。
Medium 是形式上的博客,但在结构上并不是
Evan 一直都非常赞同博客教父 Dave Winer 关于博客的定义:“一个人未经编辑过的心声”。对于这两位变革了博客定义的人来说,我觉得这个概念已经算是很恰当,看看现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新鲜事吧,它们在内容本质上和 Medium 并没有太大区别。
但 Medium 却避开了这些主流内容生产平台的形式,而是以“Collection”的方式来管理它的内容,Collection 可以由作者或者是读者创建,有点像文章分类的意思。
另一个重要元素则是反时间流。众所周知,博客从一开始就有了时间标签这个元素,并且几乎所有的内容平台的规则都是最新的内容必定显示在内容流的最上方,这就形成了一种潜意识的约定,读者总会认为写博主会在未来写出更多的内容,但这其实并不符合阅读的本质。
即使这样约定却也有正面的影响,它为读者和作者及其内容创造了一种持续的关系,不过对于博主来说,这无形中就变成了压力和负担。为了不停地更新内容,写作渐渐地变成了一个负担很大的义务,而内容流顶端总是最新内容的规则让数不清的博主们不爽,这也是为何在 Medium 上看不到文章的发布日期的原因。
虽然有像 Williams、Winer、Denton 等人在与反时间流的内容呈现形式作斗争,但 Medium 到底是什么呢?它以 Collection 来呈现管理内容、弱化博主的身份、让内容之间的联系更加简单的形式到底像什么呢?答案是:YouTube。就像 YouTube 上用户把视频进行分类一样,大多数时候我们会点进去看视频是因为别人发了一个链接过来,并不是因为我们会去在意这个视频是谁发布的。Medium 正在朝着类似方向发展,我们收到一篇别人发过来的文章链接,这个内容可能是他想让我去看去喜欢的,但重点是,在我们看完之后,我们还会在 Medium 上四处看看,说不定点击一些其他文章。
Medium 并不能像 YouTube 一样将内容植入到其他网站,但从内容生成与发现的核心使用体验的角度来说,Medium 的概念与 YouTube 更加接近,更别提 YouTube 正是靠这种形式才让自己在互联网上几乎无处不在。
Medium 是一种更好的杂志
当 Facebook 联合创始人 Chris Hughes 买下了 The New Repubilc 时,我觉得时代又很有意思的倒退了,企业大亨又开始将自己的钱往出版业倾注,当然还有拯救了华盛顿邮报的亚马逊 CEO Jeff Bezos。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历来的原因其实并没有改变,这些土豪们买下声望不错的出版商就是为了给他们的想法打造一个大的平台。
但是就算我喜欢 Hughes 的做法,并且他似乎对于如何改变 The New Republic 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却忘记了一点,虽然 The New Republic 可能还会有一小部分的忠实用户,对于他们来说这家杂志的品牌效应依然存在,但现在,文化信誉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一个高贵冷的名字和一些内容就能够重新焕发活力了。
相反的是,Medium 作为一个免费的内容平台,就算是有一些垃圾文章发布在上面,无可争议地引来各种批判,但从用户将外面需要付费的内容引入 Medium 时开始,Medium 在内容质量上就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 The New Republic。
不过我更加觉得 Hughes 和 Williams 之所以在打造现代媒体内容平台上对比鲜明,他们的背景因素也夹杂其中。Hughes 属于那种老派的学术风,以优等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而 Williams 则是中途就辍了学。
所以从 Medium 的本质上来看,它主张的是一种开放和平等的立场。以一种粗鲁的比喻来说,就是 Medium 觉得1万只猴子都打造出的杂志都比常青藤联盟的编辑都要好,不过以一种我觉得更加儒雅的比喻来说则是,大众文化更适合于那些被传统机构排除的声音,不管中间有没有夹杂着轻率负面的内容。
无论 Hughes 和 Williams 两人的路子谁更成功,Medium 至少是对那些一直以来在一个新的科技时代靠收购就取胜的企业大亨励志故事的反面教材,比起它们试图将传统媒体收入囊中作为自己的内部刊物,Medium 不仅打造了一个图书馆,并且把出版权也给了大众。
细品 Medium
对于未来,Medium 必须在成长路上想清楚未来的路。由于它的注册必须使用 Twitter 账号,它就省去了去验证用户的麻烦,但对于付费约稿的内容,现在在 Medium 上并不能很好地将它们与普通内容区分开来。这和收钱写作并无太大关系,而是因为这些内容是支付过钱并且 Medium 愿意帮助推广这类内容。
每一个社会化媒体都非常注重在早期的名声爆发,Medium 也成功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严肃的”或是“人们想要的”线上写作环境平台,但现在 Medium 所面临的风险就是它逐渐在变为一个那些高收入技术人员的玩物。诚然,Williams 在打造 Blogger 和 Twitter 的早期时解决过这样的问题,但现在这些担忧又回来了。
但我还是很激动地能够看到 Medium 在技术方面的优化,它并没有一个很明显的社交模式,不能互粉,并且对于内容的 Collection 订阅也很难跟踪,整体上来说,内容的发现机制很随机。
往更深层次看,Medium 的创作环境是与众不同的。而 Williams 团队在 Github 上不停地分享 Medium 的代码让我觉得或许像 Medium 这样美好的使用体验在未来会大大普及。
Medium 还有很多细致入微的功能,比如为博主提供文章的数据,不止是访问量,还有究竟有多少读者是真正看过你的文章等。这些其实都算是 Williams 计划中的一部分,他对于付费内容有一定的看好和兴趣,说不定他认为这会是 Medium 未来的一个变现点,毕竟它可以完全改变现在内容呈递和广告的关系。
事实上,Medium 现在是一个完全基于 web 端的内容体验(响应式的网页设计,但在移动端的写作体验很差,并且没有原生应用),这对于硅谷的正统来说简直就是个异教徒。虽然我们可以想象未来 Williams 会考虑 app 的可能性,但 Medium 注重 web 端的事实对于我们这些喜爱 web 的人来说就是一个胜利。
Medium 未来最重要的部分和技术无关,Medium 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为内容呈递提供了一种更持续的方式,而不是局限在 banner 广告形式的时代。Medium 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推动了博客的发展,从十年不变的网页媒介到一个新的革命。Medium 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看上去很眼熟,但安静中却蕴含着真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