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综述:“小灵通”的喜与忧

热度507票  浏览11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16:04
工业绞盘

  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每天都要看到无数个电信广告,对于诸如“移动优惠套餐”、“预付话费租手机”、“免费上网”之类的宣传标语早已见惯不惊。“十一”长假,挤出喧嚣的都市,置身于虽偏远却不失繁华的小城镇里,却惊奇地发现,都市“小灵通”的广告格外抢眼,在一条不足千米的街道上,不出几十米就会有看到一个如“小灵通、时时通”之类

的宣传牌。据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统计,截止到今年8月末,中国移动用户达1.28亿户,大约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中国联通用户达0.56亿户,市场份额达到30%,客观上对移动市场形成冲击的小灵通,目前已覆盖了全国400多个城市,整体用户超过800万户,占移动总用户数的3%,而且增长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小灵通的累计增长达到63.6%,与之相比,中国移动为15.3%,中国联通为26.03%。

  其实,“小灵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3分钟0.2元、月租费15元且单向收费的低价资费策略。“小灵通”的发展无疑抢走了不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潜在用户,而这种以PHS为主要技术的产品,并不可能成为国际性的标准,在日本等国已经日渐衰败。“小灵通”究竟还能走多远?中国电信将如何处理现有“小灵通”与未来3G的关系?第三张移动牌照的发放又将给“小灵通”造成怎样的冲击?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小灵通”的命运,关注未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一波三折在“夹缝”中生存

  据有关人士称,中国电信最初上马小灵通是为了解决边远山区的通信困难,山区架设线路难度大、成本高,利用小灵通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解决当地的通话难问题。但由于某种原因,小灵通却直接进入了城市,1998年“小灵通”正式起步,余杭电信率先在全国推出“小灵通”业务,当年用户仅有5万个。到1999年,“小灵通”有了一个比较快的发展,当年年底发展到了55万用户。由于“小灵通”没有经过严格的立项审批,对投资回报及未来的市场没有进行调研,1999年年底,政府开始对“小灵通”实行市场管制,“小灵通”被暂时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灵通”的发展,2000年5月,由于联通上市等原因,信息产业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小灵通”项目一律暂停,等待评估,这份文件使“小灵通”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据当时一位信息产业部的官员称,运营企业不应把精力放到落后的技术上。在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6月29日,信息产业部又下发了《关于规范PH S无线市话建设与经营的通知》,在这份文件中,明确指出“小灵通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并将“小灵通”定位为“小范围低速移动无线接入”,这份文件既让“小灵通”挺直了腰杆,又为“小灵通”的优惠资费提供了依据,有固定牌照的电信公司开始放手大胆发展“小灵通”。政府的默许为“小灵通”的发展亮起了“绿灯”,2001年,各地“小灵通”开始迅速蔓延,这无疑分流了一部分移动的用户,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此,信息产业部于2000年11月第三次发文,要求提高小灵通的月租费和通话费,虽然这道指令并没有得到各地的响应,但在一波三折中发展起来的“小灵通”在2000年的用户数量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增长,到年底只达到100万户。

  2001年2月,信息产业部第四次发文,对“小灵通”收费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了两种具体的收费方案:一是月租费25元,每分钟通话费0.2元;二是月租费35元,每分钟通话费0.15元。然后,这道指令一样如同石沉大海,各地电信部门在定价时并没有理会信息产业部的规定,而是按照市话价格执行每3分钟0.2元、月租费15元且单向收费的优惠资费标准,这无疑使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小灵通”赢得了诸多用户的青睐。2001年7月,一场大的风波再度掀起,此次风波缘于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的一份文件,该文件指出,1890 MHz-1900MHz/1970 MHz-198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的频率使用有效期截止到2002年年底,期满后原则上不再延长。此文本来是针对CDMA无线市话的,但由于舆论的误导,使得在惊吓中长大的“小灵通”市场再次陷入了恐慌。最后,信息产业部的一份文件澄清了此事,指明了“小灵通”所占用的频率为1900MHz-1920MHz,不在清理的频段之内。风波过后,各地“小灵通”又出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到2001年年底,用户数量发展到500万户。

  市话的价格、移动的服务,为“小灵通”赢得了诸多的用户。到2002年上半年,“小灵通”已经覆盖了全国400多个城市,并且进入了深圳、成都、昆明等大城市,用户超过800万户,易观咨询公司电信部经理苏辉艳认为,在未来2年内小灵通用户还将快速增长,至2003年,预计用户可达2300万左右。2年之后,小灵通用户的增长趋于缓慢,离退网或转网用户比率会逐渐增加。(见图1)。

  “小灵通”为何如此“灵通”?

  目前,解决个人移动通信的技术手段有很多,比如中国移动和联通的GSM、中国联通的CDMA以及卫星通信等等,每一种通信手段都拥有其各自不同的用户。中国的大多数居民属低消费群体,流动性不大,对他们而言,具有通话功能、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通信工具即可满足需求。易观咨询的研究结果显示,“小灵通”的消费群体主要为低收入的年青一族,这部分人群中绝大部分人的收入在2000元/月以下,每月平均通话费用为60元-65元,比较好的城市能够达到70元-80元,比较差的城市在40元左右。有资料统计,在国内每月60元-80元的通信使用费被认为是最合理的,而承受能力的上限为150元/月左右,“小灵通”平均每月65元的使用费,正好符合低收入者的通信消费水平。

  的确,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小灵通”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固话的价格,无线的服务”。与移动用户相比,“小灵通”的用户在资费上要实惠得多,易观咨询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用户都是因为资费低廉,才选择使用“小灵通”。此外,低辐射也是“小灵通”的卖点所在,一般而言,普遍的手机辐射量大都在600mW到1000mW之间,而“小灵通”的辐射强度不超过10mW,仅为移动电话的1/60至1/100。

  对于运营商来说,关键要看能否在短期内快速收回成本。纵观各地“小灵通”的发展,部分“小灵通”发展得好的城市前期所投入成本已经基本收回,比如西安,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就基本收回成本,目前已实现赢利,但多数城市还没有收回成本,比如兰州、拉萨等城市。易观咨询通过对全国“小灵通”市场的普遍调查,发现“小灵通”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后上“小灵通”的城市比早上“小灵通”的城市发展好,比如西安“小灵通”的发展就比最早发展“小灵通”的城市—余杭好,原因主要是早期铺设的基站都是20 mW的小功率基站,基站发射功率低,直接影响了用户的通话质量,后期发展“小灵通”的城市基本都改为500mW的大功率基站,基站的覆盖范围广,保证了通话质量;二是肇庆、温州、宁波等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发展好;三是沿海城市比内陆好,主要是因为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更加适合“小灵通”的发展。

  尽管“小灵通”的发展曾在温州出现过一天之内销售1.6万部、开通仅4个月用户就发展到34万户的记录,但这丝毫不能掩饰“小灵通”作为一种落后技术背后所存在的阴影。第一,由于小灵通和移动电话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通信系统,所以移动电话手机不能入“小灵通”网,“小灵通”用户也不能进入移动电话网;第二,“小灵通”在开放初期信号覆盖区域会存在一些盲区,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比如杭州是发展“小灵通”最早的城市之一,先期用户并不少,但大家都抱怨网络质量并不是很好;第三,由于小灵通电话基站发射功率低,因此信号穿透性较差,在哈尔滨等天气寒冷的北方地区,房屋建筑结构较厚,使得“小灵通”的信号无法正常传送,极易影响用户的通话质量;第四,基站之间越区切换时容易使通话中断,而且高速移动也会影响通话效果,小灵通一般要求在每小时40公里以下的移动速度里通话,速度太快,就会因基站切换频繁而影响通话质量。

  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使得“小灵通”的用户情况极不稳定,在温州4个月内发展的34万用户中,有一部分在使用“小灵通”不久之后就提出退网要求,主要原因是通信质量不好,现在温州的“小灵通”用户基本维持在28万左右。运营商为了留住已经发展起来的这一部分用户,不惜增加成本加大基站的覆盖量,尽管对于中国电信来讲,“小灵通”的成本较低,因为固定网络的归属权属于中国电信,不需要支付租赁的费用,但对于这种落后的技术投入过大,是否会有损中国电信的长远利益呢?同时,“小灵通”灵通的“法宝”—资费优势又能够维持多久?尽管从目前的形势看,政府要求“小灵通”涨价的可能性不大,移动牌照的发放和市场价格的放开也尚需时日,但缠在“小灵通”头上的“紧箍咒”何时才能松开?

  中国电信:

  “擦边球”还能打多久?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虽说“小灵通”是在“夹缝”生长起来的,但它的存在实际上正如信息产业部某位官员所说,是“一种各方利益平衡的产物”。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这两个在移动市场上拼杀了无数个回合的“劲敌”,面对这个悄然发展起来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小灵通”,首次表示出了合作的态度,从信息产业部一年内四次所发的不同文件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出移动与联通在背后所施加的压力。的确,低廉的话费,移动的服务,为“小灵通”争取了太多移动的潜在用户,尽管“小灵通”目前无法实现漫游,尽管“小灵通”的信号不如移动好,时不时会出现断线的现象,也尽管“小灵通”未来的命运未卜,但是,对于中国大多数收入不高的老百姓来说,毕竟每个月能省下几十元甚至是几百元的话费才是最实实在在的。于是,一些“神州行”的用户换成了“小灵通”,一些原来是“全球通”的用户退网后,重新购置了一张“神州行”卡和一部“小灵通”,这样既可以利用“小灵通”满足日常移动通话的需要,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使用“神州行”,而这样的话费对于一个一年不出几次门的用户来说要比原来省出许多。更为严重的是,“小灵通”的发展吸引了诸多移动的潜在用户,这对于正在发展之中的联通CDMA而言,无疑更为不利。在政府的干预下,移动和联通守住了业务发展极好的四大阵地: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但在更多的城市,却无处不见“小灵通”的身影。尽管移动和联通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推出“移动套餐”和“买话费送手机”等优惠活动,但消费者对这些并没有多少实惠在里面的活动态度冷漠。守着“移动牌照”这道金符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面对日益壮大的“小灵通”,多少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与之相比,“小灵通”的发展使得长期陷于“拆分”风波中的中国电信,多少缓解了一些被“一分为二”的尴尬局面。说2001年的中国电信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似乎并不为过,一边是固话“热装冷用”的困扰,一边是长途市场被无情地瓜分,全年减收161亿元,同比增长不到6%,20多年来首次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电信重组后,新电信的市场比重下降为33.9%。

  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在2002年减少了投资额度,并放缓了发展的步伐,据业内专家分析,这是因为中国电信一方面在筹备上市,另一方面在等待移动牌照的发放,而“小灵通”的发展既为上市积累了资金,又是在牌照申请不下来时争取移动用户的最好选择。的确,“小灵通”业务的发展为中国电信赢得了大批用户,但是眼前的利益并不能让中国电信“高枕无忧”,技术落后、频段使用效率过低等先天因素的不足,又使得中国电信不得不提早面对一些即将到来的压力。

  一方面压力来自于资费。随着中国电信的拆分重组,新电信和新网通各拿一张移动牌照的可能性极大,拿到移动牌照的中国电信将如何处理3G与“小灵通”的关系?最大的可能是利用3G发展高端用户,利用“小灵通”发展低端用户,但频段等因素的矛盾又该如何处理?而且,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新电信、新网通四大公司都可以经营全业务的时候,竞争的加剧会促使价格的下降,这将使“小灵通”失去现在的资费优势而陷入被淘汰出局的窘境。

  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于频段。据有关专家介绍,“小灵通”目前所使用的1900 MHz-1920MHz之间的频段,是今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频段,到了一定的时期,政府就要将这部分频率收回,用于发展3G,这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态度,但政府的态度是最难预料的。而且,“小灵通”的频谱利用效率极低,我国的频谱资源很宝贵,如果使用率很低,用户发展状况又不好,就极有可能让位给更有发展的技术。

  这个“擦边球”还要不要打下去、如何打,是中国电信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电信对无线市话的基本态度是,近年内支持,3G上马后会有所调整。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常小兵也曾公开表示,中国电信将继续遵照政府监管部门的规定去发展“小灵通”业务,中国电信对“小灵通”的态度将随着政策监管环境和竞争对手市场行为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实际上,中国电信虽然依旧在利用现有的“小灵通”市场争取用户,但并不再对其进行更大的投资,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已经将各地“小灵通”的进一步上马项目和投资额度进行了压缩。中国电信下一步电信投资的重点应该是移动网络,集中精力发展3G,而并不希望“小灵通”这种落后的技术充斥未来的移动市场,但最后这个市场究竟会如何发展,存在着太多的变数。现在有消息说可以从“小灵通”直接过渡到3G,但一个电信公司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市场成本,如果从“小灵通”过渡到3G要比直接建设3G的投入成本还要大,那么中国电信又为何要舍近而求远呢?

  数据业务:“小灵通”的又一个春天?

  走出中国电信的困惑,进入台湾的“小灵通”市场看一看,在这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小灵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移动通信业务发展到今天,数据业务已经成了最大的热点,从GPRS,到cdma2000 1x,无不向人们演绎着数据通信美好的未来。台湾自2000年6月开通了无线市话增值业务,到目前用户数已经超过30万户,在这些用户中,有将近20%来源于数据和增值业务。据有关部门统计,台湾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普及率已超过100.7%,市场基本饱和,“小灵通”用户的快速增长着实出乎了人们的预料。而且在这些小灵通的用户中,高端用户竟占了8成之多,这使得推广“小灵通”的台湾大众电信在短短的一年内即实现了赢利,台湾“小灵通”市场的成功,说明了数据增值业务将代表“小灵通”的未来。

  除台湾外,我国目前发展“小灵通”增值业务的主要有陕西西安、广东肇庆和福建泉州三个城市。由于最近128Kbit/s数据业务和分组数据业务的推出,目前小灵通所提供的上网速度达64Kbit/s,用户可以利用“小灵通”体验Mimi拇指信息、电子邮件、无线高速数据上网和短信息等多种增值服务带来的乐趣。

顶:16 踩:4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11 (16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1.18 (140次打分)
【已经有143人表态】
37票
感动
14票
路过
14票
高兴
14票
难过
13票
搞笑
15票
愤怒
15票
无聊
2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消防绞盘

欣宇时代

    拓松汽车户外网


    中国汽车绞盘网


    中国宠物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