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的盈利模式在哪里
早在2005年3月,《北京晚报》就在国内率先推出二维码,并被寄予“报业未来发展希望”的厚望,但是由于智能终端的稀少,二维码在当时并未取得大的发展。2011年后,随着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以及流量资费的大幅度下降,二维码又成为报纸的“新贵”,一夜之间成了各家大小报纸的“标配”:不仅有“魔码”、有“云报纸”,更有所谓的“闪购”。但是当繁华散去、泡沫褪尽,我们却看到,缺乏盈利模式的“报纸二维码”不过是一场春秋大梦。
二维码的本质是入口
报纸全面普及二维码,并没有带来二维码的质变。
2012年9月,腾讯、新浪微博、淘宝等先后上线二维码功能,得益于这些正处于产业朝阳期的互联网巨头的大力推动,二维码才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因此,二维码的未来严重依赖于移动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巨头把其视为“移动互联网的强大入口”。
首先,二维码入口可以分为信息传播、互动入口和销售购买三类。一是对于信息传播,指媒体、博物馆等利用二维码来传播信息,而用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它对应的地址,获得完整的数据;二是对于互动入口,指企业通过利用用户扫描二维码而回传的用户信息,获取宝贵的用户互动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优化广告投入,将广告投放效应最大化;三是对于销售购买,指可以利用二维码把用户带到某个商品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而产生直接交易。
其次,可以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获得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就需要在巨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挖掘,而二维码作为用户有效的移动入口,将能够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巨量的、高质量的数据,这也必然成为大数据分析的基础。
第三,二维码虽然作为入口,但是和其他入口级应用不同,自身形成不了商业的闭环,实质上只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服务的一个标准配件,单靠自身很难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
报纸二维码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
对于传统报业来说,二维码无疑有助于实现报纸的立体式传播,提升读者的体验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广告运营效果,但是,基本形成不了成熟的盈利模式。目前,报业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充分挖掘二维码的功能。
首先,通过二维码实现自身的立体式传播。即通过报纸上的二维码,给读者提供集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传播,并和网络平台实现连通。这样,一方面丰富了报道形式,无论新闻还是广告都可以采取多种媒介形式进行呈现;另一方面,二维码不断更新内容,使得报纸容量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报纸出版时间的限制。虽然这种想法很好,但是在很多报纸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客户端的大环境下,读者直接点开客户端就能够及时获取报纸所提供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及时便捷的信息,有什么必要费时费力去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呢?
其次,有效实现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即读者在扫码之后可以通过手机与报社实现即时良性互动。例如,对内容的评价、延伸阅读、读者调查、有奖竞猜以及获取优惠券等。甚至可以通过对读者反馈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来改善报纸。当然这种设想是好的,但是在报社普遍缺乏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发行数据都没有进行综合分析、深度挖掘、综合判断,基于二维码的数据分析也很难有好的结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报纸的二维码策略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由自己掌控,如华西都市报的魔码,数据自然完全由自己掌握;二是与二维码厂商合作,数据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三是与二维码厂商合作,数据掌握在自己手里。尤其对于第二种,数据都不掌控在自己手里,那基于二维码的数据分析更是无源之水了。
第三,丰富广告经营方式。二维码可以丰富广告的展示形式,不仅可以展示平面广告,也可以展现视频等动态广告,增加了广告的信息容量和表现力;此外,报业二维码还可以建立起广告监测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企业评估广告效果、选择最优媒体、最优广告位、最优投放时段,尽可能实现广告的精准营销。当然,其前提条件要建立在读者扫码的基础上,而这个前提能否成立,依然值得思考。
第四,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南都全媒体与闪购进行战略合作,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其主要做法是:通过闪购研发的“真知码”,为每样产品配上了独有的识别标志,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处在系统监控下,通过手机和一个真知码,把商品、消费者和厂家连通起来,大幅缩短了营销过程中的传播链条,推动销售环节上的各方无障碍交流。这种概念看似很好,但是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物流配送等流程,绝不仅仅是一个二维码的入口就能解决的。目前,南都全媒体与闪购的合作已经黯然下马,也标志着这种模式根本走不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尤其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第四次传播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下,传统报业的衰落已经是“大势所趋”,当报纸销量越来越少时,依附其上的二维码自然也难以有大的发展,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首先,从国外情况来看,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的互联网广告收入超过纸媒。Paper Cuts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有42家报纸关张,2009年有112家,2010年有29家,2011年为21家。从2007年至2011年的5年间,美国共有205家报纸倒闭。美国报业30%的从业人员被裁,总计已达4万。
其次,从国内广告情况来看,2012年我国互联网广告收入为753.1亿元,同比增长46.8%,已经超过平媒的广告收入;百度的广告收入高达223.1亿元,把代理费计算进去的话,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广告媒体,全年营业利润为110.51亿元,比2011年增长45.9%,预计将超过我国所有平媒的净利润。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迭代和优化,淘宝的广告收入为172.2亿元,在百度和中央电视台之后位居第三,阿里巴巴2012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6.4亿美元,超过腾讯的5.5亿美元,成为最赚钱的文化企业和新媒体公司。搜狐和腾讯的广告收入也已经超越新浪。
全球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2012年罗兰贝格全球文化产业50大企业报告》中,我国的万达集团和腾讯公司分别以约30亿美元的文化产业收入和约25亿美元的网游收入位列37位和46位;根据“互联网女皇”、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的著名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发布的《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按美国时间5月20日收盘价格计算,包括苹果、谷歌、雅虎、eBay等在内的全球市值前25名的互联网企业,整体市值为17350亿美元,2012年总营收为3450亿美元。腾讯、百度和网易分别以740亿美元、330亿美元和80亿美元位列该榜单第5位、第8位和第19位,从中可以看出,民营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我国报业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不好。2012年新华传媒营业收入17.95亿元,同比下滑14.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滑39.62%。2012年北青传媒营业收入6.90亿元,下降了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5亿元,下降41.94%。2012年博瑞传播营业收入 13.50亿元,同比增长3.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滑27.44%。广州日报传媒2012年营业收入18.81亿元,同比增长0.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亿元,同比下滑25.95%。2012年华闻控股营业收入40.95亿元,同比增长7.9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5.35%。2012年浙报传媒营业收入14.3亿,同比增长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同比增长0.3%。
第四,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一是随着腾讯、新浪等进一步大力开拓二三线市场,作为区域性广告重要载体的报业,将会承受更大压力和挑战。目前,作为新媒体领头羊的腾讯,其区域性的布局最广也最深:在重庆、湖北、四川、上海、广东、河南、浙江、福建、湖南、陕西、辽宁等地,与当地媒体合作或单独成立网站,志在占领全国区域性传媒市场,在区域性布局中先声夺人。得益于良好的战略布局,腾讯2012年第一季度广告收入超过新浪,成为广告收入最高的门户网站,根据艾瑞的数据,其全年的广告收入高达34.2亿元。
二是腾讯通过和杨锦麟的合作,将对优秀的传统媒体人起到重大的示范效应,这将给报业带来制度性冲击。由于我国对报业采取的是“行政许可”的管制方式,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只有拿到了报纸出版许可证才能从事报业运营,而媒体人只有归属到具体的报纸媒体才能从事报业工作,这就形成了报业从业人员和报纸媒体高度绑定的状态。而在新媒体语境下,自媒体成为可能,任何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来进行媒体运营,报业从业人员和报纸之间的绑定关系开始解体。
三是报纸媒体大量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到新媒体,对于主要资产为人才的报纸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四是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也不断远离报纸。近年来,报纸的发行量下降,用户老龄化,这都从根本上动摇报纸存在的基础。
擅长于制造概念和传播概念的报业,需要认真思考其未来趋势,切切实实地向新媒体转型,而不能再幻想以融合的方式来融合新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