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币升值 日资加速渗透中国食品市场
金融危机似乎给了日本企业又一次海外扩张的机会。而日元对欧美货币的大幅升值也极大的激发了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情。
对于中国的食品市场,拥有全世界最高产品标准的日本企业也正暗自发力。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日本伊藤忠商社日前已经与中国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顶新国际集团达成7亿美元参股20%股份的合作协议,并与中粮集团达成全方位合作协议,朝日啤酒则在中国进军婴幼儿高端奶粉制造业等。
“ 看准中国食品市场的巨大机会无可厚非,但按照日本企业以往的战略,未来很可能通过占领市场的方式来占据中国食品标准体系的制高点,并从服务贸易的角度对中国输出日本标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日本研究所刘军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日资加速中国食品市场渗透
从2008年初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达到20%,对欧元升值则达到了30%,这使得原本在金融危机中就未受太多损失的日本企业又有了海外并购的底气。
这次,一些日本企业把目光聚焦到了正处于低谷的中国食品加工业。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日前,日本伊藤忠商社已经与顶新国际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初期将投资7亿美元收购顶新国际集团20%股份,具体出资将在2009年1月到位,2009年5月将以第三方增资的方式再度出资,并派出高管进入顶新国际集团。
此前,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等已经与顶新国际集团旗下康师傅在方便面、茶饮料、包装水和饼干等多方面有了合作。
另外据记者了解,日本最大的大米批发商神明集团也已经于近期进入河北廊坊开发区,采取注资30%的方式,与长春某大米商合作,引用日本标准进行加工,然后推向中国的中高端市场。
而在此前的8月4日,伊藤忠商社同样与中粮集团签署了《全方位合作协议书》,未来将在食品原料领域进行全方位协作。双方拟定研讨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谷物、奶制品、食肉等进行共同采购,并在仓储的运营等物流方面也进行合作。此外双方还将帮助对方扩大从日本向中国出口的食品材料,并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食品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援业务。
而据记者了解,朝日啤酒也看准中国乳业的质量安全危机,正计划在2009年大举进入中国的高端奶粉市场,计划每桶900克婴儿奶粉售价280元人民币左右。此前,日本乳业巨头明治集团也已经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扩张。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涉及的以上各家企业对近期的投资举动均异常低调。
12月10日,顶新国际集团公关部刘艳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就合作问题,不便接受采访,无法进一步透露更多内容。”
而12月11日,记者联系上伊藤忠北京公司食品部刘小姐,针对伊藤忠近期与顶新国际集团以及中粮集团的合作协议提出了采访要求,但刘小姐对记者表示,由于没有东京总部授权,她们没有相关信息可以透露。
随后,刘小姐给《中国经营报》记者发来了此前伊藤忠商社与中粮集团合作的新闻稿。该新闻稿中如是表述:中粮集团是中国国务院直属的企业,在2007年的销售额大约为179亿美元,仅次于谷物巨头路易得雷法斯公司位于世界第四。而伊藤忠曾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六,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业务涉及粮食、食品、石油、通讯等众多领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伊藤忠将与中国最大的企业中粮集团在各个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截至发稿前,记者未能联系上中粮集团相关人士对此进行采访。
“中粮集团考虑的是借助伊藤忠集团的全球销售网络,将销售推向全球化,而日方看中的是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日本方面的统计显示,我国今年的食品市场将达到104万亿日元(约1万亿美元),而日本国内市场仅为1.4万亿日元,几乎只是中国市场的百分之一,中国的食品市场前景巨大。
而朝日啤酒方面相关人士同样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日资进入中国食品市场并不新鲜,他们已经在中国深耕了多年,此前主要是在中国生产,出口日本,但近期日资企业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他们正在加速对中国食品领域的全面投资渗透,并将在中国销售日本标准的食品,通过占领国内的中高端市场来推广日本的食品标准体系。”一位业内人士如是分析。
食品标准之虑
“目前,我国在能源、电讯、矿产等经济命脉领域对外资进入保持了高度警惕,但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没有任何限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国际资本在金融方面的投资风险加大,但食品行业的价格却不断上涨,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进入。” 一位国资研究专家说。
另外一个忧虑来自于,日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食品市场之后,公认的具有较高食品安全标准的日本标准是否将在中国食品领域取得强势地位?“标准的丧失,并不简单是一个标准问题,大家都在争标准,谁的标准成为未来国际标准,未来就会在服务贸易领域拥有了话语权。”刘军红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国际上除了ISO标准以及欧盟的一些标准外,还没有比较统一的食品标准。如今日本以J打头的标准还没有成为国际标准,但日本正希望把这个推向国际市场。而要推向国际,首先就需要在市场上被更多的人接受认可。
据记者了解,于2003年成立的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标准的制定异常严格,颁布了2000多个农产品、食品质量标准和1000 多个农药残留标准,被称为世界上最严格的食品标准之一。“如果日本的标准通过在中国的食品领域渗透,然后逐步推向市场,未来可能我们自己的食品企业就需要花钱来买日本的标准,包括购买生产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原料。”一位食品行业专家对记者表述,目前我国爆发食品危机之后,食品标准体系处于不被信任的状态,来自日本企业的高标准食品将可能很快被消费者接受,从而占领市场。
“目前我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已经很多,民营资本被进一步边缘化,如果在行业标准方面,外资取得强势话语权,民企的生存将更困难,中国市场将形成‘外资与国有资本的二人转’。实际上,很多行业新标准的实施都造成了本土民营企业被淘汰。”知名经济学家赵晓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则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虽然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法律更新的配套性不完善,标准也不尽统一,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屡次出问题的所在,而如果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标准则可以尽快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防线。
据记者了解,朝日啤酒下属公司和光堂,已于今年10月设立“中国食品业务筹备室”,在2007年其销售额只有5000万日元(约合325万元人民币),公司希望通过推出奶粉,使2009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提升至7亿日元。
“日方的高标准将会在食品行业极富有竞争力,目前在奶粉这块业务,中方已经面临全线溃退。”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消费者对本土奶粉的行业标准产生了不信任感,为外资企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外方的高标准也会起到激励作用,对中国的企业也是一种鞭策,目前关键在于政府应该尽快完善食品标准,取得话语权。”王丁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