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能否出现世界级大报
上海怎样运作世界级大报,这是应和上海新闻界的泰斗童兵教授说的。前段时间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童教授认为,上海应该有一张世界性的大报,因为上海的目标是要建设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最重要标志就是它们都有一张世界性的报纸,比如说纽约的《纽约时报》,东京的《朝日新闻》,伦敦的《泰晤士报》等。与其说上海应该有一张世界性的大报,倒不如说上海现阶段应该怎样为将来的世界性大报做准备。上海和长三角的同业者不应只是面对现状发牢骚,诚然,现状确实是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上海作为亚太以至世界性大都市的前景,并非遥不可及,而立足于长三角的世界性大报,目前虽然还不现实,却并非不可操作。
国内报业暗潮涌动
近来国内报业酝酿着巨大的变革,关于财经日报和《东方早报》的问题业界也争论不休,实际上这也是童教授发表上述言论的背景。以上问题也包含了所谓上海的世界性大报的问题。童教授在论述世界性大报时,讲的是纽约的《纽约时报》,东京的《朝日新闻》,伦敦的《泰晤士报》等,实际上这些都可以说是主打财经的综合性日报。
目前,随着国内经济的良好发展,传媒业尤其是书报刊业正式对外开放,国内报业可谓暗潮涌动,人心思变。大家都已经看到,传媒业中,电视业国家监管严格,开口不大,然而书报刊业却相对灵活很多,行业进入难度不大,对资本方很有吸引力。同时国内大量的新闻人才集中在报刊业中,报业的理想激励和推动着他们去促进这个行业的变革。目前的潮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性财经类日报的积极尝试,二是上海报业酝酿的巨变。上述潮流集中体现在《经济观察报》改日报和《东方早报》创刊上。
综合性财经类日报
近日《经济观察报》主编何力在介绍改日报的问题时说,做报纸人的情结就是做日报。目前《经济观察报》在日报方面的工作是市场研究和计划方案,虽然还没有确定什么时候做,但是通过日报方案的研究,他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财经类日报的市场需求。
但是实际上现实却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市场化财经类日报成功的经验。顾问龙奔认为,目前国内的财经类日报,如《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粤港信息日报》等普遍境遇不佳,在艰难中度日。主打财经的综合性日报和财经类日报还是略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更加危险,《北京现代商报》就是前车之鉴。
《北京现代商报》问题
所谓主打财经的综合性日报和财经类日报的区分确实很难,《北京现代商报》的困境似乎已经成为业界定论则言之过早。因为一直关注着《北京现代商报》,保持经常的阅读和思考,所以发现近来的《北京现代商报》在内容和运营方面体现出逐渐清晰的思路,就想何力说的,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没有产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只有市场新闻和公司新闻。市场新闻是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和相关市场,公司新闻就是相关价值的报道。已经有很多独家且实际的市场新闻和公司新闻来自于《北京现代商报》。也许拿同在北京的《财经时报》的发展历程做类比就更能说明问题,现在的《北京现代商报》颇象当初的《财经时报》。沿着目前的路子,《北京现代商报》作为主打财经的综合性日报,作为《东方早报》的前辈,将日渐成熟。
其实业界评价《北京现代商报》的失败,更象中国人在批判一个人的时候,不是就问题谈问题,而是从其人际关系、道德品行上来牵涉业务操作的失误,事情因此复杂化,而《北京现代商报》本身的关系就够复杂的。
《东方早报》问题
作为主打财经的综合性日报,《东方早报》于7月正式面世,而5月28日它就已经出过试刊。由于非典疫情的原因,试刊的内容集中在非典上。《东方早报》从试刊上就已经体现了一大堆问题。《东方早报》的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是,定位混乱,以周报模式操作日报,定价高将导致发行亏损过大,广告运作很不成熟等等。在运营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婆婆太多,人员安置和签约问题不小等。
现在就说《东方早报》不成功,也是言之过早,其本身问题多多固然不假,更多的业界观点是有期望甚深,责之过严的心态的。不过由此得出主打财经的综合性日报,还有财经类日报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似乎也有点武断。
世界性大报问题
除了原有侧重财经的日报之外,新兴的《国际金融报》、《北京现代商报》也面临很多困难。除了具体运作的问题,主打财经的综合性日报和财经类日报,其市场的不成熟是最关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能力问题,也就是投资力度跟人才的问题,有没有那么多钱和好的编辑记者,何力说,95年香港做《苹果日报》投资是10亿港币,国内几大门户网站投资肯定超过亿元这个量级,而中国传统媒体没有一个资本金能达到这么大;第二是目前的广告市场是否能支撑起一张财经类日报,毕竟日报对广告的饥渴比周报强烈得多;第三是受众市场成熟的问题。财经日报读者定位首先是投资者,但是目前国内适合大众的投资渠道依然非常少,主要还是股票。很多财经媒体在进行定位的时候都谈到大众理财,谈了很多个人投资的方式,股票、保险等等,甚至还有邮票、古董,但是后来在执行当中都发现,基本上90%到95%的内容还是集中在股票这一块。国内投资方式的缺乏造成目前财经类日报受众市场的不成熟。
童教授在论述世界性大报时,讲的是纽约的《纽约时报》,东京的《朝日新闻》,伦敦的《泰晤士报》等,实际上这些都可以说是主打财经的综合性日报。《东方早报》做的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尝试。不用列举更多的经济数据,有点经济和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中心,是经历了从伦敦到纽约、东京的过程的,有了这样的历史地位,才有世界性大报的产生。而如今的上海,与上述城市的差距有目共睹,无庸讳言,所以凭什么就想现在就拥有世界性的大报呢,上海还没有资格,但是上海有潜力,这也同样是由其在亚太以至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体现出来的。而立足于长三角的世界性大报,目前虽然还不现实,却并非不可操作。
以农村包围城市
《东方早报》的人力资源主要来自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在广州报业竞争激烈,广东经济日渐消落的情况下,南方报业的大批人才开辟新的战场,奔向上海这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可以说《东方早报》已经孕育了童教授上海世界性大报的梦想。
但是,从宏观到微观,《东方早报》将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在发展道路上举步为艰,一是婆婆过多、运营艰难;二是上海市场监管过严、战略思想约束;三是上海本地人的目光短浅、受众不成熟。
上海报业市场的监管过严,以及童教授所描述的上海本地人狭窄的眼光和视野,束缚了上海报业的发展。作为上海报业另一个业界瞩目的报纸,《外滩画报》近来的经营困境就已经提供了证明。同时上海报业的整体发展思想对未来的报业经营也不利。目前这种局面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改变。因此上海报业的发展非常需要开拓新的思路。
所谓新的思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也就是说,运作一份“世界性大报”,在上海难度很大。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在上海呢?本次《东方早报》是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合资控股组建的,除了上海,长三角其它地方也是主打地区。长三角的报业市场是由江浙沪共同组成的,如果上海运作报纸的难度很大,为什么不能在江苏和浙江来运作面向整个长三角的综合性财经日报呢?这也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就象《经济观察报》源于山东,《21世纪经济报道》源于广东,两者却走向全国一样,在报业发展活跃成熟、监管力度小的地区运作一份面向全国的报纸,这样回避了矛盾集中、婆婆过多、运营成本高等等问题,可以专心做好一份报纸,我们历来有“农村包围城市”的传统,为什么不能在长三角报业再多演练一次呢?
对于一份被寄托了很多理想和期望的报纸,就象《东方早报》一样,也许上海并不是出生地的最好选择。运作这样一份报纸,关键因素不是资金,也不是人才,而是婆婆和体制。在同是长三角的江浙运作这样一份报纸,可以更容易得到开明主管的支持和容忍,更多保持报业人的理想,而这也正是所谓“世界性大报”的根本所在。
《东方早报》面世,这并不是说长三角就没有第二、三份同类报纸存在的空间,从现在开始努力,脚踏实地的做好报纸的定位、新闻、发行、广告等,树立明确的发展理念,积累丰厚的人力资源,随着上海作为世界性都市作用的日益明显,相信立足于长三角的世界级大报桂冠,终将落在辛勤耕耘者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