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创业无所不在
而对我来说,身在以色列,切身的体会远远甚于枯燥的数据。每天,我路过许许多多创业公司的大门、路过思维正在发生碰撞的咖啡馆、路过“喝一杯就可以遇上未来合伙人”的酒吧;或者有时就坐在挂着谷歌标牌的公共创业区明亮的大厅里,看着参加各种研讨会的人群一波又一波地来去。
在我看来,以色列创新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它独特的生态。著名畅销书作家索尔.辛格总结出的一句话,这里的每个人都向外界推销自己:“我们以色列是创业的国度”。这是一个集大学、孵化器、跨国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公司、军 队为一体的系统。以色列素日按只有十所左右的大学,可至少有四所大学能贡献出各领域全球前五十名的科学家。以色列的人均风险投资额居世界第一。政府主导的孵化器项目用最少的钱扶持本国创新——每投入1美元可以吸引5美元的市场投资,并引导90%的企业成功进入下一阶段。
在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军旅生活可谓一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军 队文化可谓是以色列不可或缺的创业资本。在以色列有这样的说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见面,往往在五分钟之内就可以谈及一个从从前服役时期的共同战友或者上司。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学校组织去参观英特尔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走进来一个高管,冲着我的一个同班同学就打招呼,他们从前在海军是上下级关系,而那会议自然是那位同学牵的线。许多跨国公司都将以色列视为自己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色列人擅长利用最少的资源研究出顶尖的、待收购的核心技术,使跨国企业有意识地在以色列培养创新。200多家外国企业在以色列设立了研发中心,更有谷歌、微软、Facebook、思科、英特尔之流每年时不时跳出来用数亿美元收购以色列企业。
谷歌在以色列的创新中心坐落在特拉维夫市的一幢标志性的高楼的26层以上,透过玻璃外墙傅瞰特拉维夫市全景。有一层楼专门免费提供给公众举办各种会议、交流会、黑客马拉松,并提供空间给没有钱的创业团队用作临时办公场所。时常有从硅谷来的互联网精英前来分享经验,面前的一百多个座位一定会座无虚席。打开谷歌创新中心的公开日程表,可以看到每天有数场免费活动。像谷歌这样的活动中心特拉维夫市还有好几家,比如HUB、StarTau、The Time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家聚集的场所。
光有孵化器、公共活动场所还不够。想像你的左邻右舍,你路过的咖啡馆或者甚至是你的老板,都在经营一个创业公司。你要创业,说不定你从前军 队里的哥们有的在风险投资公司工作、有的手握高端专利、有的曾经在孵化器工作,一个团队自然而然就拼成了。即使是有全职工作工作的,8小时外自己创业或者给创业家当顾问的人也不少。社会对此的容忍度很高,或许是相信因为工作外的创新能对朝九晚五的本职工作也注入创新血液吧。
于是打开名为以色列创业地图的网站,惊奇地发现,方圆仅52平方公里的特拉维夫市区(北京市区约1,368平方公里),居然充斥了数百家创业公司、数十个投资机构、孵化器、咨询公司。这一切都聚集在这个面朝日落的海滨小城里。以色列公司不需要完美的基础设施来做研发,需要的是这个环境。Telefonica的报告显示,在全球只有美国的硅谷创业生态比特拉维夫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