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销策略案例:芭蕾珍珠膏的“失宠”
1979年江苏省出口的芭蕾珍珠膏,以含有珍珠成分的优异品质和高雅的包装,打进了香港这个竞争剧烈的时。1980年出口约7万瓶,1981年出口突破10万瓶,约占我国出口化妆品销售总额的41.5%。但1982年出口实绩突入发生变化,销售量只是原先的一半,我们以市场营销学的观点去分析其得与失,将大有裨益。
芭蕾珍珠膏所以能很快进入香港市场,并出现旺销好景。其主要经验是:工、贸企业结合,在调查了解国际市场广大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吸取经销商的优异意见,利用本省生产珍珠原料的优势和生产化妆品的技术条件,研制生产了含有较高珍珠成分的、对人的护肤效果较佳的珍珠膏。在产品进入市场的阶段,针对消费者期望保持皮肤青春健美的心理,在宣传广告中突出地方特色,介绍太湖淡水珍珠含有多种对皮肤有益的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并附有医院机构的疗效报告,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感,赢得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信任,从而产生购买的一员。在宣传方式上独具匠心,在每瓶珍珠膏的泡沫托盘包装中心放置一颗珍珠。当消费者打开珍珠膏的包装盒时,一颗引人喜爱的明亮珍珠映入眼帘,更加提高了商品的声誉。有的消费者特别是妇女们为了串成一条珍珠项链,不惜成打地购买。一时间,芭蕾珍珠膏成了化妆品中的“宠儿”,不仅很快地打开了市场,销量也急剧上升,成为江苏省有发展前途的、经济效益较好的一个出口的商品。
芭蕾珍珠膏妇女消费必需,男女老少均宜,本应由较长的生命周期,但却在一两年内便失去其魅力,原因何在呢?
首先是生产者陶醉于已有的成绩,甚至在完成外销任务之后,生产者自己低价推销,造成香港市场上珍珠膏“水货”像潮水似的涌入,并且售价比正常渠道出口的珍珠膏价格低的多,搞乱了价格,扰乱了市场。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一条“自杀”的道路。
其次是经销者急于扩大市场,不去分析研究慕名而来者的经营作风,盲目签订进入新市场的代理协议,结果执行不了协议,反而束缚足了自己的手脚,断送了新市场的销路。
其三是有关部门对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的有特色的、经济效益较好的新产品,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力。芭蕾珍珠膏进入香港市场的一两年中,内地其他口岸和台湾省也相继向香港出口各种牌号的“珍珠膏”,形成中国珍珠膏子相竞争的局面,加之芭蕾牌又有“水货”,在销售上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港英当局官方化验证明,只有芭蕾派珍珠膏含汞成分极微,无害于人体。但是国内有关部门未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采取得力措施保护芭蕾珍珠膏的销售专营权,把这个初步成功的商品扶上全省甚至全国的“拳头”或“名牌”商品地位。
[试析]
芭蕾珍珠膏“失宠”的原因。你认为它还能再度“受宠”吗?请为其制定一个扭转被动局面的经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