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回国创业回国创业

热度708票  浏览38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16:04
工业绞盘

  主持人: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两位--网通的总裁田溯宁先生和UT斯达康公司的总裁吴鹰先生,有请两位。

  主持人:刚才你们的电视片里面也提到,你们两家公司是在同一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非常巧。

  田:我记得上市那一天,我在上海正在出差,当时我回到旅馆里,看到CNBC电视节目里然后在讲亚信。看到自己参与创立的公司,更重要的是一个中国人的公司,没有想到能够到纳斯达克上市,在几年的时间内。而且没有想到在CNBC这样主要的节目中,我们以前看它都谈的是IBM、思科,现在也谈到UT斯达康、亚信,我觉得作为一个很难忘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是领导亚信上市不是我,是丁健,领导得非常好。所以比较直率说,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为他自豪,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淡淡的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我当时就想,我下一个目标一定把网通做好,争取在网通上市前,当然如果在董事会允许的情况下。

  主持人:我想你当时的心情要比田先生要简单一些,单纯一些吧。

  吴:我是在现场,当时也挺激动的。咱们中国人能够开盘做这么一个事,我感觉挺好的,挺爽,挺激动。当时我们在场另外有一个,也是我们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他讲了一句话我觉得挺有意思,他说我从今以后再也不干坏事了。

  吴:这种情景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我觉得他当时说的时候当时是出自内心的,后来我就不知道了。

  田:我也有一个经历,不知道形容感受一样不一样。我记得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第一站是在洛杉矶转飞机,一下飞机非常孤独。那时看到一个非常高的楼,楼上有个王安的广告,就中国人的名字WANG,我突然感到一种相关联的感觉。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也能像王安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向IBM挑战,我就觉得一种在乡愁的时候,有一种特别大的信心。你每天看到《华尔街日报》的时候,那有纳斯达克报表。过去都没有想像在这样一张报纸上能看到中国的公司,今天我们能看到至少五家,这种中国人的公司,一系列像UT斯达康、亚信、新浪网上市,而且国际上资本市场被认可。我觉得这条道路实际上代表着中国的企业从中国走向世界,上市不是目的。

  主持人:那么你们下面的一个目标是什么?

  吴:对UT斯达康来讲,我们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家最优秀的电信设备供应商里面,华人创建的企业。

  主持人:在什么范围里面最优秀?

  吴:在世界范围内,人家提起来有一家公司是咱们中国人做的。

  田:就像吴鹰讲的,一定是世界水准的企业,我想不管是作为亚信也好,或者是哪家公司也好,我觉得它成功不成功有很多因素。但是我觉得在未来十年和二十年,中国一定要有中国的微软、中国的IBM、中国的索尼、中国的宏基电脑。知识经济创造高科技,这样一种机会给中国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复兴才能开始。

  主持人:我想是有很多的因素造就了你们今天的成就,但是我想观众朋友还有我,其实我本身非常关心这一点,就是说你们是怎么样把握住这第一个机遇的?所以就希望待会儿观众朋友们能帮我一起来提问,帮我来挖掘挖掘。

  观众1:我曾经参观过好些个留学生创业园,我发现里头有一部分的企业或者说相当大比例的企业,他们对他们未来产品市场定位并不是很清楚,我不知道你们当时是如何发现你们的市场机遇的?

  田:从亚信的市场机遇发展,可能某种意义上不是发现这个机遇,而是在美国已经看到了互联网非常重要,而且坚信互联网一定在中国能够成功,而且坚信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一定需要互联网。所以我觉得刚开始如果创业,与其是了解市场哪个机遇,从我个人经历,还不如说是一种信念,就像宗教般的信仰。可能是早期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为到底中国互联网能不能在中国发展起来,尤其以企业这个形式,所谓现在比较时髦商业模型谁也不知道。

  吴:其实拟定一个产品定位的话,当时我是92年回到中国的。电话的普及率是1.7%,需求市场上很容易看到,市场就需要这个。我刚回来的时候也不太清楚,我一直想,其实中国是非常需要电信的大的发展,这个大的方向很清楚,那么我们就是,我们的公司就是一直有一个信念,就是我们希望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但是怎么个带法,不是说照搬就可以了,就是一定要跟中国的国情结合在一起。而且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性的,不是说一个跳跃性的,一步就到位了。所以我们这个定位一直是这样,而且也适合我们的身份。我们是一帮什么人呢?留学生,留学生是一个什么人呢?是一个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知识、技术,对技术人员来讲是掌握了先进技术的一些人才,同时又了解中国的国情。如果我们不把自己这个定位做好的话,就没有发挥出我们东西来,如果我们简单把外国东西搬过来,那就跟外国公司一样了。

  主持人:听说您是在95年就把互联网带回中国了,可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接触过它呢。

  田:因为那时候在美国,在94年开始,亚信93年底94年创业的时候,美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型也不是特别清晰。还有雅虎这些公司还没有出现,思科公司那时候也是刚刚开始,就是并没有成为一个主导的公司。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个东西好,自己经历,因为经常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成为我们节约电话费,来解决留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非常好的工具。就是在我第一次用互联网的时候,那时候还不叫Internet,叫Bitnet,可能是在Wax机上,就美国大学中间的一个网,那时候我们有很多留学生就靠这个网络来进行交流,所以说这个网络当时确实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能收和发电子邮件。我还记得那时候,发一个电子邮件非常麻烦,但是就是那样,非常复杂的东西,每天学,每天想学。我觉得最重要的动力--希望交流。

  主持人:说明现在对互联网的感情要比那两种草的感情要深得多了。

  田:互联网我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就像那个牌子上讲的,我记得我每次看到那个牌子,最早是树新,张树新写的:"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前走100米",我每次看到都很振奋。然后另外前一段在中关村还有一个牌子,叫互联网一定要实现。

  吴:我现在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有毅力,五年两棵草这么数起来。真的,我今天很惊讶、很感动,就是说咱们国家人事部的袁司长也亲自来在这边来听候,从国家的角度,应该是也很重视人才,应该才会来。

  主持人:那我们先让大家来认识一下袁司长,坐在我们前排。

  袁:这几年的改革开放,从小平同志开放政策一直做了以后。大批留学生在国外,很多人经过十几年的磨炼以后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在IT行业,很多是在这里领先的人物。这一批人如果能好好地用的话,对国家的发展应该是很好的。

  主持人:在节目的结束的时候,我想提这么一个建议: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为田先生、吴先生,还有许许多多中国人正在努力创造的一个美好的中华民族的未来鼓掌祝福!

顶:31 踩:5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4 (19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216次打分)
【已经有214人表态】
38票
感动
29票
路过
24票
高兴
21票
难过
25票
搞笑
24票
愤怒
25票
无聊
2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消防绞盘

欣宇时代

    拓松汽车户外网


    中国汽车绞盘网


    中国宠物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