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发育"提速 亟待强化现代物流功能
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渐趋成熟、国内农业急需实质性突破小农与大市场矛盾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育开始提速。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亟待突破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人才供应等诸多方面的“瓶颈”。
农产品电子商务由“远”及“近”
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电子商务仍显示出发展优势和潜力,市场环境趋于优化,行业结构主动进行了调整,电子支付工具不断得到改善,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在加速提升。据相关统计,到去年下半年,国内网购用户达到8788万人,同比增加2459万人,年增幅达38%以上。
在这个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在加速发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2000家,涉农网站超过6000家,但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农业网站数量较少。部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已取得较好效益,初步形成了信息环境下的全国性市场或区域性市场,成为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和农业贸易的活跃地带。
据上海农产品电子商务专家占锦川介绍,近年来全国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009年农业部在“一站通”和“网上展厅”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建设了“中国农产品促销平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区域性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也在发挥作用,山东寿光开通的中国蔬菜市场网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蔬菜生产、加工、储运、出口商提供蔬菜中远期交易、网上采购与拍卖、在线交流与洽谈等电子商务服务。上海农信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的“菜管家”优质农产品订购平台,通过平台即可完成订货,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得到配送到家的服务。
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但从国内电子商务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用户对物流、售后等环节满意度低,总体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范;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对于建立在更为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言,其瓶颈制约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据占锦川等业内专家分析,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由于政府财力物力有限,农业本身缺少投资的积极性,即使有条件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地区,农业网站所占的比例也极小。
二是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待提高。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相当多的农民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更没有可能上网发布信息。
三是电子商务网站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国内不少涉农网站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多雷同之处,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更新周期长。相当一部分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不完善。
四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标准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行业内也无统一要求。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在保鲜、运输、后续处理上较为困难,这使物流环节难度增大。
五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供应不足。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其特殊性,需要一大批既精通网络技术、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但长期以来国内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这方面人才十分缺乏。
前景明朗:向农业产销变革跃升
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伟克等专家认为,电子商务平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支持,从目前看是局部的,但从长远看会带来农产品产供销模式的深刻变动。
专家提醒,在突破瓶颈的过程中,应把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个性化、专业化、区域化、移动化等趋势,提供高效的物流配送,形成深度的产业链合作。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建立供应链的难度比绝大多数产业要高,但目前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也并不都是落后模式,有些已成熟化,完全应该成为全程式电子商务供应链建设的必备基础。
据专家们展望,电子商务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发展已是必然之势。今后,在电子支付安全级别、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建设等相关方面,农业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将逐步规范和完善,新一代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浮出水面。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使农产品更适合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长,未来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交易将从预热期转向发展繁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