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踏遍全球的收购足迹踏遍全球的收购足迹

热度439票  浏览43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16:04
工业绞盘

  短短十几年,善美集团收购足迹踏遍了全球,这引起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惊叹!善美集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善美集团简介

   善美集团是一个国际性的商业集团,旗下包括多间在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多伦多、蒙特利尔、纽约、NASDAD、东京、大阪、名古屋、法兰克福和香港)和世界各地其它证券交易所(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上市的公众公司,总市值达50亿美元。善美集团在全球140多个国家聘用10万名员工,其中在中国聘用35,000名员工,生产和销售家用耐用消费品,1995年销售营业额逾52亿美元。善美集团的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

   善美集团由丁谓先生和兄弟丁堡先生于80年代初创立,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集团公司。现在善美集团的主要附属公司有:

    1、1851年在荷兰安的列斯注册的胜家公司

    2、1947年在日本东京创立的山水电子有限公司

    3、1862年在德国创立的百福公司

    4、1929年在日本创立的雅佳电子有限公司

    5、1991年在香港创立的港华集团公司

   6、香港东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在中国,善美集团在丁谓先生的倡导下,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分别在上海、广州、珠海、深圳、天津、中山等地有重大投资,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投资额达30亿元人民币。善美集团在中国的主要投资企业有:

   1、上海胜家缝纫机有限公司

    2、广州华南缝纫机工业有限公司

  3、百福(珠海)有限公司

   4、广东中山市嘉华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5、广东中山市嘉华电子科技研究中心

   6、天津长城(集团)有限公司

   7、深圳康佳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哈尔滨龙华电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9、湖北安华大厦有限公司 

   10、黑龙江天律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11、深圳海港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中国,善美集团正在积极寻找和筹划新的投资机会,期望同中国的企业一道,共同发展成为在世界市场上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

        善美公司总裁:丁谓

   丁谓,善美集团创始人,现任集团执行主席,首席行政总监。

  丁谓祖籍福州,1950年出生于上海。其父丁志贤在香港经商。

   1957年,丁谓举家迁往香港。1969年,当他19岁时全家又移民澳大利亚。此时,丁谓父亲已经去世,家道中落,他只能半工半读。由于考虑到澳大利亚每天只有晚上几个小时可供学习。读完学士将耗时8年之久,1974年丁谓移民到加拿大,向加政府借学费进入多伦多大学攻读电子工程。

   在加拿大求学期间,丁谓仍得靠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他做过清扫厕所的工人,也在学校里教低年级学生,十分艰辛。1977年,丁谓获得学土学位,继续攻读硕士。

   1979年,丁谓突然觉得自己读书多年应该出去做点事业,而在大公司打工,最多也只能做到工程方面的副总裁,于是就在这年年底,他创办了一家小公司,这是善美的前身。

   1980年,丁谓在多伦多市注册成立善美公司,设计生产出加拿大第一套完整的手提式小型电脑。

   1986年12月底,善美公司在加拿大上市。

    1988年,丁谓投资上亿美元收购了以蒙特利尔为中心的北美“康休默”公司。

    1969年,善美集团以2.7亿美元收购了有百余年历史的世界最大缝纫机生产厂商美国胜家公司。

    1991年,善美集团用2,000万美元买进日本山水电了有限公司。

   1991年底,善美收购香港东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1993年,善美集团收购德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厂百福公司。

   1994年,善美集团从三菱银行手中购买日本雅佳电子有限公司。

   1995年,善美通过附属雅佳电子有限公司收购香港港华集团。

   1995年8月,丁谓应电子部邀请来北京进行工作访问,8月31日,拜会了国务院总理李鹏和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次日,国务副总理邹家华会见并宴请了丁谓。

   1982年,丁谓随加拿大的教授第一次返回大陆,10年之后,他在诲外收购、改良企业的同时,对国内也积极投资。1992年,胜家在上海建立生产厂,成立上

海胜家缝纫机有限公司。此后,丁谓在广州、珠海也成立了独资、合资企业。收购港华集团使丁谓滑得以将善美集团的投资扩大到国内知名合资电子企业,包括广东中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天津长城(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电子有限公司。

   在丁谓身上洋溢着双重色彩:神秘与传奇。这位47岁的华裔加拿大人,身兼善美集团董事会主席和执行总裁。他不仅拥有香港最大的工业集团,还拥有世界一流的全球性营销网络。而18年前,他还是一文不名的穷学生。

   他不愿抛头露面,不擅言辞镰吐,但这位拥有20多亿美元的国际集团的世界级华裔富翁,却给全球留下一声惊世之作。他在中国国内投资额已突破30亿元人民币,但从不声张。丁谓和善美集团为国人所陌生。  

  在国际上,丁谓是个叱咤风云的名人,但他的身世和创业经历却鲜为人知。关于他的传说扑朔迷离,令人难辨真伪。人们只知道他童年在上海度过,少年时代在香港,然后随母亲移居澳大利亚,再到加拿大。令人疑惑的是,就连他本人也说不清自己出生日。

   对一个成功的实业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创业之始,渴望了解他创业的第一笔资金来自何处?他迈出的第一步脚踏何方?但查遍关于丁谓创业的资料,答案却莫衷一是。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发家的启动资本来自一笔5,000加拿大元的奖学金。但事实井非如此。

           不寻常的经历

  在距今并不遥远的年代,丁谓开始商海生涯。1979年那年,正在加拿大读电子工程硕士的丁谓,忽然间萌生一个念头:读了这么多书,该干点事了。

   此后,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但丁谓并没有匆忙投身商界,他不想从打工仔一步步做起。许多同学的经历告诉他:到大公司去打工,做到最好也只能是主管工程的副总裁。丁谓想自己创办一家公司,为自己挣一份家业,但他当时一无所有。

   加拿大是个规范化的社会,要赤手空拳打天下谈何容易,所以丁谓一直把创业念头埋在心底,他在等待时机。一天,有一位加拿大商人,去找丁谓的教授求助,这位商人有一个小发明,但不知如何将其变成实物,教授便把设计工作交给丁谓,结果赚了5,000加元。丁谓问教授这钱怎么分,教授答:“你吃掉它吧!”

   这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丁谓的一生。得到第一笔靠智慧赚的钱,丁谓不仅很高兴,而且灵感突现。此后,他在大学边上租了一间小房间,挂了个小招牌,在电话簿上登了一条小广告:“如果你有什么好主意,想知道能否发财,请来找我”。由此,丁谓踏上创业之路。

    丁谓的创业之举毫无惊人之处,今天看来甚至有点玩笑似的。如果谁萌生一念,丁谓就帮他参谋一下,如果能完成实物设计,丁谓就收人家10%的定金,帮客户设计出图纸。如果客户要求做出实物,丁谓就收取人家材料费,进行制作。待客户满意后,他就收取—笔费用。此举就是丁谓的发财术。

    丁谓的办公桌有两个独屉:一个抽屉放客户的定金和材料费,上贴“债务”二字;一个抽屉放客户支付的佣金,上贴“资产”二宇。一年之后,丁谓粗粗一算吓了一跳,竞做成70万加元的营业额、净赚6万加元。丁谓数着抽屉里的钱,梦想渐渐膨胀,他琢磨:我现在是为人作嫁衣,绞尽脑汁一次,只能赚到一笔钱,不如自己设计一产品,可以卖好多次。于是,丁谓选中开发电脑软件系统,生童越做越火。丁谓在博士学位读到一年半时,断然终止学业,创办善美公司。

   在丁谓拥有十几万加元的资产时,一个加拿大的大公司前来寻求合作,老板是位很爽快的人,掏出支票簿填上20万加元,要求参股20%。丁谓不禁百感交集,想起初来加拿大上学,晚上还要去扫厕所赚钱,而现在已挤身中产阶级,拥有自己的公司,真可谓世道莫测。他暗下决心:再苦几年,挣到一百万,就退休不干,享清福。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就在丁谓的小公司变成股份公司半年后,便梦想成真。那位大老板又找到丁谓,提出一个大计划:由五六家公司合并起来组成一家大公司,丁谓的公司算其中一家。起初,丁谓不愿人伙,虽然家当不多,但是自己的,后来,大老板许诺给丁谓100万加元,并在新公司里占有10%的股份,丁谓才点头。他用奶万加元资产的公司,换来100万加元的现金,以及新公司的10%的股份。此时此刻,丁谓已成为加拿大的华裔百万富翁,时年31岁,经商两年半。

   6家小公司合并的大公司,虽然成为上市公司,但经营并不成功。丁谓负责新公司的电子工程方面业务,而且是大股东之一。他在这家大公司的第一个收获是,成为上市公司后,他那10%的股份变成几百万加元。但最大的收获还不止于此,在这家2,000多人的大公司里,由于丁谓是大股东,直接运作于公司的最高层,他发现了大公司的所有优势与弊病,学到了书本里没有的东西,他第一次弄懂如何到股市上捞钱,怎么调动数以上千计的员工,以及处理上下级的各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两年内,他熟悉了大公司的脾气和秉性。

   丁谓现在谈起那段经历,感慨万千:“我学的专业是电子工程,而那两年我进修的是MBA(工商管理硕士)。这段经历很特殊,因此给了我特殊的经验,假如我在学校里学NBA,我不可能有直接运作的机会,理论与实践脱节。假如我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只能提高一点专业技能,而不知公司整体运作。所以,我是在实践中学的MBA,而且是在高层运作中学习的。每天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家现代大企业的五脏六肺;每天我操作的是,如何让这个庞大躯体内的血液快速流动。我原来那家小公司,给了我一种内心满足而这家大公司,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

             重起炉灶

   1983年,丁谓觉得自己羽翼丰满,毅然从大公司撤出,重起炉灶,善美公司改弦易辙。公司由丁谓的大学教授和一贯支持他的那位大老板三人出资组成,丁谓控股80%。一年后,善美公司推出手提电脑,由于开发的是全新产品,许多专业杂志抢着报道,省去一大笔广告费,只用30余万加元促销,便使营业额直线上升,丁谓两年内成为千万富翁。

   1986年,善美公司股票上市。在加拿大注册一家公司轻而易举,但要生存下去并且发展起来却绝非易事。对于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来说,摆在丁谓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利用别人成型的技术加以改造,这样风险小;另一条路是自己独立开发新产品,投资大风险大获利也可能大。丁谓选择了后者。由于经营业绩卓越,股票快速上涨,市值把丁谓拾上亿万富翁的宝座。

   丁谓在选择善美公司上市时机上,判断得精确无误。在加拿大,对于公司上市是没限制的,但一些小公司不愿变为上市公司,一是上市前准备有关法律文件的成本太高,至少几十万加元;二是小公司上市不但很难融资,而且上市后极易成为垃圾股而有损形象,善美公司上市时规模也不大,但丁谓瞅准三个时机:一是全球电脑业起势正猛;二是美国Netscape(网景)电脑公司上市后,使公众充分认识到电脑利润的潜力;三是善美公司开发的手提电脑市场前景巳被普遍看好。按照丁谓的准则:当两个时机撞到一起,就可以断然拍板,何况已有三匹良马驾辕,岂能坐失良机?

   上市一年后,丁谓预感到一种危机。在当时蓬蓬勃勃的电脑业,很少有人预感到大难即将临头。丁渭的预感来自于对市场的感觉,由于电脑业的利润颇车,许多大公司蜂拥而至,竞争激烈得近乎疯狂,丁谓由此判断,善美公司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顽强生存,稍一松懈和停顿,马上就死。

   正因如此,丁谓陷入冥思苦想之中。他反思善美的创业之路,得出一个结论:善美是靠开发新产品起家,没有生产工厂,没有营销网络,由别人生产和销售,这是二条发家的捷径。但赖以支撑的是,要有不间断的持久的开发能力,要在国际市场的惊涛骇浪中苦苦挣扎,而且不能有一次失手。所以善美公司的职员始终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工程师们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如此长期消耗,他们的智力和体力都会大幅度下降,不可能保证公司持久的生命力。正是因为看清自己的路,丁谓才强烈意识到,善美公司不过是一个越长越大的浮萍,没有根。

   丁谓面临一个关键时刻,他必须作出抉择,不仅要迫切寻找善美公司的“根”,而且要重新权衡自己人生目标的“根”。就在丁谓的事业进人?匣唐谑保??逃械娜松?勘暌苍诙?。?丫?晌?谕蚋晃痰亩∥剑??佳峋肫S诒济?纳?睿??云此榔椿畹淖??绞浇デ骼涞??鹎?系某晒σ押苣咽顾?ざ?拖苍谩U?浅鲇谘罢腋?岣坏娜松????∥绞酝及谕涯侵种芏?词嫉幕?蛋愕纳?睿??释?圃斐鲆惶ň?舛?志玫淖???鳎?芄辉丛床欢系厣???保??约涸蚰艹樯矶?觯?涤懈?嗟南邢救プ鲆恍┳约焊行巳さ氖拢?热绲龅鲇恪?br>   在调整自己和公司方向的阶段,丁谓从东芝公司身上汲取到灵感。他每年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展览会,经常与东芝公司的人员和产品打交道。他发现,东芝当时的产品开发并非处于尖端前沿,但它有雄厚的生产能力和健全的营销网络,它可以把一个新产品慢慢打磨,然后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并且大批量地推销到世界各地。

   从“东芝”萌生的灵感,迅速转化为一种直接动机和具体行动。丁谓很快买下香港的一家工厂,该厂原来为善美公司生产产品,他很熟悉。经过对这家工厂稍加改良,经营业绩突飞猛进,丁谓又将其包装上市,拿回一笔资金。1988年,他斥资1.1亿美元,收购美国东海岸一家连锁店。这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

   今天看来,丁谓购买美国“康休默”连锁店之举,改变了他一生命运,但他当时并未意识到。他购买的连锁店,由100多家连馈,属于目录性商店,一般铺面不大,顾客从厚厚的产品说明中挑选商品,然后由店员到仓库取货。丁谓的购买动机根简单,一是有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可以将善美的产品打人目录销售,二是这套连锁店很便宜。

    丁谓冒了一次险。他不懂商业,而且连懂店经营自己商品的比例很小,40%的珠宝,另一大项是手表、小音响等生活用品,他对这些商品也一窍不通。面对一摊完全陌生的新领域,丁谓得益于那段“MBA”经历的管理经验。虽然他不懂生意,但他知道如何与当地经理沟通,并调动他们的能力。丁谓将连锁店稍加重组,然后大胆使用原班人马,结果第二年营业额便突破3亿美元,纯利润达到3,000万美元。

   一步跨进商业,不仅使丁谓大尝甜头,而且让他完成一个重大转折。在两年时间内,丁谓从一个电脑开发商,过渡到一个零售管理商,这需要一个过程。丁谓几乎没遇到什么坎坷,便顺利完成这一蜕变。他很幸运。

    历史证明,一些偶然因素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丁谓在康休默连锁网的经验,敦促他完成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转移——把善美公司办成全球性商业集团。

           收购股家集团

  1989年是善美公司震惊国际商界的1年,它以“蛇吞象”的气魄,一口吞下享誉世界的胜家集团。

   一天,丁谓上飞机之前,一位朋友送给他—份材料。当丁谓在飞机上权当消遣地翻开这份材料,他一下笑了。这是关于胜家集团的材料,丁谓知道这家老牌公司,小时候玩过胜家生产的缝纫机。他觉得那位朋友有点荒唐,怎么给一位电子工程师提供一份缝纫机公司的报告,他不禁为此发笑。也许飞机上实在没有感兴趣的读物,丁谓硬着头皮把胜家材料读下去,当读到胜家拥有一个全球性营销网络时,丁谓眼前一亮,一个雄心勃勃的想法开始在心中翻腾。

   胜家集团创办于1851年,在美国是一家拥有近150年历史的大公司。1853年,胜家集团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此后在缝纫机王国里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889年,胜家集团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缝纫机,到19世纪末年产量己达135万台。当世界上70%以上的电动缝纫机是胜家制造的。同时,胜家开始在全球开设专门销售胜家缝纫机的连锁店。1908年,胜家公司总部在纽约成立,总部建造的摩天大厦是当时世界上最高大的建筑物。中国人对缝纫机的认识也是从胜家开始的。1993年,上梅民俗博物馆征集上海开埠以来的文物,当时收集上来三件宝:一是宝大样的招牌,另一是美罕汽油灯,还有就是一台胜家缝纫机。

   但时到20世纪80年代,这家老公司已运转不灵,苟延残喘。由于经营不善、墨守成规,连年亏损,到1988年竟被一笔1,000万美元的债务逼得焦头烂额,

摆在公司面前的只剩下两条路:要么将公司拍卖掉,要么宣布破产。

   于是,丁渭去找胜家老板,告诉对方有意收购。俩人在美国见了面,会谈的结果是丁谓可以到胜家集团下属公司去考察一番。可惜胜家集团太大了,丁谓根本就无从下手,所以首先选中马来西亚子公司。他请来马来西亚经理吃饭,告诉对方有意收购胜家,这位经理如实地说出真实情况:“胜家衰落主要是美国总部管理不善,在世界各地的于公司几乎都赚钱,只有一两处贴钱,因为胜家是个老牌子,市场占有率很高,所以缝纫机生意一直很稳定”。

   丁谓又去了第二个国家的于公司得到同样的反映,于是信心大增。转了几个国家之后,丁谓已找到胜家衰败的症结:胜家的毛病不是全局性的,而是局部的,也不是根本性的,而是暂时的。胜家患的不是癌症,而是生了一个毒疮,毒液四漫。问题的关键是总部用人不当,致使管理不善。研究费用巨大且浪费惊人,劳动力成本偏高而挤压利润。有了这些结论,丁谓认为:只要挖出毒疮,挤尽毒

液,来一次大换血,胜家就能起死回生、老当益壮,为一个健康的巨人。

   但是,要想收购胜家,善美当时没有那么雄厚的资金。胜家每年的营业额有十几亿美元,善美只有几亿美元,而且胜家的资产数倍于善美,这完全是场小鱼吃大鱼的博奔,一招不慎不仅满盘皆输,还得贴个净光。丁谓左右权衡后认为,收购胜家的成败首当其冲的是资本运作的成败。

   收购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丁为社会主义服务经过一系列缜密的策划,迫使胜家放弃过高的期望值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双方在价格上终于敲定为2.7亿美元。尽管丁谓在谈判桌上表现得胸有成竹,但内心不免忐忑不安,因为他手中可动用的资金不过4/000万美元。

   0.4亿美元对2.7亿美元,资金实力的比例是1:7。无论从任何角度讲,丁谓不可能一日吞下这个胖子。其实,丁谓完全不必全资收购,他只要收购控股权即可,这样风险和压力都成倍降低,而且操作上少去许多麻烦。但丁谓考虑得更长远,一旦收购胜家成功,必然对其全部改组,股份分散导致决策分散,改革会受掣肘,效率降低。因此,他力排众议,决心进行全资收购。

   丁谓走出的第一步是银行贷款,由于康休默连锁网的业绩,他获得银行贷款1亿美元,加上自的资金已有1.4亿美元。用这1.4亿美元,丁谓说服厂胜家股东和美国证券管理机构,他要求发行21亿美元的企业债券。

   也就是说,丁谓如意算盘是,收购胜家的股东的股权,一部分支付的是现款,一部分支付的是债券。他对胜家的股东说:“我先付给你们1.4亿的现款,以显示我收购的诚意,再绘你们一部分债券,分期分批地还本付息绐你们。”在说服胜家股东后,他又转过头来说服美国证券管理机构,在美国批准企业发行债券并不难,关键在于企业的申请文件上要把意图写得清清楚楚,让审批机构确信不是做假。丁谓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一招险棋.如果丁谓到时候不能兑现债券本息,1.4亿美金不仅付之东流,分文不归,而且胜家股东还摇身一变为善美公司的债权人,上门逼债。但丁谓没有给自己留一点退路,要么大展宏图,要么倾家荡产。资金解决,丁谓喘上一口气,剩下的是具体操作收购过程。由于胜家是上市公司,因此操作上必须在证券市场上公开招股。这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胜家的股东大小有上千万个,最大的股东也只握有股权5%。丁谓在报上登出收购公告,当时胜家股票每股跌到8美元,他愿以每股15美元收购,其中5美元是现金,10美元是债券。胜家大小股东’获悉后,在30天内开了一次会,决定出让股权。

   让丁谓头疼的是,一位马来西亚人觉得开价过低,不愿出让股权。丁谓只好又开了一价,那位马来西亚人还嫌便宜。就这样讨价还价四五次仍未敲定,而且股价又抬起来,丁谓决定单独见这位马来西亚人一次。仍然在一家律师楼会面,丁谓发现对方是华裔,便坦诚相劝:“咱们都是华人,你这样做等于把资金都浪费在美国,没有多大意思。”那位华裔一想也是,他是胜家马来西亚的代理商,所以开出一个条件:只要马来西亚这块的股权。丁谓同意他保留那部分股权,其余全部收购。当晚俩人签订协议,第二天胜家的收购全部完毕。丁谓以4,000万美元的资金,以2.7亿美元的代价,使得一个拥有近150年历史的美国企业集团易手于华人,这不仅是举世震惊的新闻,而且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企业重组的典范之作。

   毫无疑问,收购胜家是孤注一掷的冒险行动。但收购之后,丁谓面临着一场几乎不可能取胜的挑战,横直在眼前的是两太难以逾越的障碍:一是因收购胜家,善美集团的负债额一度高达5亿美元,相当于股东资金的两倍多,而要把这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重振旗鼓,还需注人大量资金。二是胜家在全球拥有2.7万个销售连锁店,这虽是一笔巨额财富,但如何驾驭这个触角遍布世界各地的网络,始终是一件复杂而微妙的事情;更何况,丁谓只有管理100家连锁店以及执掌1亿美元资产的经验。

   丁谓的当务之急是对胜家集团进行企业重组。这时候,他当初全资收购胜家的决策显示出威力。他没遇到什么阻力,便启用了一批新人。在重组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胜家在意大利的工厂。这家工厂已经亏损3,000万美元,以后每年总公司还要为它填补2,000万美元的窟窿,丁谓决定关闭这家工厂。然而,这家工厂有600多名工人,而且意大利的工会势力很强大,他们威胁丁谓,只要关闭工厂,他们就采取极端行动,败坏胜家和善美的声誉,让丁谓的生意做不成。

  面对威胁,丁谓去这家工厂研究了一个星期,认为这家工厂根本不可能起死回生。因为工人人的平均年薪为6万美元,加上福利达8万美元,以每个工人8万美元的劳动力成本根本不可能生产缝纫机,台湾的缝纫机行业里一个工人的劳动力成本一年只有5,000美元的成本。因此,丁谓下决心关闭工厂,他对工会领导说:“工厂的钥匙马上给你,我把工厂全部给你,不要了,我定人。”工会领导仍然不肯,可他们看到丁谓去意已决,便同意上法庭解决问题。法庭最后判决,指定一个人以一美元的代价将工厂拿去经营,丁谓得以脱身。乍一看,丁谓白扔一家工厂,实际上他甩掉了一个3,000万美元的债务包袱,重要的是他躲开了一个每年要填2,000万美元的大窟窿。

    继而,丁谓着手改组胜家集团总部。这个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各种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盘根错节,丁谓根本无法理顺这些关系,也不知启用谁能控制全局。他索性在海外成立新的胜家集团总部,然后关闭机构庞大臃肿的原总部,此举一年节约2,000万美元的开支。另外,丁谓还改组了研究开发系统。胜家原来的开发机构,10年都没开发出新产品,而且据丁谓调查,一年不必要的开支就达1,500万美元。丁谓对此也进行了大手术。

   一连串大刀阔斧的改组,把不良资产全部砍掉,压缩了开支,胜家被收购的第一年实现保本,不再亏损。然后,丁谓着手挖掘原来赢利部分潜力,使经营状况进一步良性发展,第二年效益尽显。

   效益看好,股票看涨,丁谓终于可以借势调整债务结构。1991年,善美将胜家股份在纽约证券所第一次公开发售,不失良机地抛掉一部分股份,一举还掉了3亿美元的债务。1992年,又进行第二发售,再次拿回大笔资金,整个善美集团达到“全无负债”,等于胜家替集团还掉了原债务,至此善美集团对胜家的股权仍保持在51%。

   人们难以想象丁谓魔术般的企业重组所产生的神效。他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收购,用0.4亿美元买下价值2.7亿美元的胜家,到1993年,胜家股票每股涨到35美元,市值达17.5亿美元。如果扣除丁谓收购时的举债,那么他用0.4亿美元,3年之内一收一卖胜家,净赚14.8亿美元。

   1993年,丁谓又将所余胜家的51%股权,全部卖给善美集团。丁谓除了套现8.48亿美元巨额流动资金外,由于他在善美集团拥有54%的股权,等于他在胜家董事会仍拥有绝对权力,继续受惠于胜家的丰厚利润,以及惊人的投资回报。

   时间作证,丁谓收购胜家的冒险之举,获得如此出人意料的成功,实在是资产运作的典型案例。但丁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并没把胜家再次易手,以赚取资产重组的暴利。当他把胜家的2,7万家连锁店改良重组,营造成全球绝无仅有的庞大营销网时,人们才看出丁谓收购胜家的真实目的。

    在丁谓手上,胜家营销网历经数年改造,完全露出另一付面孔:在世界130个国家,有1,118家独立的零售店,还有4.3万个独家代理商,以及1.25万人的推销员队伍。在胜家营销网中,卖的绝不仅仅是胜家缝纫机,更多的是系列耐用消费品及家用电器。由此,胜家成为丁谓营造商业帝国梦想的第一块基石。

          可口可乐的惊叹

  收购胜家公司绝非一般的资本扩张,而是出于一个深远的战略目的,丁谓对自己的动机一直秘而未宣。直到1991年,可口可乐公司对胜家公司的新业绩作出专题研究后,才一语道破天机。在可口可乐公司1991年度的年报中这样写道:“胜家公司的成功,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程序上都超出管理人士的预想,这些都应归功于善美集团对‘反向经营哲学’的贡献和实际应用。”

   “反向经营哲学”兴起于90年代的西方国家,它是当代最时髦和最前沿的商业战略。国际上许多著名公司都采用这一战略,并取得良好业绩。这些公司本身并不生产商品,而刻意把自己塑造为一个商业组织。他们以自己闻名遐尔的商业品牌,将许多产品形成系列后置于自己唐下,以此每天都在扩大销售额。在运用这一崭新的商业战略方面,尤以善美集团最为卓著。

   众所周知,传统的经商方法是,生产厂家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生产,然后通过经销商到市场上销售。在这种经营思想的影响下,生产者缺乏组织和开拓自己产品的知识,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本地和外目的经销商。当生产厂家的生产数量增长时:他们发现这不是理想的经营方式。表现出的问题是:利润比较低,缺乏市场信息,销售的订单是由经销商安排的。于是,他们的自,然扩展道路是开发和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在传统经营思想基础上形成“产品驱动”战略。

   从善美集团的创业轨迹看,丁谓最初也走了一段“产品驱动”之路。但他敏锐地感觉到,全球市场正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而且这些潜潜暗长的变化具有革命性。这些变化包括:电讯业的迅猛发展,使产品代购和定价可以瞬间完成;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一浪高过一浪;日本及东南亚的制造商直逼西方对手,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西方经济危机使消费者对价格日益敏感和谨慎。

   正因如此,丁谓认为应该放弃“产品驱动”战略,因为它已失效和过时,善美公司抢失控制销售渠道,尽可能接近自己的最终用户,快捷地感觉和传递市场信息,回过头来再扩大商品的制造业。

   从“产品驱动”到“销售驱动”,是一场重大变革。纸上谈兵时可以驰骋想象,但具体操作必须运筹帷幄而出奇制胜,追求“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丁谓知道,要一步跨人世界市场,必须在几个地区同时采取一致行动形成聚合效应,才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样一来,需要庞大计划和雄厚的资金,需要具有各种条件和充足时间,但善美公司天时地利都不占,实力也不够雄厚。眼前的事实是,尽管丁谓判断十分准确,可变成现实的希望却十分渺茫。

   不过,丁谓是一个聪明而倔强的人。他不仅能够敏锐地感知事物的发展趋向,而且有足够韧性沿着认定的方向走下去,他凭聪明去发现,又凭毅力去实现。丁谓对土己的判断坚信不疑,他大胆地设计目标和步骤,担心是购买一家公司。即将购买的公司必须拥有—个威力巨大的全球驰名商标,必须拥有一个直接触及消费者的世界性营销网,而且它的商标和网络又历史悠久,已经融合于各国市场的多种文化背景。丁谓找来找去,胜家正合其童。

   在可口可乐公司的年报中这样评价:“善美集团收购胜家后,不仅获得全球性的销售网络,同时获得胜家这著名的商标。按照在全球的知名度和普及度来划分,可以说胜家的商标是继可口可乐商标之后,在全球排名为第二位的知名商标。如果说在收购胜家时存在有超出期望的东西,那就是胜家商标的价值。”

    回头望去,善美公司拥有胜家之后,已经完全摆脱了制造商的风险,由于消费者需求日趋变幻奠测,制造商往往跟不上行情,因此风险系数越来越大。而善美凭借胜家的强大销售网络,具有足够能力影响采购和零售定价,它可以广采世界之精品,以最适宜的价格赢得利润,同时也能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产线。

   胜家原本是一个缝纫机的品牌,落到丁谓手里,因经营思想不同,摇身一变为商业品牌。许多产品都可以利用胜家的品牌和网络扩大销售。丁谓迈出关健一步,而且一举成功,公司由此走向全球性的强大商业集团。

           名牌战略

   丁谓是个有福之人。胜家收购重组的成功,以及令人欣慰的经营业绩,不仅使善美形象在国际上大放光彩,而且使丁谓成为力挽危局的重组专家,由此给他带来种种良机。自从出售胜家股权后,善美的现金储备激增到34.11亿港币,因此,丁谓积极极寻找投资机会,他蓄势以待,随时等待良机涌现而加以把握。

    1991年,东京银行找上门,请求丁谓收购日本生产高级音响的“山水株式会社”。东京银行是山水公司的大债主,在山水公司发生危机后,东京银行曾把它卖给一家英国公司,但未能挽救危机,只好又转卖给另一家日本公司,转了一圈,山水公司仍未回光返照。屡卖屡败,东京银行只好恳请丁谓收购。

   可惜,丁谓对山水公司并不感兴趣,因为山水公司的品牌和营销网络远不及胜家。但由于丁谓与东京银行有密切的业务关系,褥于情面和今后合作,他不好推托。加之,东京银行开价很低,仅一二千万美元,丁谓等于白拣。山水转到丁谓手中后,1993年一洗业务不振的颓势,重新恢复获利。而且还了银行债务,东京银行很高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丁谓因收购山水而成为拥有日本大企业的第一位华人老板,实际上他是不情愿的,收购山水是丁谓的违心之作。

   丁谓绝没想到,收购山水给他送来一份更大便宜。事隔不久,日本三菱银行送上一份厚礼,要求丁谓收购日本的雅佳电子公司。在国际家电市场上,雅佳品牌与JVC、先锋、建伍等大公司的产品齐名。

   雅佳送上门,丁谓的思路别开洞天,豁然一亮:如果把雅佳与山水公司衔接起来,等于善美集团的营销网中又生出一套新系列——家电产品,而且拥有65年历史的雅佳品牌,也有十足诱感力。但丁谓对三菱银行的请求一直半信半疑,因为日本银行—般不会将企业轻易处理掉,更不会随意卖给外国人。

   丁谓与三菱银行的谈判更是如坠云雾。三菱银行许诺,只要丁谓出资7.500万美元,便可获得雅佳公司的51%的股权。丁谓简直不敢相信,因为雅佳公司是上市公司,当时的市价挺高的,所以他一再追问雅佳的股东是否同意,可三菱银行拍胸担保。丁谓还是不敢相信,问三菱银行有何高招压低股价?对方避而不答,只说:“因为我们是三菱银行”。更让丁谓难以置信的是,三菱银行主动免去雅佳公司1亿美元的债务。也就是说,丁谓以7,500万美元收购,三菱银行以免除1亿美元债务作为回报,等于把雅佳公司白送。

  丁谓后来才明白,日本银行非常怕负债企业倒闭。如果企业倒闭不仅银行的不良债务增加,而且工人失业会指责银行害了他们,因此倒不如把企业送人,弄好了工人的饭碗也不会砸。在接手雅佳后,丁谓又尝到了日本人的厉害。三菱银行不许丁谓再次转卖雅佳,而且不许辞退工人。由于日本法律条条框框很复杂,企业改组一再受到掣肘,进展迟缓,只能慢慢熬。但丁谓凭着中国人的韧性,终于将雅佳一点点调养到康复,业绩逐渐进人理想状态。

   在收购山水和雅佳之间,1993年6月,丁谓又斥资1.2亿马克,神不知鬼不觉地收购德国百福公司的72%的股权。百梧乃欧洲最大的工业缝纫机制造商,拥有130年历史和庞大营销网。丁谓收购百福的战略目的是,让百福与胜家并驾齐驱,使善美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商和营销商。丁谓收购百福,对傲慢的日耳曼也是一个冲击:一个百年老牌的德国企业,一夜之间竟易手于一个矮小的中国人。  

   丁谓连续收购日本两家企业,震惊香港。汇丰银行问丁渭为何不在香港买一家公司,随后将港华集团的领导人介绍给他。港华集团是一家电子集团,也是香港最大的工业集团。丁谓盘算,以雅佳的品牌,以港华的生产基地,再以胜家的营销网络,又形成一套家电的产业链。于是,他下决心斥资24亿港币全资收购。继此之后,丁谓又收购香港东著国际集团。

   1996年,丁谓又盯住了诺基亚。6月12日,他与芬兰的诺基亚公司签定协议,收购该公司的电视业务。诺基亚的电视业务在1995年的营业收人为4078亿港币,并在芬兰和德国拥有大型制作工厂。此次收购内容包括电视网及1,500名雇员,以及在芬兰的电视制作厂房和德国的制作设备。然而,这些“硬件”对于丁谓的收购行动来说,只是附带条件。他最看重的是诺基亚遍及13个欧洲国家的分销网络和诺基亚的商标。根据协议,善美集团将获准使用诺基亚的商标于电视产品上。明眼人一看便知,丁谓此举意欲借诺基亚品牌,在自己的全球营销网络中强化电视媒介的功能。在签订协议时,丁谓也一坦心迹“我们很高兴收购诺基亚之电视业务,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拥有一个遍布欧洲之市场推广网络,及芬兰制作设备。诺基亚电视产品可配合雅佳及山水产品,我们打算于亚洲市场推广芬兰制造的电视,尤其是高科技产品”。

   从1989年至1996年,丁谓通过一系列收购,使善美集团的年销售额突破50亿美元,资产规模也大到50多亿美元,丁谓的个人净资产达20多亿美元。至此,丁谓称:他将喘一口气,对集团组织结构进行一次大改良。

   对于丁谓来说,他已成为全球企业界声名赫赫的人物。如果依资产排列,他还不算世界500强,但他在企业重组方面的卓越表现,已为世界大亨所惊叹。他因成功运作“销售驱动”的商业战略,创造出惊人的利润增幅,而被广泛观注。除此之外,他独特的品牌战略也使初出茅庐的善美集团一跃成为全球著名企业。

   “我用众多老名牌垒起善美的新品牌。”丁谓曾一语道出自己的品牌战略。掐指算来,善美的成长不过16年历程,如果靠丁谓一步一步打知名度,至今也只能是小有名气。但丁谓走出一条捷径——著名品牌嫁接术。全球都知道胜家、百福、山水、雅佳、诺基亚,丁谓借势只需高喊一声:“它们都是善美的”,顷刻之间,善美便成众多名牌的头牌。

            国内投资

   1993年10月18日,一艘来自日本的豪华私人游艇悄然驶进上海扬于江码头。下午上海金融界所有巨头们,以及各界人士30余人登上了这艘白色游艇,在到处铺满厚厚的白色羊毛地毯的甲板上,游艇的主人丁谓签订了一份协议,宜告“上海胜家信托资信有限公司”的成立。

   一切都在静静地进行,没有大肆的渲染和铺阵,连庆祝酒会也只是在游艇上举行。殊不知,这份协议标志着中国划时代的一件事情:从这天起顾客们在胜家集团所属的商店里买东西,小到一件几百元的微型家电产品,大至几千元的冰箱、彩电、音响……只需要支付一笔占整个贷款的12%的金额,就可将东西提走先消费起来,余款可在6至30个月内付清。这种分期付款的购货形式国际上已是惯例,但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丁谓是喝黄浦江水长大的,对于这一片土地,他始终怀着深深的眷恋。1984年,还在丁谓的事业刚刚起步时,便匆匆来到上梅,与电子工业部所属的一个机构签了一笔10万美元的生意,但这笔钱尤如丢在水里,伴随着他的眼泪洒进滔滔的黄浦江。不过,丁谓对上海依然一往情深,1992年他数次来到上海,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办连锁店,与中国最著名的协昌缝纫机厂合资建造了一家全新的缝纫机厂——胜家缝纫机有限公司。

   在中国国内,人们对丁谓和善美集团还十分陌生,但康佳彩电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善美集团就是康佳电子集团的大股东。当丁谓收购港华集团和东著公司时,他就另有打算:因为这两家香港公司在国内有众多投资,可以把他们投资内地的企业变为桥头堡,全面进军国内。

   目前,丁谓在国内投资的企业已达11家,投资额达30多亿元人民币。但他不想声张,而是默默地进行着。按他的话说:“回报父母不需要喊得满街都知道。”

           祟高的追求

   在中国大饭店的豪华套房里,丁谓度过了两天封闭式的采访生活,然后他就将飞往新加坡。他的秘书这样评价:丁老板过着一种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年四季就是在天空中飞东飞西,在世界各地没完没了地走来走去。丁谓自嘲:“我过着飘忽的生活,忽而飘过来,忽而飘过去。我的营销网络和产业,随着我的飘忽,向世界各地蔓延和伸展。有时在飞机上会有一种感觉,我飞的航线,就是我事业的航线,人在天空中飘忽,事业却脚踏实地。”

   18年前,丁谓的梦想是成为百万富翁,然后象西方中产阶级那样,过一种闲适的生活。10年前,薄有资产的丁谓感觉活得太累,他渴望拥有一台制造钞票的机器,有余暇去钓钓鱼。而今,丁谓感慨“当我过去的梦想全部实现,我已经卸不下套了,日子越过越苦,我成了一群马的头马,只有马不停蹄地往前奔,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顾及一下成败得失,只有把成败留给历史去决定和评判”。

   常人看来,丁谓的生活乏味得近乎枯燥。他没有什么嗜好,户喜欢交一些比他年长的朋友。丁谓说:”与这些人交往,我的心都变老了。”实际上丁谓并非老气横秋之人,虽年近半百,但冒险精神绝不亚于年青人。对于他个人生活的平静,他有一个最好的解释”我的事业已足够刺激,在家里我需要恬静”。

    丁谓年轻时,也曾梦想拥有游艇和跑车,这些后来都有了。现在,他不再迷恋那些出风头的玩具。在奔波世界的旅途上,他喜欢在飞机上看到太阳升起,在绚丽的色彩中陶醉。闲暇时分,他更迷恋在香港的价值3亿港币的家。

   善美集团是丁谓的全部希望和理想,财富倒成了一种副产品。很多人问丁谓赚那么多钱干什么,他答:“为人民服务”。西方人听不懂,但中国人很明白,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问题

  1、丁谓的第一次收购是出于何种目的?在以后的一连串收购中,他的目的有无发生变化?

  2、丁谓收购胜家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善美收购日本山水和雅佳公司时,遇到的是一些很特别的问题,但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危害到公司的生存,案例中没有提到丁谓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办?

顶:26 踩:3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6 (12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1 (118次打分)
【已经有131人表态】
24票
感动
15票
路过
15票
高兴
12票
难过
14票
搞笑
15票
愤怒
18票
无聊
1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消防绞盘

欣宇时代

    拓松汽车户外网


    中国汽车绞盘网


    中国宠物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