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维艰话三株步履维艰话三株-3
1995年10月17日,吴炳新在新华社的一次年会上宣读了《争做中国第一纳税人》的报告。他预测,三株公司眼下发展速度是2000%,到1997年的增长速度放到200%,1998年放到100%,1999年放到50%。20世纪末,就可以完成900亿元到100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纳税人。他说:“中国500强企业中,最大企业是大庆,它现在的产值有346亿元,我们在5年-6年的时间内超过它是大有希望的。”其勃勃雄心溢于言表,颇有当年“超英赶美”的气势。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三株公司制定了1995年奋斗目标,开辟“第二战场”,向医疗电子、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物理电子及化妆品等6个行业渗透,进行一场多元化的“产业革命”,后来又计划再上一个饮料厂。吴炳新说:“我们研制成功的一个饮料产品,就连现在世界上的名牌可口可乐也是没法与我们相比的,我们准备马上注册专利,将来与可口可乐比高低,去占领国际市场。”
当然,更让总裁激动的想法是把三株建成一个“日不落”的生物工程王国,在20世纪将人类寿命延长10岁。为了这一美好的愿望,三株在1997年一口气兼并了20多个制药厂,为此三株投资5亿元。
在激情之中,三株尝试了产品多元化经营和产权经营。结果与预期相差得很远,多元化只有化妆品上了规模,而产业兼并则让三株背上了个大包袱。
当企业进入产权经营阶段后,企业发展战略决策显得越来越重要,个人决策的非理性因素可能导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寻找一种机制避免这种致命伤已经刻不容缓。眼下,股份制改造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三株集团虽设有董事局,但除了吴氏父子之外,其他董事局成员都不拥有股份,从财产关系上看,这种架构于事无补。当记者询问一位董事,三株现在是否考虑进行股份制改造,答曰:总裁认为时机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