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哈佛经理决策技巧
?一、决策的类型和程序??
?□ 决策是一门科学?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Herold Koontz)把管理理论学派划分为六个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2)经验学派;(3)人群行为学派;(4)社会系统学派;(5)决策理论学派;(6)数理学派。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西蒙、马奇等人,广泛汲取了各个学派有用的东西,把古典学派和行为学派两派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决策论和控制论等数学工具来分析和阐述各种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新的决策理论学派。这一决策理论学派的出现,对管理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 决策的定义?
何谓决策?其定义众说纷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决策是从多种方案中做出的选择或决定,也可以说是多方案择优。通常讲的领导“拍板”,指的就是决策,但绝不能把决策仅仅理解为一瞬间的“拍板”,它包括决策前的提出问题、搜集资料、预测未来、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分析估计和优选以及实施中的控制和反馈、必要的追踪等全过程。?
决策是人类社会确定方针、策略的大计活动。它涉及到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和集体的各种行动都受决策的支配,它是有意识地指导人们的行动走向未来预定的目标。由此观之,决策定义的内涵包括:
(1)决策总是为解决某一问题作出的决定。
(2)决策是为达到确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也无法决策。?
(3)决策是为了正确行动,不准备实践,用不着决策。?
(4)决策是从多种方案中作出的选择,没有比较,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5)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就要进行科学的预测。?
决策是一个过程。从认识论上考察,决策过程就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动态认识过程,是从实践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形成概念,再从抽象到具体形成决策以付诸实践的过程。实践既是决策的起点又是它的终点,决策过程是认识论中两个飞跃的中间环节。这个过程贯穿着人的逻辑判断,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问题源存在于实践中,而要从问题中揭示其固有的本质,保证概念开发的正确并作出科学的决断,必须靠理性思维的抽象力。决策在实施中发现了偏离目标的震荡,发现了同客观规律的反差,经过反馈进行再认识,修正主观认识,调整决策以同实际达到具体的、动态的统一,这就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决策过程。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要区别决策研究同决策行动两个环节。决策研究是智囊团的职责,集中体现在“谋”上。而决策行动是领导者的职能,集中体现在“断”上。谋与断是有联系的,多谋才能为善断创造条件,但“谋”不能取代“断”,“断”又不能脱离“谋”,“谋”得不科学,由智囊团负责,“断”得失误,要由领导者负责。“谋”与“断”要分工,各尽其责。?
科学决策要求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要求依靠专家集团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提供方案,也要求领导者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决断。?
? □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决策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自从1954年在美国首先提出“决策论”,并将它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以来,发展很快,效果显著。?
由于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决策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管理逐渐由生产管理向经营转移,企业管理的职能也正在开始由科学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职能向预测和决策的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向转移。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结果。商品经济越发达,这一转移便越明显。任何一个企业,忽视这种发展趋势,就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任何一个企业家,无视这种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就会在实践中碰壁,甚至栽跟斗。?
很明显,对企业来说,战略决策,不是一般的企业经营和管理问题的决策,所谓战略决策是指涉及企业命运和前途的、重大的、长远问题的决策。如企业的长远规划、企业的经营总目标、企业经营方针的确定等。?
战术决策同战略决策不同。所谓“战术决策”是指企业在实现战略经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等战略决策过程中,对具体经营问题、管理问题、业务、技术问题的决策。(见经营管理决策分类示意图6?3?1)??
图6?3?1〓决策分类示意图?
? □ 单一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决策中,无论是战略决策,还是战术决策,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如果企业决策是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在多种(即两种以上)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最优方案,那末,这类决策问题便称为“单一目标决策问题”。如果所要决策的问题,不是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而是在为实现若干个目标的若干方案中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那末,这类决策问题便称为“多目标决策问题”。这类决策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是很少见的。大量的、常见的是“单一目标决策问题”。单一目标决策问题中,一般有三种类型的问题:第一种类型是所要决策的问题条件比较明确,概率和效益也可以肯定。其特点是各个备选方案同目标之间都有明确的数量关系,并且在各个备选方案中都只有一个自然状态。因此,这类决策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单一决策问题。这类决策问题便称为“确定型决策问题”或称为“肯定性决策问题”。第二种类型是“风险型决策问题”。这类决策问题较为复杂,而且也较为多见。在这类决策问题中,虽然各个备选方案同目标之间也有明确的数量关系,但是,方案中存在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所谓“自然状态”,是指决策者无法予以控制的状态。因此,自然状态越多,决策所冒的风险越大。然而多数决策问题中的自然状态的权率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或者采用预测的方法求出。第三种类型是“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或“非肯定性决策问题”。有许多决策问题是面临着自然状态既不完全肯定,又不能完全否定的状态。这同风险型决策问题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无法加以计算和预测,主要靠决策者的经验和智慧予以判断、估计来解决。这时,决策的正确性往往同决策者个人的素质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决策者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魄力等基本素质能够综合运用,做到适时适事,恰到好处,不失时机,正确决策,这就是企业家决策艺术的体现。?
实际上,企业不但在进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中,决策的正确与否受决策者个人的素质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任何一项决策过程中,作为主要决策者的企业家,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进行判断来择优确定方案。因为:一方面各种“最优方案”往往并不能把所有未来因素都全部确定下来。决策的科学性只能给决策者提供选择的宏观依据,有这个依据和没有这个依据显然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即使是经“科学手段”所提供的备选方案,也不可能彻底代替决策者(个人或集体)的才智、智慧和决策者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判断力。另一方面,由于决策者的“效用”态度不同,所以,对备选方案的评价和选择也不相同。所谓“效用”,就是决策者对于某种利益或损失有各自独特的反应和感觉,这种反应或感觉,就称为“效用”。所谓“效用曲线”,就是以利益和损失作横座标,以效用作为纵座标划出的曲线(如图6?3?2)。从图中可知,甲、乙、丙三个决策者的效用态度是极不相同的。决策者甲,是个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者,是敢于冒风险,谋大利的决策者,对利益很敏感;决策者丙,则与决策者甲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是个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的决策者,决定问题慎之又慎,竭力避免冒风险。因此,对利益反应比较迟缓,而对损失特别敏感;决策者乙,则又是另一种类型的决策者,他讲究科学,尊重客观,不求大利,也怕损失。可见,由于决策者个人的特点及其对所处环境和对未来的预测以及个人素质的不同,往往对方案的评价和反应是极不相同的。因此,一方面必须重视科学决策的意义,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又必须要重视决策者个人或集体的才能和智慧,即充分发挥决策者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不以“科学决策”取而代之,使两者紧密结合。既发挥决策的科学性,又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这尤其在“风险型决策问题”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中是尤为重要的。?
图6?3?2 效用曲线
? □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无论是战略决策问题或战术决策问题,也无论是单一目标决策问题或多目标决策问题,归纳起来,都属于“程序化决策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问题”两大类。在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决策,这是企业经营职能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企业没有决策也就没有管理的正常秩序,也不能正常生产、运行。企业没有决策也就没有管理,没有经营。但是,企业中也并非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决策。一个企业的工作千头万绪,每天要处理的问题成百上千,事事都要来一番“科学决策”并非需要。比如说:会计每天要为计算成本而忙碌,出纳每天要收付大量现金,统计员天天要为统计报表而不停地计算着各种数据,等等。这些事情都是有章可循、有制度、有职责范围的。这类活动是经常反复进行的,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定,一定的程序去处理,只需每次活动都要作出新的决策。所以,属于这一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是不需要决策,而是早已进行过决策,并且天天按照已决策的程序在进行着。这类决策问题就是“程序化决策问题”。如作者计划有编制程序,工人操作有操作规程……。因为它是重复进行的,只要做出决策,就可以反复遵照程序办事就行了。程序化程度越高,管理秩序、管理水平也越高,管理工作效率也越高。一般“战术决策问题”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决策问题。或者说,战术决策问题,即管理和义务问题应当逐步实现程序化。我们在这里重点说明的是另一类决策问题,它既非例行活动,又不是经常重复出现的,而是一次性的非例行的决策活动,如新产品开发的决策问题、多样化经营的决策问题、市场供需重大变化的应变措施的决策问题、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决策问题、厂房扩建工程的决策以及职工重大技术革新的推广应用、企业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的制定等等,这类决策问题不仅是企业经营和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且是不能程序化的、新出现的因而需要做出新的决策的问题,称为“非程序化决策问题”。企业的战略决策问题,其中包括单一目标决策问题和多目标决策问题,基本上都属于“非程序化决策问题”。?
常规决策是一种例行决策,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决策,其特点是,有一定反复性和结构,在决策方法上已经定型化了。决策者可以凭借经验按照例行规章和程序去做出决定,不必每次都做新的决策。如一个企业的原材料的采购批量和时间规定,按时按量进货即可,不必每次都重新决策。设备维修也是一样,到一定周期就应按规定去执行。非常规决策,是不重复出现的非例行活动的决策。如国民经济重大项目的决策,不但要考虑经济因素本身,还要考虑社会、人口、教育、就业、环境等上百种不确定因素。又如大型企业经营方向的决策,不但要考虑市场要求,还要顾及技术力量、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能源条件、运输力量、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这类决策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或随机性,其特点是,①发生的问题很少有重复性;②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内外环境和条件;③在某些环节上无法用定量方法来表达;④涉及到重大经营管理问题。这类决策往往需要收集整理一定的定量性数据,再加上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如在竞争的情况下,应发展什么产品?这些产品的市场需要量有多大?本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率如何?这一新产品的经济寿命有多长?最后,企业应不应发展这种新产品?如果发展,将来的产量应该多少为佳?如不发展,企业现状能不能维持下去?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定量化,有些要凭经验判断和决策的才智。?
? □ 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高层决策,是指上层领导者所做的方向目标之类的重大决策,大多数属于非定型的或风险型决策。?
中层决策,一般是由中级管理人员所做的业务性决策。
基层决策,是由基层管理人员所做的执行性决策。
上述三种决策具有交叉效应,但因决策的层次不同,具有不同的职能、作用和比重,其复杂程度、定量化程度及肯定化程度都有一定区别。用表6?3?1示意如下:??
表6?3?1〓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的比较?
决策种类 高层决策 中层决策 基层决策
性质差别 非定型化多?定型化少 定型化多?非定型化少 基本定型化
层次差别 战略性的多 业务性的多 执行性的多
决策的复杂程度 复杂 比较复杂 比较简单
决策的定量化程度 大部分无定量化,具有风险性 大部分定量化,小部分无定量化 全部定量化
肯定程度 不完全肯定 肯定 很肯定?
? □ 风险型决策
决策是面对未来的,而未来又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有些决策具有一定的成败概率,叫风险型决策。?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受客观环境的制约性大,一项重大决策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不同,其后果大不一样。如现代汽车工业,在面对“能源危机”的环境下,想要发展不用石油的汽车,那就需要投入较大的研究试验费用,根据判断如能有很广的销路,那么就可以在投入市场几年之后收回投资并获得较大利润,这是成功的估计。如果因这种汽车造价高,使用不便,没有市场需求,那就要失败。对这两种可能性如何判断,怎样做出选择,就属于风险性的决策。也就是要冒一定风险,存在着两个前途,两种结果,决策不当就会带来巨大损失。当然这种决策也不完全是盲目的,要做各种预测,进行反复的技术经济论证,决策搞得科学,成功的概率就会高一些。?
? □ 决策的技术处理方法
对于程序化决策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问题,在技术处理上,由于企业管理的发展水平不同,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决策问题采用何种手段,是企业管理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关于决策的分类和技术处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H?A?Simon)曾列表6?3 2如下:??
表6?3?2 决策的分类及技术处理?
决策类型 传统的决策技术 现代的决策技术
程序化决策:重复的、例行的决策,由组织制订其决策的具体程序
(1)习惯?
(2)标准的业务程序?(3)组织结构:共同的目标、分目标系统、信息联系的渠道
(1)运筹学:数理分析、模型、电子计算机模拟?(2)电子数据处理
非程序化决策:一次的、非例行的新决策,按一般决策过程来处理
(1)判断、直觉、创造性?(2)经验?(3)经理人员的选择和训练 启发式解题技术
之应用:?(1)决策者之培训?(2)启发式电子计算机程序之设计?
□ 决策的程序及要求?
决策程序大致可分为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搜集资料、制定方案、评估和优选方案、贯彻实施、反馈及追踪检查等七个过程(如图6?3?3所示)。这种划分是相对的,既可简化步骤,也可具体细分,有的分三大步骤,有的分八个阶段,但其逻辑顺序和科学要求基本是一致的。
? □ 发现问题
任何决策都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所谓问题,是指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状况同现实状况之间存在的差距,也表现为需求、机会、挑战、竞争、愿望等等,是一个矛盾群,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矛盾的复杂性决定着决策中问题的复杂程度。矛盾群是决策的问题源。但并非任何问题都要决策,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要经过一系列思维活动,对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和提炼,善于抓住有价值的问题,把握其关键和实质。如果真正的问题没有抓住,或者抓得不准,决策就决不到点子上。?
图6?3?3 科学决策的一般程序
明确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以及它的价值和影响。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和笼统的感觉上,要分析问题的各种表现、同未来需要的不适应状况。区分问题的不同类型,诸如全局性的或局部性的;战略性的还是战术性的;长远性的或暂时性的;已经显现的或潜在的;能够解决的或暂时无条件解决的等。要搞清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层次性、历时性,认识其状态趋势和特点。没有对问题本质的、整体的认识,没有把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就没有决策的正确方向和前提。为能抓准问题,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搞清事实,明确问题。二是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等。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作纵向和横向分析。纵向解剖是指从问题的表面开始进行分析,层层深入,究其根底。横向分析是指将同一层次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搞清楚,从而找出主要原因。?
? □ 确定目标
发现问题后,接着就要确定目标。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根据需要和可能,在预测的基础上所企求的终极要求,或决策所要获得的结果。?
确定目标是决策中的重要一环,目标一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明智的决策者有这样的体会,“目标一旦定好,决策问题已经解决一半”。确立目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层次结构,建立目标体系。目标是由总目标、子目标、二级子目标从总到分、从上到下组成的一个有层次的目标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决策目标固然不必分得这样细,但必须有总有分,目标之间相互衔接,使整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目标是可能计量其成果、规定其时间、确定其责任的。?
(3)要规定目标的约束条件。
如把产值、利润增长一倍作为目标,同时要规定在产品的品种、结构、质量、规格符合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来完成。执行的结果如不符合这些条件,那么即使产值、利润的计划已经完成,也不算达到了目标。约束条件主要有资源条件、质量规格、时间要求及法律、制度、政策等限制性规定。?
(4)建立衡量决策的近期、中期、远期效果的三级价值标准,建立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指标,并进行综合权衡,以构成价值系统,以此作为评价标准。?
(5)目标的确定,要经过专家与领导的集体论证。?
□ 搜集资料,掌握情报信息
搜集与决策有关的经济、技术、社会等各方面的情报资料,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情报信息量的大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决策的质量。要想在决策上不失误,必须有丰富可靠的情报来源、迅速的情报传递、准确的情报研究,这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没有一批定量的数据,就不可能为决策作出定性分析。因而,要尽可能大量占有数据和资料。资料来源,一方面是统计调查资料;一方面是预测资料。搜集情报信息资料要达到以下要求:?
(1)资料必须具有完整性,凡与目标要求有关的直接或间接资料,都要尽可能搜集齐全;?
(2)资料情报必须具有可靠性,要有依据,要具有时间、地点、对象的连续性要求,数字要准确无误;?
(3)对资料要做系统分析,着重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从事物的发展中全面估计各种对比关系,以保证掌握情报信息的科学性;?
(4)对一些不确切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召集专家及有关人员进行集体会诊,以做出定性分析和概率估计。?
做好预测工作,是确定目标和搜集资料两个阶段都十分必要的事情。?
科学的决策要有科学的预测。科学决策需要的科学依据包括经济依据、现状依据、预测依据。对事物的过去和现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是重要的,但还是不够的。决策是在今后执行的,分析历史和现状是为了预测未来。没有科学的预测,就没有科学的决策。我国过去一些决策上的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依据不足,尤其缺乏预测依据。只有通过科学的预测从而获得决策所必要的未来发展的信息,才能有可靠的科学依据。?
? □ 制定多种方案
拟定供选择用的各种可能方案,是决策的基础。这项工作主要是由智囊机构承担的。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没有比较和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决策。国外常有这样的说法:“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一些经理人物也常用这样的格言来提醒自己:“如果你感到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很可能这条路就是不该走的”。我们过去经常是一个方案,一上一下,这种作法似应改进。拟定方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情报,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备选方案。要求做到:
(1)必须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之间具有原则区别,便于权衡比较;?
(2)每一种方案以确切的定量数据反映其成果;?
(3)要说明本方案的特点、弱点及实践条件;?
(4)各种方案的表达方式必须做到条理化和直观化。?
在制定方案的步骤上一般分两大步:?
第一步是设想阶级。要求有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取决于参谋人员的知识、能力、智慧和胆识。既要实事求是,又不能因循守旧。思想要敏锐、有洞察力并富于远见。第二步是精心设计。如果第一步需要大胆设想,这一步却更要冷静思索、反复计算、严密论证和细致推敲,即经得起怀疑者和反对者的挑剔。这一步,主要搞好两项工作:一是确定方案的细节;二是估计方案的结果。既要有好的主意,又要有好的结果。?
□ 优选方案
在方案选择之前,先要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要尽可能采用现代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决策技术,如“可行性分析”、“决策树”、“矩阵决策”、“模糊决策”等技术,对预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这项工作主要由智囊机构的高级研究人员、政策研究人员及从社会上聘请的专家小组来承担。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定性、定量、定时的分析,评估各预选方案的近期、中期、远期效能价值,分析方案的后果及其影响。在评估的基础上,权衡各个方案的利弊得失,并将各方案按优先顺序排列,提出取舍意见,交决策机构定夺。?
选择最优化方案是决策的关键一环,也是领导的至关重要的职能。在此用得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句警句。做好方案优选,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合理的选择标准;二是要有科学的选择方法。?
1?关于选择方案的标准?
什么样的方案是最佳方案?其标准是什么?这就需要建立价值标准;达到什么程度才符合要求,是最优呢,还是满意就行?这又提出一个“满意标准”问题;如果一个方案执行起来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可能结果,这时应按什么标准去选择?这就产生了不确定情况下的选择标准问题。?
(1)价值标准。这是选择方案的基本判据。其内容有确定各项价值指标,分清主次,综合评价。一般从系统性、先进性、效益性、现实性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效益性是核心。
? (2)“最优标准”还是“满意标准”?能达到最优标准何乐而不为呢。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达到。因为人们的认识受许多因素的限制,如主客观条件、科技水平、情报信息以及环境、时间等限制。有的最优方案对某一企业是适用的,在另一企业就不一定适用;有的在短期看是最优的,而长期效果不一定很好。因此,绝对的最优标准是不存在的,最优也是相对而言的。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西蒙,提出一个现实的标准,即“满意标准”,或“有限合理性标准”。方案只要“足够满意”即可,不必追究“最优”。多数决策是按“满意标准”行事的。当然,这样做并不排除在可能条件下达到最优的可能性。?
2?选择方案的方法?选择方案的方法甚多,归纳起来,有经验判断包括淘汰法、排队法、归纳法,数学方法,以及试验法等。
?(1)经验判断。这是最古老的一种传统的方法。四十年代前的管理决策基本上都是依靠经验判断。今天把数学方法、物理模型、网络模型方法引进决策中后,经验判断的方法仍然是不可缺少和忽视的。尤其是一些涉及到社会、心理因素等复杂问题和非计量性多的决策,需要有领导者的经验判断。?
所谓归纳法,是在方案众多的情况下,先把方案归成几大类,先看哪类最好,就选中哪类,然后再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如选择厂址的决策,往往采取这种方法。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快缩小选择范围。缺点是可能漏掉最优方案。因为最优方案也可能处在不是最好的那个类中。不过在不允许进行全面对比的情况下,这个办法仍常被采用,因为按此法选出的方案一般还是比较满意的。?
(2)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方法选择方案,在50年代以后发展很快。因为在控制变量属于连续型的情况下,经验判断方法很难直接找到最优或满意方案,要借助于数学方法。所谓连续型变量是指这个变量的两个变异值之间,可以存在无穷多个中间数值。如产值、成本、利润等就是连续变量。连续型的控制变量就是意味着备选方案无穷多。若要选择一个最优生产批量,在这个批量时其单位成本最低。假如这个批量数字可在1000斤至2000斤之间选择,若每隔10斤拟一个方案,则共有101个方案,如果每隔每一斤拟一个方案,则可拟出1001方案。间隔单位再划小,方案数目可以更多。从理论上讲,由于间隔单位可以划得任意小,因此方案就无穷多。即使是1001方案,要把每个方案的成本都算出,然后再进行比较和选择,那就太麻烦了。而用数学方法就简便得多,这就是有名的最优经济批量公式:??
N=2Sn a??
它是美国哈里斯于1915年发明的,目前已在许多经济决策中应用。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决策达到精确化。但到目前为止,尚有许多复杂的决策,用数学方法还解决不了,要综合运用选择方案的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3)试验法。社会问题的决策,虽然不可能创造出象实验室那样人为的典型条件,如科技界那样去实验。但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尤其是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无形因素起重大作用不便用数学方法分析时,先选择少数几个典型单位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以作为最后决策的依据,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有些复杂的决策,虽然反复计算、讨论、比较,仍然没有多大把握,这时,实验就被提上日程。但也不是事事都经过试验。在方案选择过程中,往往是在选择范围已经缩小到只剩下两个关键方案而定不下来时,或方案已初步选出但仍感到还不放心时,不妨去作试验为妥。
以上各种选择方案的方法都各有利弊,采用何种办法还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还可创造更加科学的方法,以能更简明地准确地找到最优方案或满意方案。?
方案优选,就是领导者的决断,是决策行动,也是决策全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着。在这个决定性的环节上见领导者的高低。通常说的领导“善断”,也就是方案“优选”无“优选”,即无“善断”。在现代化建设中,真正做到“善断”,不是一件易事,要求领导者要有很高的决策的素养,要有战略的系统的观点,科学的思维方法,丰富的经验判断和很强的鉴别能力。?
? □ 贯彻实施
方案择定后,要付诸实施,在普遍实施前进行“试点”。试点要注意选择在整个系统中具有典型性的地方,不能人为地创造某些特殊条件,这样纵然试点成功,也很难以实践。在试验实证中,应特别注重“可靠性”分析。可靠性的概念,即在规定条件下和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成败概率。其中“失败率”是一个重要标志。“失效”与“可靠”作为一对矛盾范畴,看其在试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一项决策,有时在早期“失效率”高,转入正常阶段“失效率”下降,到后期因条件变化,需要调整决策时,“失效率”又上升,呈现出一种“浴盆曲线”状态。有的呈现“S”型曲线,是波动式的。采用必要的控制性措施,可以正常实施,达到预定目标。有的“故障频率高”,需要采取排除措施或应变措施加以解决。如果方案在实施试点中根本行不通,那就要推倒重来了。?
对于可靠性的概率表示,视不同方案可以有不同的系数。如一项科研决策方案,可靠性系数用Kv表示,则Kv=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