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和HP的新策略
在《由应用软件整合到业务整合》一文的分析中,我们认识到动态的反应环境(dynamic response environments),这种标准基础架构和软件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动态的实时计算环境,能有力支持企业业务的革新,对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有重要意义。因此,各个公司都在改变自己的策略来完成自身向动态反应环境的实时企业的转变,CIO们带领着他们的团队运用新的整合思维方法来制定新策略,本文就具体谈谈IBM和HP这两个世界知名企业各自的策略。
一、惠普的适应性管理策略(HPs Adap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惠普公司把自己新一代的动态反应环境定义为“适应性企业”(Adaptive Enterprise)。
该方法是一种着眼全局,由公司承担平衡系统整合和系统管理任务的业务驱动方法。惠普公司的这一策略的两个基本点是它的基本的OpenView管理软件平台及其咨询+服务的组织形式。这两个基本要素为企业未来若干年的策略开辟了稳固的根据地,它们并没有什么令人吃惊的新内容,只是强调了开创下一代计算平台时必需的一些重要的关键点。
“适应性企业”这一全面的策略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通过业务处理过程管理和基本系统管理为跨组织的应用软件建立业务上的连接;
一个有效的数据中心模型(A Utility Data Center Model )
一个软件平台和参考结构(A Software Platform and Reference Architecture )
对于体系结构平台而言,这里要谈到三个尤其重要的方面:
业务连接和各种标准化的接口(Business linkages and standardized interfaces )
组件化的体系结构和模块化(Component architectures and modularity )
实现的简单性原则(Simplicity of implementation )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详细分析这三方面:
1、业务连接和标准化的接口
假设我们要具体实施上述惠普公司的策略,那么合乎逻辑的做法是公司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标准的接口上,因为有了标准的接口,整个策略的实施就容易多了,这一点对决定不会拥有自己的中间件簇的惠普公司来说尤其重要。一旦拥有了这些标准化的接口,就可以根据目标的要求将业务组件动态地连接在一起,这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惠普公司的业务处理流程层次能很好地映射在其提供的管理软件中。业务处理流程管理对连接一系列多变的应用软件和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应用软件和服务必须要连接在一起来实现跨部门的业务连接。一个基本的基于体系结构的目标是为连接应用软件、中间件和处理流程的适当部分提供一种可重用的技术,从而突出特殊的业务需求。
2、组件化的体系结构和模块化
如果你留意到惠普公司最近发布的“达尔文参考体系机构”(Darwin Reference Architecture)就不难发现,这是一种超乎客户的想法建立单一的集中于应用软件的模式,该模式将集成单一功能的应用软件划分为可重用的组件,这也是惠普公司的新策略最引人注意的地方。从长远利益来看,惠普公司将不得不提供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将整个企业的组件化的应用软件整合在一个面向服务的统一的体系结构中去。
要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惠普公司将要花费一番功夫,而参考模型则是一个良好的起点,这也是惠普公司非常依赖于咨询公司的专业技术的地方。他们已经开始寻找设计模式了——即已经被多次采用的实现指南。惠普公司已经针对其电信服务、金融服务和制造业等各种业务精心挑选了6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3、实现的简单性原则
实现的简单性原则其实是一个注重实效的目标。从服务的角度来看,惠普公司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让实现过程“瘦身”的有助于客户的方法。限制客户所能处理的选项的数量这种做法是一种很有实效的方法。由于惠普公司的咨询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第三方提供的惠普公司无法控制的服务的,所以这样的简单性原则对惠普公司来说更具有策略上的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3点之外,建立有效的数据中心模式和软件平台也是很重要的:
有效的数据中心模式
与惠普公司的网络、管理系统相配套的硬件基础结构是非常强的,他们看到了数据中心管理的发展前景并开发了相应产品。尽管在过去5年中他们都是通过外购的方式来实现这方面的功能的,但是惠普公司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数据中心处理模式。再加上其他的产品的支持,这种有效的数据中心将使OpenView得到广泛的应用。
软件平台
在惠普公司的新策略中OpenView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惠普公司采用这种管理平台并且令其作为公司的适应性企业策略的焦点。作为能够管理连接了合作商、供应商和客户等业务要素的高级的分布式组件体系结构的OpenView,是对解决当今客户所面临的问题的最大挑战。因此,这也表明惠普公司已经在使其核心软件成为新策略的中心而迈出了积极的一步。惠普公司为实现动态反应而创建的组件化的体系结构基础——OpenView平台努力与其他要素平衡而努力,因为当实现客户、供应商和合作商之间的无缝连接的管理实势必行时,这些措施都是要强行执行的。
离开了各个方面有效管理的保证,整个环境将无法运转。惠普公司在销售的大旗下运用OpenView将其产品集合起来,创建了一种基本的管理平台。在过去的几年里,公司已经在获得第三方开发商对OpenView的支持上争取到了很多客户,而OpenView在实现企业向企业业务和技术战略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
结论
在为平衡咨询、外购、系统整合和管理软件各方面的要素中惠普公司提供了一种侧重于业务的策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惠普公司也在创建和管理有效的数据中心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而且他们创建的数据中心已经开始盈利。而且结合了面向管理的业务处理流程的组件化体系结构是基于客户的一种很好的战略方向。惠普公司还将为完全实现其包含更多实际服务中所需的动态处理软件的参考体系结构而继续努力。
二、IBM的需求策略(IBMs On Demand Strategy)
对下一代软件平台来说,软件的基本结构扮演着重新配置其自身结构的中间人的角色。相对于惠普公司的适应性管理策略(Adaptive Management)、微软公司的.NET战略和SUN公司的Sun ONE and N1策略, IBM提出了侧重于需求的策略(On Demand)。而象BEA、Tibco和SeeBeyond这样的中间件开发商也在重新调整其策略,希望能成为该领域的主角。在上一周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动态的反应环境(Dynamic Response Environments)的特点,对所有这些大的商家要调整自己的策略来适应新的市场形式的情况也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刚才我们对惠普公司的适应性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IBM的需求策略(On Demand)。
“需求”(On Demand)是那些在描述许多不同的计算方面经常用到的术语之一。一些开发商用它来表达新一代基于计算的软件平台,而这些计算所涉及的数据中心被设计为在计算资源改变时是可扩展和可定制的形式。对于IBM来说,它的需求策略要比有效计算的含义还要广泛的多。需求策略涉及到了从软件到硬件和服务等这些IBM公司所能提供的所有实际产品。在很多方面,需求策略扮演的是IBM的整合了其很多产品的电子商务策略的保护伞的角色。
需求策略的重点是不同应用环境所产生的交易结果。IBM把它的需求策略划分为三个层次:整合层、自动控制层和虚拟化层(Integration, Automation, and Virtualization)。下面我们就从最底层开始向上逐层来解释IBM的需求策略的实现过程。
虚拟化层(Virtualization)。
这一层正是很多IBM的竞争对手所称的“需求”。它是物理上的为实现有效的分布式计算而构造的基础结构,重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物理服务器和分布式环境(如合作商、供应商和客户等)以及存储基本体系结构和物理网络。
自动控制层(Automation)
T这是软件层,它为客户提供了依据企业政策和目标的附加的计算资源,也是IBM所称的“自治计算”(autonomic computing)的关键部分。“自治计算”是为动态地适应物理环境的改变而建立的管理平台。虚拟化的系统能基于业务需求而被管理。安全性在这一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整合层(Integration)
整合层包括了IBM的全部的事务处理和消息机制的中间件簇, 是协作化/便携式软件,也是DB2家族中的成员,它为分布式信息的访问提供了DB2信息管理者软件(Information Manager)和业务处理流程管理软件 (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整合、监控和管理等)。整合层是为IBM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发布平台——Websphere专门设计的。在整个开发环境中,IBM捆绑了J2EE中间件、建模平台(主要是面向Rational的)以及有关连接.NET的组件。
此外,需求策略的其他主要组成要素是其咨询服务。IBM的全球服务机构(IBMs Global Services Organization)是其主要的分销渠道。IBM的需求策略中的部分策略是给客户提供许多不同的选项并在其策略中实现对服务购买的打包。因此,IBM已经设计了很多打包过的咨询产品。由于其自身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IBM的需求策略最终走上了咨询化的方法。
IBM需求策略的基本要求
IBM的需求策略是其源自于电子商务的合乎逻辑所实施的下一步策略。电子商务策略产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早期,当时主要关注的是客户、供应商和合作商之间的连接问题。对那个时期所讨论的象如何真正管理电子商务这样的主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另一方面来看,需求策略代表了对动态的反应环境方法的详细需求的关注与更深层的理解。
对需求策略的关注开始于客户驱动的环境,这种环境要求那些定义了业务实现中物理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所要完成的任务的软件要具备应对任何改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标,就要求存在一个能将所有组件具备流动性,并且能够在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也发生改变。为此,IBM构建了很多组件,而且还购买、合作开发了更多这样的组件,但是离最终的成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了最终实现次目标,IBM已经在各个领域制定了一些列的行动策略。对于硬件,他们将重点关注“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因为它能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种硬件资源,提供一个强大的易扩展的计算平台。对于业务软件,IBM已经在组件化的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方面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在这些平台上可以建立一种公共的框架。这种模块化的思想有助于IBM实现创建能根据需求进行更容易连接的模块簇。现在,仍然存在太多的依赖于复杂整合项目的需求环境。不过,IBM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建立动态的反应环境之外长远的抽象复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