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产业健康发展还缺什么?
作为播种概念和开拓市场的先行者,以世纪互联为首的民营IDC也在2000-2001年成为市场主流。
世纪互联认定要生存首先要找准定位、立足优势:无论是电信级的 IDC,还是以IT的系统平台和应用系统的供应来运营的IT级IDC。都应该做好自身市场定位,不盲目跟风,通过特色定位来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其次开展增值服务寻求核心竞争力也是IDC生存的必
由之路,商业IDC开始在业务和服务上寻找商机,从过去传统的主机托管到虚拟主机、搭建企业专线局域网,再到涉及网络安全的硬件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主机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业务品种不断出新。
然而,只凭“增值服务”这块新招牌构不成民营IDC的尚方宝剑,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运营商型的 IDC相比,民营IDC仍然是块弱小的势力。电信、网通、联通等运营商型的IDC凭借网络基础资源、政策许可和规模的电信运营商型具备先天优势,但是作为一种面向所有领域、所有人群提供的服务,又缺乏专业服务能力,后天不足。
外资进入中国运营商型的IDC产业后,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个时候,他们迫切需要找到在运营成本、服务的创新与灵活应变、技术增值服务等方面具有互补优势的战略伙伴,变竞争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而以世纪互联为代表的民营运营商型的IDC所从事的多数都是特殊领域里面向特殊需求用户,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加专业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这恰恰与资源型的运营商IDC形成互补,而且,商业IDC也渐渐觉醒,采取广泛合作的态度,共享资源,共同把IDC的市场做大才是发展的出路;早在1999年9月,世纪互联就迈出了合作的步伐,与北京电信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01年4月,世纪互联与上海电信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2003年,世纪互联迈出关键的一步,在业务上开始寻求与运营商的合作,优势互补,打造共赢。4月上海世纪互联与上海电信签署业务合作协议, 8月世纪互联牵手北京通信,在探索新市场格局下电信服务产业价值链构造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与北京通信的合作是业务上的全方位合作,北京通信负责提供电信带宽资源,世纪互联提供机房场地和设备等设施资源,双方以联营方式共同向客户提供服务。世纪互联通过对IDC市场的重新定位思考,顺应了市场的客观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同时通过内部调整将组织结构扁平化,完善业务流程,在2003年度第三季度实现了盈利,营造了民营IDC业务稳定发展的成功商务模式。