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E时代的中国报业

热度410票  浏览25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16:04
工业绞盘

与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所担心的情况相反,人们所担心的视听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将会打败传统媒体的情况并未出现。人们发现,与新兴的媒体相比,传统的报纸期刊各有各的优势,互相不能取代,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谁也不能消灭谁,相反它们能够友好相处,互为补充,共同繁荣。而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在这十年间,中国的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现在有多少种公开发行的(有全国公开发行号的)报纸? 据权威部门管理机关公布的数字,有2300多种。

但实际上能成气候的,即能进入市场,进入报纸零售业的,并能不靠行政拨款或强行摊派订阅的,能自负赢亏,甚至赢利而进入良性循环的,不超过300种。也就是说,不过是此数的零头而己。

而多达近2000种的悄无声息的报纸,如果不能转变其经营思想、办报策略,这种如今流行的“进行性营养不良症”,要不了多久,就会要了它们的命。

报业大战

这几年来,报业大战狼烟滚滚烽火连天,且愈演愈烈,可说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其激烈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中国的彩电业。

在这场战争中,许多新创办的报纸冲天而起,在短短的三五年间,成为报业抢眼的明星。而许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曾经有过坐地为王的辉煌地位的大报,许多己退居二线,风光不在。能坚守阵地而保住其霸主地位者,屈指可数。

关于这一点,无需去作像调查公司那样复杂的费日费时,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调查,只要你进入大一些的省市图书馆流览流览,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写作本文时,我走访了几家国家重点大学图书馆,其报纸阅览室里可供阅览的报纸也就四五十种。数量如此之少,这可能是因为经费拮据,也可能是对报纸的概念陈旧、或是错误的筛选办法所造成的。

按理说,省市级的图书馆报纸阅览室里可供阅览的报纸应当多些,可看看也让人失望,也就一百五六十种,而他们的传统观念是只订国家、省、省会城市的政府机关报。这观念不能说错,但却忽略了许多非常优秀的新报纸。

在这场历时十年的,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的报业大战中,市级报纸出尽了风头,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发行量己高达85万份的《齐鲁晚报》,(数字出自该报的征订广告,这样的数字应当说基本上是可靠的。),发行量己超过60万的四川的《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西安的《华商报》,……。

在这场战争中,战场的形势是一清二楚的,市场的瓜分同样是一清二楚的,如果处在劣势者能“知耻而后勇”,奋起直追,光复失地,把蛋糕作大,取得双赢,(这不是不可能的,在西安,参战的《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都发展壮大了自己,而且在这场大战中经历了凤凰涅磐式的重生,)岂不善哉?岂不皆大欢喜?

然而报纸形势的优劣,只要拿起这张报纸就能一目了然。不需要说一句话。甚至对报社内部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运行体制、人才流动与管理、总编形象都能一目了然。不信你去看,你随便拿两张报纸省、市报纸放在一起比比,作一次随机调查,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价格与扩版

只要你看看一天的多达80个版,彩印的《北京青年报》只卖0.80元,一个版居然刚刚1分钱,你就会惊讶地发现,一张办得好的报纸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又会具有着什么样的市场竞争力。

你就会发现,中国报纸的价钱并不贵,报纸并没有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快速上扬而急剧上涨,就像书藉那样,甚至越来越便宜。报纸真的是价廉物美。(除了证券报,大多数的证券报每版的定价还在0.15元上下,是中国最贵的一类报纸)。

只有拥有巨大市场份额的、发行量巨大的报纸,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尽管至今中国还没有一张民营的报纸,中国所有的报纸都还是单一的经济形式:国有资产。但在市场的竞争中,谁都无法保持自己对市场价格的垄断。(除了证券报)。这倒也是一个奇迹。

而一年订价不过150元的《西安商报》,每天32个版的报纸,居然订一份报,送一部价值150元的自行车,不要钱了。

价格大战居然打到了如此惨烈的程度!

在这件事上,中国的进步己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报纸的发行基本上都在不同程度地赔钱。80个版只卖0.80元,不足一根最廉价的冰棍钱,甚至不足一支(!)中高档的香烟钱,岂能不赔?一个版的成本,视其发行量及纸张、印刷的精美程度,应在0.05元到0.10元之间。报纸的让利己经到了赔本的程度,报纸是靠广告费在养活着。而许多报纸的年广告费收入都超过了亿元。

乱世出英雄

这几年间,在轰轰烈烈的报业大战中,报界闯出了许多抢眼的明星。例如广州的《南方周末》,发行量己超过了百万,北京的《北京青年报》,也处在同一级别。一南一北,交相辉映,成为新的报业巨人。

而《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时报》,《北京购物精品指南》,《大江南证券》、《今日商报》皆成为经济类报纸的新秀,这些报纸的发行量都在六七十万份,而且在全国各省会城市都有分印点,当天就能看到当天刚刚出版的,北京的、广州的、南京的、还散发着油墨味的的报纸。好生了得!

细看一看,许多经济类报纸都成了气候。例如各地的商报,最抢眼的是买壳上市的,霸气十足的《成都商报》,还有《深圳商报》、《华商报》、《重庆商报》、《上海商报》在各地的市场上都风风火火。

强行征订 好臭的一块臭豆腐

2001年2月16日第2356期中央电视台《焦点方谈》以《夜半敲门急只缘订报忙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去年12月,湖北人陈国庆到广西北海探亲。谁知,刚到的第二天,就被海东派出所给带走,并关押了几个小时。当晚被带到派出所的共有40多人,其中既有像陈国庆这样的无辜者,也有因为参与赌博的人。为是什么呢?

原来,上级有关部门给海东派出所下达了订阅68份《广西政法报》的指标。为了完成任务,派出所即用这种把人“带”到派出所的办法,强行摊派,要求每人付190元,订阅2001年全的《广西政法报》。

尽管通常情况下,短时间内的探亲访友无须办理《暂住证》,陈国庆的亲戚还是随后来到派出所,要求为陈国庆办理《暂住证》。希望用办证的120元钱折换订报费,可结果遭到了拒绝。派邮所的解释是,陈国庆因为没有办证,所以才被“带”到了派出所,为了让被“带”者加强法制学习,接受教育,所以要让他们订报。而实际上,那些本应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接受处罚的赌博者,反倒在交了190元订报费之后,未受任何处罚就被释放掉了。

靠着这种办法,海东派出所终于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订报任务。

这样一件事,简直可以纳入新版的《笑林广记》。可我们细细地咀嚼过这件让我们愤怒、让我们悲伤、让我们焦虑的事,我们还能笑得出来吗?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派出所是干吗的?用来执法的机关懂法吗?守法吗?如果连派出所都不懂法、守法,依法办事,我们还能指望谁?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法制报是干吗的?用来宣传法制的报纸懂法吗?守法吗?如果连法制报都不懂法守法,依法办事,我们还能指望谁?

万幸我们还有中央电视台,还有《焦点访谈》。

也许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用不订报就“带”到派出所的办法,不订报就出不来的办法强行摊派,也许是一种土特产。

可强行摊派订报在中国却是臭气冲天的臭豆腐一块,人缘是很好的。

凡是主管报纸的机关手中有权,很少有不强行摊派的。几乎家家饭桌上都能见到这碟小菜。

一位县委书记对我诉苦说,每年征订季节,一个贫困县的县财政得支出几百万元来打点。他还给我细算了笔账,去年,为了完成这项“政治任务”,这个县花了270万元。要不然,“你这县委书记就别当了”。谁能扛得住?

他说,这个“官”我不稀罕,可没了这个“官”,我怎么为老百姓造福?我改变这国家级贫困县的誓言怎么实现?县委书记是流着眼泪对我说这些话的。他对我说,这个县穷得连他的医药费都没地方报,他掏出一大堆装在口袋里的看病的条子让我看。

也许,海东派出所的所长也一肚子的苦水没地方倒。省政法委下达的“政治任务”,如此大的来头,他扛得住吗?他敢说个“不”字吗?

法律的底线就是这样被揪断的。

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是:这些强行摊派的报纸,能不能办得好一点,让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自觉自愿地订?牛不喝水强按头,还能霸道到几时?

大凡此类报纸十个有十个都办得很糟,日子难过,每况愈下,才出此下策的。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强行摊派,可也是屡禁不止。成了公害了。只要看它强行摊派,就可以断定那是张办得很糟的报纸。

报纸原是个人见人爱的美少女,把报纸办成了这副样子,要靠派出所抓人来娶的丑女人,惨不惨?我们报纸能不能知耻而后勇,把报纸办得好一点?

希望今年的征订季节不再有人半夜敲门。

关于e-mail

通讯手段对于报纸的重要,对于作为新闻载体的报纸,可说性命攸关。e-mail是报纸与社会之间的高速公路、立交桥,是@时代的标志。连边远山区的农民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可我们的许多报纸却不知道。

可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许多报纸至今都未弄懂这件事的重要。以至你翻遍该报竟找不到该报的电子信箱。仅看看电子信箱的应用程度和被重视的程度,就能知道该报的知识前卫或落伍。

不信,你可以看看《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时报》,《深圳晚报》,《齐鲁晚报》,《广州日报》,《重庆晚报》,《文汇报》,《北京晚报》……这些大名鼎鼎的大报,你可以很方便地在报纸题头上查到每个专版、每个编辑的e址,可以非常方便地与编辑建立联系。

这对于报纸至关重要。

报纸必须与社会息息相连,既能在第一落点捕捉到新闻,而且还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如果作不到这一点,还办什么报纸?还搞什么新闻?

然而让人吃惊的是我们的许多省报上,不仅还是素面朝天,展现的是黑白电视的旧颜不说,人家都每天80版、60版、40版了,它还每天勉勉强强8版、12版、16版,我询问为什么报上看不到编辑的e址,有人告诉我说,他们的编辑不懂电脑。

编辑的知识结构老化到如此程度,能办好报纸吗?e-mail是一种威力强大的编辑利器,它既能大幅度地降低通讯的成本,又能革命性地改变编辑的工作方式,使编辑部实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传输,使编辑部干净、整洁、高效,检索方便快捷,传真与它相比真是乌鸦比凤凰,可我们的许多编辑就是喜欢骑着毛驴上街,你有什么办法?

拒绝使用e-mail,还给我们一种感觉,该报拒绝外来稿,很难想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闭关锁国的报纸。很难想像这会是@时代的报纸。

记者:换一种活法

我当过老记,也当过老总,既知道老记的苦处,也知道报社的难处。

对于报社,我想说,用自然来稿,其成本是最低廉的,低廉得几乎无法比拟,这个道理所有的报社都清楚。养一大堆记者,龙多不下雨。想垮台你就这么干。

你若是把这些养闲人的钱都打到稿酬里,大幅度地提高稿酬标准,你准能把全中国最好的记者,最好的稿件,一网打尽。

我想,报社若是想减肥,那真得好好减。编辑记者虽说数目太多太多,一家日报,一百五十人的编辑记者,留下四五十人足够了。编辑记者还好,是身处一线,冲锋陷阵的,是实实在在干活的,可行政人员中的冗员多得惊人,许多报社居然超过了1:1,也就是说,一张晚报养一百多记者编辑不说,还养两百多行政人员。不干活的还专整干活的。

报社养一大堆记者,干活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干活,这毛病中国得的深,连法院都是审的不判,判的不审。你泄气不泄气?

这且不说,那些不干活的还整天闹工资、闹地位、闹房子、闹奖金,闹桌子、闹椅子、闹沙发、闹、闹、闹!窝里斗,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没完没了地穷折腾,你累不累,烦不烦,腻味不腻味?

可记者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写稿,见报率到底有多高?还要被主编、总编、部主任、小组长们呼来唤去,三天一小训,五天一大训,七改八改还是不讨好,补丁打得找不着衣服了。这日子好过吗?一月下来,能挣几两银子?几斗粮?

既然如此,何不像新华社的记者们一样,不隶属哪个报社,作个独立记者。像作家们一样,作个自由人,像会计师、律师一样,当个挂牌会计师。

制片厂早己不养演员了,演员不上戏,便没工资。这也是逼出来的,因为中国所有的制片厂都没有隔夜的粮了。而报社还没穷到这种程度,还养得起吃闲饭的。订报也还有不少可以摊派的,公款订阅的。不知哪天电影票也能捆绑出售,或强行摊派,再不,能公费开支就好了。

精减了记者部,聘用些特邀记者,多联系些供稿公司(通讯社),这是个好主意。看上了给钱,看不上不给钱,一个萝卜两头儿切,便宜全让你占了,这么好的事,怎么就不干呢?

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用的手段,比如电话、传真、e-mail,互联网,真的好用极了。呆在西安,为深圳、广州、沈阳、乌鲁木齐、西藏的报纸供稿,都没有问题,上午要,下午就能交稿,第二天就能见报,你呆在家里跟坐在报社的办公室里,没什么区别。

这两情相悦的事,好不好?

中国报业的战国时代尚未真正到来

中国的报业正在走向战国时代,准确地说,中国的报业的战国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中国的报业真正的战国时代,应在末来的十到十五年间。梁山英雄重排座,将不可避免。现在展示给我们的,不过是一场彩排。

可就这样一场排,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惊喜。

加入WTO也只是一场开场锣鼓,虽说那也威武雄壮、震天动地。

顶:30 踩:3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7 (12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 (102次打分)
【已经有125人表态】
22票
感动
17票
路过
13票
高兴
18票
难过
14票
搞笑
16票
愤怒
14票
无聊
1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编辑推荐

欣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