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法国十佳电影书籍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2014 年也是杜拉斯的百年诞辰。虽然以她为主题的展览遍布各地,但仍属蓬皮杜中心举办的杜拉斯电影全作回顾展最为精彩。长时间以来,我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杜拉斯“导演”的身份,事实上她不仅是位拍摄过 19 部电影的导演,而且她对于影像与文本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电影形式的探索都使得她的电影作品自成一体。也许可以这么说,她对于影像所做的创新要比她在文字上的探索更加出色。这本书是1980 年 6 月《电影手册》邀请杜拉斯为杂志创作的一期特刊的再版(除了重新排版之外,还经由杜拉斯的儿子 Jean Mascolo 提供,加入了许多新的图片)。她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独特的电影观,以及她对电影与历史、文学、政治关系的思考,这也是杜拉斯唯一的电影专论。
《让·爱普斯坦文集》(Jean Epstein : Écrits complets)
让·爱普斯坦 著
让·爱普斯坦是 1920 年代法国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1950 年代初病逝的时候却几乎被人遗忘,之后人们才重新发现了这位电影天才,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电影文论家。早在 1920 年代,他就以电影为主题写作随笔,将电影视作一种艺术和新的语言方式,并以电影为载体进行哲学思考。他散落各处的文字成为日后电影/哲学思考的源头之一,有的早已成为经典。Independencia 出版社计划将让·爱普斯坦的文字搜集整理为十二册的全集出版,2014 年首先发行了其中的第三卷和第五卷,这些介于电影、文学、诗之间的文字,对于拓展电影的思考广度极为有益。
《亨利·朗格卢瓦:电影书写》(Henri Langlois : Ecrits de cinéma)
亨利·朗格卢瓦 著
2014 年是法国电影资料馆创始人亨利·朗格卢瓦的百年诞辰。除了展览以及回顾展之外,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文集也在历经数十年的整理后推出。这位影史上最传奇的影迷同时也是一位极为出色的电影史学家,尽管他生前从未出版过任何著作,但这本书的问世补足了遗憾。文集收录了朗格卢瓦一生中四处“散落”的文字,稍显凌乱,但在两位编者的整理下,一个“碎片”式的萨杜尔(编注: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跃然纸上。值得一提的是,朗格卢瓦少年时期的日记也全部收录其中,为理解这个没有作品的“导演”提供了重要而有趣的注解。
《电影·人:让·杜什访谈录》(L'homme cinéma)
让·杜什(Jean Douchet)著
让·杜什是法国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影评人之一,他曾与一众新浪潮导演一同在电影资料馆发现了“电影”,也曾短暂加入过拍摄阵营,从未中断“思考”电影。他是法国最出色的电影史学家之一,却也不因自己跟导演的亲密关系而丧失客观性,他关于新浪潮的专书已经成为经典:这可能是一本最接近“真实”的关于新浪潮电影的著作。让·杜什 60 年的电影之旅很难有更好的载体来涵盖,通过这本访谈录可以抓住一些吉光片羽。
《阴影的银幕-法国电影与第二次世界大战》Les écrans de l'ombre :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dans le cinéma français)
Sylvie Lindeperg 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国电影一直是一个大家很关心却也有些不愿意提及的议题。欲言又止的原因在于一个 “吊诡”的事实,那就是在被德国占领期间,法国电影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取得不少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黄金时代”。为什么会如此或者说当时的法国电影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学家 Sylvie Lindeperg 通过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史实。事实上,这一时期法国电影的繁荣并非毫无逻辑可言,比如纳粹的到来使得许多战前名噪一时的导演无法继续工作甚至流亡海外,却反而令许多新导演获得机会,大导演布列松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当权者在极其冷酷的政治环境下实施了相对和缓的文化政策,加强对电影控制的同时也从行政上完善了对电影的国家监管,比如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就是在被占领期间成立的。
《电影断篇》(Passage du Cinema, 4992)
Annick Bouleau 著
这是一本看起来很奇怪的书。作者 Annick Bouleau 用了十余年在各大图书馆遍览从电影诞生的 1895 年至 2000 年为止的几乎所有电影杂志和部分书籍,再以非常个人的角度节选出访谈片段,并以不同的主题重组,形成了厚近 1000 页的大部头。其遴选的访谈的主角涵盖了电影行业的方方面面,从导演、编剧、摄影、制片人到影评人、哲学家不一而足。粗看上去,它似乎只是一本私人的电影“名人名言”,但一旦进入这片断篇的海洋,就会明白它是一本经过精心剪辑的电影史:像迷宫一般,却有非常多的出入口,每一个出入口都是了解电影史的一个维度。而且这是一本极具发散思维的书,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有的阅读乐趣。原本它默默上市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但其中“剪辑”思维的突出引起了名导戈达尔的兴趣,甚至夸奖它是“唯一讲述电影史的书籍”,因此一时间洛阳纸贵。
《致父亲的回忆录》(Mémoires d'un fils à papa)
马塞尔·欧弗斯(Marcel Ophüls)著
导演马塞尔欧弗斯在去年拍摄了自传式纪录片,但由于导演剪辑版的问题与制片方闹翻,因此这本书不仅是自传的另一种形式,某种程度上也接续了电影未讲述的内容。这是一本智者的自述,但毫无呆板的说教,也没有用优美的文笔去矫饰任何不悦的事实,诙谐之余不缺真诚,轻浮之外一针见血。除了家庭背景、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追忆及关于纪录片的思考之外,还有许多人生的智慧。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能是欧弗斯对于那些苛责他“自恋”的人的最好回应。有意思的是,作者本人在书中也大段讲述自己对自恋的厌恶。
《约翰·福特:思考历史与幻想历史》(John Ford : Penser et rêver l’histoire)
Jean-François Rauger 等 编著
法国电影资料馆于 2014 年末举办了约翰·福特(存世)所有作品回顾展,其间陆续在世界各地发现的 佚作也一并放映,堪称法国电影界的盛事。这本文集作为这次回顾展的回应而出版。它汇集了世界范围内的约翰·福特专家的文章,以论述电影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这位也许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导演、艺术家“清明上河图”般的电影卷轴,焦点从西部片到与印第安文明的冲突,从美国梦到美国历史的电影回溯,是一本约翰·福特影迷不可错过的书。
《虚拟的界限》(Limites de la fiction)
雅克·奥蒙(Jacques Aumont)
电影将走向何方一直是法国电影学界“关心”的问题,1980 年代甚嚣尘上的“电影已死”论现在已不太被人提及,但是电影确实一直在面临不同的新问题:外在载体的变化、内在作为艺术形式的走向以及推演的极致是否说明我们已进入一个“后电影”时代?电影理论家雅克·奥蒙通古论今,从希区柯克到日本电影无一不及,在薄薄的 200 多页的书中,尝试给出一个可以成立的回答。
《埃里克·侯麦》(Éric Rohmer)
Antoine de Baecque&Noël Herpe 著
Antoine de Baecque 似乎铁了心要为“新浪潮”立传,特吕弗、戈达尔、《电影手册》、新浪潮、迷影文化接连成为他传记的主角,2014 年终于轮到了侯麦。对于理解电影尤其是作者电影,传记是进入导演世界的第一步。除了跳脱电影本身做纯学理上的发挥阐释外,对于电影的讨论都建立在传记(事实)之上,否则就会犯下屡见不鲜的事实错误或不合逻辑的推断。不过,某种程度上的八卦映射了导演作品的灵魂,比如有一次侯麦打算造访外省的朋友,在电话中朋友提醒他出发的当日上午最好再打电话确认一下其是否在家,侯麦坚定地答道:“不不,我就希望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如果你在,很好;如果你不在,那也很好,我们就是不该见罢了。”这份偶然与巧合,就是探索侯麦电影的钥匙。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