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多国沉迷双边贸易协定 WTO前景堪忧
为什麽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要与区区30万人口的冰岛谈判自由贸易协定?为什麽亚洲穷国老挝认为有必要花费时间金钱建立一个“双边贸易谈判部”?
如果像许多专家说的那样,亚洲各国对双边贸易协定兴趣日浓,体现了人们对多边贸易自由化的信心日益消逝,那麽世界贸易组织还不如干脆放弃达成多哈自由贸易谈判的希望——马拉松式的多哈回合已经进入了谈判的第七个年头。
支持者们宣称,双边协定——术语中称之为“特惠贸易协定”(PTA) ——为自由贸易赢得政治支持,是通向更广泛自由化的跳板。
但是批评者则认为这无疑是一种壁垒,对低成本供应国极为不公,它们无法与双边协定签字国互相达成的低关税相竞争;他们还说双边贸易协定分散了相关国家倾注于多哈回合谈判的精力。
“在时间、资源、尤其是政治资本方面,这些特惠协定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干扰。各国政府对世界贸易组织口惠而心不实,签署这些特惠协定更多是出于政治而非商业原因,”布鲁塞尔智库ECIPE联合主任Razeen Sally说道。
“尤其是对于高度融入全球经济,因而对多边规则极为依赖的东亚,这的确是非常短视的做法,”他说。
Sally刚刚出版了一本名为《贸易政策,新世纪》的书。他表示,由于双边贸易协定下确定优惠关税政策适用与否的原产地规则过于繁密严格,对跨国公司来说省下的钱仅是杯水车薪。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干脆放弃。
“如果一个公司在东亚有着非常复杂的供应链,产品最终销往欧盟或者美国,而很多生产外包到中国的工厂,它将发现这太复杂了,”他在与路透的电话采访中说。“所以它们干脆老老实实支付关税。换句话说,指望不上特惠协定。”
双边协定狂潮
据亚洲开发银行驻马尼拉的经济学家Jayant Menon的数据,东盟十国自由贸易协定中90%的关税优惠政策实际上都无人问津。
“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个好事。它意味着这些双边和地区性协定对贸易方式真正干扰太多,”Menon说道。“虽然没有人使用它们,但是维持这些协定仍然需要成本。”
那麽,既然益处寥寥,为什麽亚洲如此热衷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呢?
据Menon统计,到今年1月亚太国家已经签署77个双边协定,四倍于2000年时的数量,另外还有65个协定正在谈判,44个已经被提出,这些数据每周都在增加。
担心被传统贸易夥伴排除在外是各国政府追求双边协定的动机之一。外交政策的考虑也是重要原因。部长们把特惠协定视为巩固与友邦政治经济关系的一种工具。
有些时候它们实际上是国家间互相“报答”的一种利益交换。
以冰岛为例,它是第一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欧盟国家。欧盟一直拒绝给予中国该承认,令中国耿耿于怀。
同样,中国今年4月与新西兰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也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在中国“入世”谈判过程中,它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协定的国家。
“中国与其他大国一样,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方面较少关注经济面,更多地是关注和平崛起所需的政治利益,”北京官方智库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田丰(音译)说道。
面条碗
双边谈判之所以吸引人,也是因为相比多边博弈而言,前者简单得就像是小孩子的游戏。要知道,多哈回合涉及世贸组织全体152个成员国,谈判复杂程度令人咂舌。
“双边协定是最容易做的,中国正以合理方式使用它们,从而在世界上获得影响力,”另一家官方资助的智库、“北京世界贸易中心”的程大伟(音译)说道。
亚洲经济生机勃勃,甚至即使批评者宣称双边协定泛滥已经造成了“面条碗”一般的重叠规则,也很难觉察出贸易和投资受到的影响。
但是繁荣的多边贸易体系是一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公共品,如果不被重视就可能会遭到破坏。保护主义是一个现实的危险。
Sally认为,由于过去一些年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因此一些国家的政府感到自满。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蓬勃的终结,由于在过去五到十年里世界各地缺乏改革,我们正发现更多裂痕,在多边贸易规定中也将暴露裂痕,”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