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WM6.5正式机 HTC Touch2抢先评测
前言:2007年可以被称作触控手机厚积薄发的一年,不仅是美国风格浓郁的领头羊iPhone,其他各大厂商也在同一时期纷纷推出旗下触控系列产品。长期雄踞WindowsMobile手机市场的HTC(宏达)推出了旗下首款Touch系产品(S1),虽然在硬件参数方面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抗衡,但TouchFlo界面的首度现身还是令不少WM手机爱好者兴奋不已,作为首款搭载该界面产品,S1以及后续的内存加强版S1+都在WM手机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昔日WM经典--S1(HTC Touch)
面对着众多厂商均在2007下半年发力触控手机的态势,单凭TouchFlo界面以及恒久不变的硬件配置(200MHz主频处理器+64M运行内存)实在无法与其他品牌产品抗衡,所以常青树款式S1在2008年便开始了“升级”,相继推出了面向入门用户的Touch Viva(T2222)以及中端的Touch3G(T3238),前者的硬件配置与S1基本相同,并且采用了塑料材质外壳;而Touch3G则将机身以及按键线条纤细化,并且搭载了主流级别硬件配置。不过由于各大厂商都将更多的研发精力放在高端产品线之中,这两款产品都没有取得前代产品S1所带来的轰动效应。
Touch Viva(T2222)
HTC Touch3G(T3328)
2009年,HTC发布了旗下新款中端Touch系列新机--Touch2,型号为T3333,相信从型号中便可以看出,Touch2是作为Touch3G的后续产品,定位中端主流用户市场,并且是市售首款搭载WindowsMobile6.5平台的智能手机。
HTC Touch2(T3333)
外观:融合2与3的精髓
HTC Touch2的外观设计与年内多款登陆的新机十分类似,尤其是屏幕下方的键区设计更是近乎“雷同化”。104x55x12.9mm的三围尺寸以及110克机身重量在时下主张大尺寸、大屏幕触控手机的环境下略显轻盈,不过2.8英寸屏幕的配置下,HTC Touch边框有些过厚。
屏幕上方时蜂窝状保护层,内嵌了指示灯(三个圆点组成,三元?)以及听筒。屏幕下方是沿袭自Diamond2的滑动条,用于放大、缩小使用。而键盘区域则包括了通话键、主页键、菜单键、返回键以及挂机按键,拉丝处理键区以及横向放置节省了不少空间。
屏幕上方的“蜂窝网”可不是扬声器
键盘区域与近期即将推出新品风格相同
HTC Touch2的机身侧部包裹条覆盖有金属漆涂层,顶端令人欣喜的加入了3.5mm耳机,底端则对应着一成不变的MiniUSB接口。机身左侧是一体化设计的音量按键以及MicroSD卡槽,右侧则空空如也。需要说明的是,Touch2的存储卡槽需要打开后盖才能使用,略显繁琐(连前辈S1的缺陷也一并继承?)
终于内置3.5mm耳机接口了
空空如也的侧部
一体化音量键以及“无用”的卡槽设计
机身背后设计更为简约,通体磨砂材质的电池盖十分牢固,而金属材质镜头区甚至“简约”到将标注字样都一并省略,内陷设计的独立扬声器孔径较小。此外,机身右下侧还设计了金属材质触笔,不过无法拉伸的长度对于手写用户而言略显不足。
背板设计太过简洁
总的来说,HTC Touch2的外观融合了Touch Viva(T2222)的厚实、圆润,而在细节处理方面则更为接近于Touch3G(T3238)的精细。还好大面积塑料材质的应用没有降低Touch2的机身手感。倒是错落有致的机身底端设计弧度很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