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生产方式:企业动态能力简说
企业不过是一组“转化”能力。譬如我们的纸板生产车间是通过压楞、粘合、烘干把原纸“转化”为瓦楞纸板,纸箱生产车间是通过印刷、开槽、钉针把瓦楞纸板“转化”为瓦楞纸箱。这样一组“转化”能力需要出租给用户,依靠租金弥补转化活动所需资源的成本和盈利。
你可能会说,我出售产品,怎么会是“出租”能力呢?其实,产品是用户的物料,而物料即能力。(1)产品或者说物料,是特定能力单元生产(转化)能力的凝结;(2)物料可以看作已经特化、固化了的,可以方便传递的能力;(3)物料是称说能力的名称。
企业要“出租”自己的能力,就必须把自己的能力标识清楚,告诉用户能够做什么、做到什么水准、价格怎样,这就是企业的“主题定位”。
用户所以会“租赁”企业的能力时段,仅仅是因为这个能力可以作为资源被再次整合到它自己的转化能力之中。任何企业都不过是在产业社会这个转化再转化、整合再整合的网状链条上的一个转化环节。如果与前后各环节稍稍搭扣不紧,就会从这张网上脱落。
由于用户话语权的增大、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得产业社会这张大网的不确定性持续增长。在不确定环境下,一家企业试图将自己的转化能力“出租”出去,并期望弥补资源消耗成本之后获取必要的利润,就需要拥有一种与用户、竞争者、合作者、影响者多边互适应的,能够灵活应对用户个性化、不确定需求的“动态能力”。
先来看上面这张图。
上图显示了单一转化能力的内在结构和机理。
能力是不能“静态”的存在的,只能存在于转化活动中。因此,企业全部转化能力都体现在运营当中,一旦企业不再运营,能力也将不复存在。而运营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不断的解决问题。问题一旦解决,其解决方案就会转化为模式语言,增强或者改变着企业的转化能力,这就是组织的学习。而组织的运营和学习都需要通过目标、计划、考核进行协调和控制。因此,组织的转化能力是运营、学习、协控相统一的表现形式。
再进一步分析,运营、学习、协控都可以归结为活动。可以说,企业中除了活动一无所有,活动是承载转化能力的唯一载体。静态的看活动,每一项活动都是特定资源按照一定模式形成的结构,模式在背后支配活动,对这一活动能够完成什么样的转化起决定作用。动态的看活动,则任何活动都是体现为流程,通过流程来实现转化功能的。模式和流程,是活动这枚硬币的两个面。
活动的模式决定了完成这项活动需要什么资源,如什么材料、什么设备、什么能源、什么人员……模式就是资源的组合的结构式样。而资源所以能够被组合并被活动流程所转化,还需要一定的动力机制,譬如劳动报酬、盈利、价值交换等。动力机制是由角色、利益所限定的力场结构,是资源结构的驱动程序。
上面分析的单一转化能力,可视为能力单元。一个企业往往拥有不止一个能力单元,这些能力单元按照“一次砌好一块石头”的方法可以“构造”(合理配置不完美)出能够完成更大转化任务的能力单元,这个更大的能力单元以小的能力单元为资源,并且与组成它的次级能力单元同构,同样表现为上图所示内在结构和机理。
现在,我们放松这些能力单元之间的耦合关系,实行“能力延迟整合”并与用户预订机制相结合,则可以创造出“分离与调用”的动态能力。当企业拥有这样的动态能力之后,应对动态不确定环境就成为得心应手的事情。这样一个转化能力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我们称之为“和谐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